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道中国的校长到底最缺乏什么?

 

教育的功能在于启迪和教化人心,在于对学生自我人格、自我价值的塑造。...



教育论道|中国的校长最缺乏什么?问:如何才能每天收到这样的文章?答:只需要点击上方蓝色字体【爱国说事】并予以关注即可


“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这些话语是不是已经耳熟能详了呢?没错,这是《“十三五”规划建议》当中的原话。不论是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教师、以及莘莘学子,甚至于普通老百姓,当你满怀激情的读完这两段话,似乎每个人都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事业有了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顿时感觉中国教育前景一片光明,的确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但实际效果却大打折扣。教育改革话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话说回来,就算不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教育问题至始至终都是热点话题,甚至可以说是战略话题。关于教育的层次,中国古人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孔子亦有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据此可观,中国古人就深谙教育的本质问题以及对创新性人才培养和创新性教育方式的探究。当下,我们也在着力宣介教育的本能: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复兴之本,教育兴则国兴,教育衰则国亡。那么,中国教育改革的痼疾到底有哪些?这根硬骨头我们还会继续往下啃吗?据官方的言论而知,答案是积极的。      我本一介布衣,既不是教育专家,也不是站在三尺讲台的教师,本没有能力探讨这个问题,但作为九零后的我,在应试教育制度根深蒂固的中国,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来和应试教育打交道,所以,我更有责任探讨这个话题,纵使难登大雅之堂,但也能略表拳拳求索之心--中国的校长最缺乏的是什么?      中国的校长最缺乏的是什么?不言而喻,最缺乏的不外乎三个:一、施展教育改革的勇气和胆略;二、突破“利益赡养”惯性的决心;三、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能力。其实,归结起来,还是教育改革的勇气和胆略的问题。有了这种胆略和勇气,你就会有突破“利益赡养”惯性的决心,自然也就有了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能力。那改革的勇气从何而来呢?一、广大教师的支持;二、家长和社会的信任;三、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四、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水平。可是,仔细观察,结论并非如此。校长们为啥缺乏改革的勇气?总的来说有两点:一、国家政策不明朗,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二、缺乏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暂且不谈国家政策因素,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家在教改问题上的政策会越来越清晰。我们最缺乏的就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校长,而校长们最缺乏的就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大多数校长为了对自我利益的维护,于是就在教师的质疑和家长的不信任当中“退避三舍”。美其名曰这是来自外界的质疑和不支持,倒不如说是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太注重和太拘泥于政府部门所谓的改革精神。缺乏实施教育改革的合理性冲动,走不出办公室,爱好官僚作风和形式主义,当考虑到这些现实因素,在权衡利弊以后,还是选择了对自我利益的维护。而一般的教师呢,就是在校长的无所作为精神的感召之下苦苦地有所作为,就这样,校长们还忙着作演讲,写论文,长篇大论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于是,旧问题未解,新问题频出。当然,这不是完全,中国有灵魂的校长也是为数不少的,他们敢于挑战和冲破利益惯性,真正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他们把教育改革真当作一回事来实践。所以呢,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问题,不能光靠政府的红头文件,重点在于校长们的努力与突破,既然身居教育要职,就得为教育改革事业作必要的牺牲,要做一个有灵魂、有担当的校长。不过目前,国家给予校长事实改革的权利的确有限,这也是导致校长们在改革过程中“退避三舍”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达到提升和改变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塑造和自我突破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实现向科学、理性、智慧高度的转变。在教育活动中,受益群体不仅仅是学生,支配教学任务的老师也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      当下,中国的校长们面临着一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尴尬境遇,教育创新变革压力大、应试教育制度又根深蒂固,说是大刀阔斧地实施改革,其实只不过是一些小打小闹。从而导致校长们缺乏施展改革的“野心”,纵使有改革的“野心”,考虑到风险、利益、面子这些因素,很多时候都会投鼠忌器,振振有词的教育改革谋略只会在学校年度总结会议上上演,很多具有实际行动的改革活动被“束之高阁”,至于是否有出于“待价而沽”的目的,只有校长们自己知道。因此,这些体制阻碍使中国校长实现教育改革的愿望变得捉襟见肘。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利益载道的时代,“刮骨疗毒”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必须以牺牲自我利益为代价。那么,校长们突破利益惯性,为实施教育改革奔波的勇气和力量在哪?笔者以为,有一下几方面:    一、国家必须拿出更有智慧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教育改革这个硬骨头,必须冲破旧的教育体制的影响,必须对教改进行一次“大换血”,同时,更要积极给予学校实施改革的自主权,让学校(校长)真正拥有实施教改的活力。    二、社会方面,要对教育重新定性,更要对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进行深刻反思,为学校(校长)的教改措施予以支持和帮扶。    三、学校方面,尤其是广大教师,要积极配合校长实施改革的系列举措,共谋教改之施、共献教改之力,团结一致,积极参与到教改进程中来。同时,还要带动莘莘学子参与进来,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改的主体更要考虑到学生,从而培育校长-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共同实施的教改主力。    综上所述,不论是国家政策,抑或是校长们的勇气和胆略,都是推进和实施教育改革的发力点。中国校长最缺乏的东西,正是最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在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背景之下,唯有下大力气以更智慧的手段实施和推动教育改革,中国的教育才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中国的学生方能更具有朝气和才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才会有更加可靠、更加优秀的继承集体。


    关注 爱国说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