吴翠芬的“纯”与“真”——读《流星集》、《散花集》有感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校部机关工作期间,即已知晓吴翠芬是中文系一位富有才华的教师,但因缺少接触,了解不多。最近...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校部机关工作期间,即已知晓吴翠芬是中文系一位富有才华的教师,但因缺少接触,了解不多。最近我有幸接触到吴翠芬撰写的两本书:《流星集》和《散花集》,我一口气读完了《流星集》,又拜读了《散花集》的部分篇章。掩书而思,深切地感受到吴翠芬教授的人品、学养和文风,可以归结为二字:“纯”和“真”。“纯”是纯洁、纯朴,“真”是真诚、真情。“纯”和“真”流露于两本书的字里行间。

读吴翠芬的散文,仿佛有一股清新之风拂面,她的文笔颇似朱自清的风格。记得在中学读书时,每读到朱自清写的《背影》,就情不自禁联想到我童年丧父的悲惨情景。读了《流星集》中《逃难》一文,就不禁回想起抗战初期跟随着我的两个姐姐一起逃难的窘困场景,感觉非常亲切。我是学地质的,但也能深刻地领悟到文学和人文的感染力,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影响人的一辈子,让人终生难忘。吴翠芬回忆恩师胡小石,回忆同辈人叶子铭、郭维森,回忆与爱人王立兴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情景,均写得真情流露,感人至深。

吴翠芬教授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宋文学,造诣精深,卓有建树。她的70多篇研究心得收集在《散花集》中。她对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尤为推崇,对他的诗文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剖析,多达15篇。滁州的醉翁亭我先后去过四次,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我还是一名理学院的青年教师,对碑廊里《醉翁亭记》印象十分深刻,欧文苏字,成为醉翁亭的最大特色。苏即苏东坡,他比欧阳修年轻三十岁,出于对欧阳修的崇敬,他亲笔书写了《醉翁亭记》全文,成为千骨一绝。吴翠芬评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标题是“旷世美文无穷乐”,她认为此文的精髓是个“乐”字。《醉翁亭记》全文401字,竟出现10个“乐”字。特别是行文至最后,短短几句话中竟然有六个“乐”字。然而,吴翠芬教授又指出,当时欧阳修被贬至滁州做太守,身处逆境;他的家庭也很不幸,他最疼爱的女儿夭折了。吴翠芬说欧阳修是寄情山水,“以乐隐忧”啊!通过她的评述,不仅加深了我对《醉翁亭记》一文的理解,而且对欧阳修这位历史人物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

弥足珍贵的是,《流星集》还收集了吴翠芬创作的数十幅梅花画作。以前吴翠芬的梅花,我都是在学校橱窗办画展时看到的,并且每次都是画梅花,她在上面的题字也很好,漂亮的行书。她画的梅花不仅形似,而且有神,把梅花的精神画出来了。实际上这也是吴翠芬的风格,她以梅花自诩,秉性纯真,具有梅花的风骨。她为什么一生爱梅、赏梅、画梅,终于找到了答案。

1983年,我当时任副教务长,校长是郭令智院士。这一年的5月,法国总统密特朗访问中国,访问日程中有南京大学,而且在大礼堂发表了演讲,场面非常隆重。密特朗对南大很有好感,回国后以总统府名义邀请南大10名师生访问法国。学校带去的礼品中就有吴翠芬画的梅花、康育义画的山水等,都是我们学校教师的精品。我想吴翠芬的梅花现在一定珍藏在法国的美术馆里。

吴翠芬的两本《文集》和几十幅梅花画作值得学校图书馆、档案馆永远珍藏,对于南大这所百年老校来讲,这是必须有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对于启迪后辈具有深邃的教育意义。

NJU文院小楼
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德滋教授

编辑:孙静怡


    关注 NJU文院小楼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