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味药专门治疗脾脏病变,你需要知道!

 

这味药专门治疗脾的病变,你需要知道!...





点击蓝字可关注

转发锦鲤带好运>0<

茯苓这个中药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早在17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但是很多人对他的名字由来并不清楚,其实“茯苓”又作“茯灵”,因为茯苓常常生在老松树的树根上,古人认为这个东西,必然吸收了大树的精华而富有灵气,古代炼丹家葛洪就认为“老松精气化为茯苓”。茯苓其实还包含了好几味药物比如茯苓皮、茯神等。茯苓在中药的分类上属于利水渗湿药,具有很好的利水渗湿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脾、肾、心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日华子本草》还记载茯苓能够"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脾主运化水液,是体内湿邪产生的源头,体内水湿泛溢肌肤,引发水肿;水液停聚时间长了,又可以化生出病理产物痰饮。而脾脏喜燥恶湿,水湿不能运化,停滞也会影响脾脏的功能,使得脾脏不能消化吸收食物营养,出现气血生成来源缺乏。对于脾脏的这种特性以及病理过程,茯苓治疗脾脏病变可以说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茯苓可治疗水湿内停导致的水肿、小便不利,可与同为利水渗湿药的猪苓、泽泻、白术等同用,比如《伤寒论》当中治疗蓄水证的五苓散。治疗脾肾阳虚水肿,可与温阳的附子、干姜同用,起到温阳利水的效果,比如《伤寒论》中的真武汤。治疗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与滑石、泽泻、阿胶等泻热滋阴药物同用,比如猪苓汤。

茯苓对于体内痰饮所导致的病症也有很好的疗效,比如治疗湿痰名方,二陈汤就包含有茯苓。治疗痰饮留滞心胸导致的目眩心中悸动,与桂枝、白术同用,比如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留滞胃脘出现的呕吐,可用茯苓配伍半夏、生姜,比如小半夏汤。

茯苓的治疗作用基本都是围绕脾脏展开,脾虚导致清阳不升,出现泄泻。如果脾虚兼有湿盛证,用茯苓与健脾渗湿的白术、薏苡仁、山药等药物同用,起到补益脾气、除湿止泻的作用,比如参苓白术散。如果脾脏功能一向来就不是很好的人,出现容易疲劳,食少便溏,常配伍补脾益气的药物,比如四君子汤。



心与脾在血液化生的功能上密切相关,脾脏运化水谷是血化生的来源,而心脏就是直接产生血的工厂。心主血脉,心脏血液濡养不足则出现心悸、失眠等心系症状。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等症,可用茯苓与黄芪、当归同用,比如归脾汤。血虚不能载气,出现惊恐不安不能正常入睡,茯苓可以与人参、龙齿、远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

茯苓使用起来,一般内服煎汤10-15g,入丸、散适量。茯苓应用十分广泛,但是《本草经疏》记载:"病人肾虚,小便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滑,皆不得服。"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元素也认为:"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损元气。"这应当引起大家的注意。


作者:柳池    编辑:刘航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欲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欲了解更多中医健康养生资讯,请关注微信号jinlanzhongyi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历史消息

相关阅读:

中医治病从整体着手不是随便说说,从这个方子可窥见一斑!

为什么这个方子是冠以玄武之名,原来真相是这样的!

夏天感冒,上吐下泻怎么办?这个方子怎么离的了!

《伤寒论》中的不传之秘,神奇的朱雀汤不可不知!

一棵树道处多少故乡情,一种药道出多少养生事!

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虫子的退壳,竟然有这么好的药效!

秘传千年的清热名方,光听方名就觉得大有来头

张仲景最拿手的一药,你知道吗?

脾胃功能差的人,这个小方子你得知道!

小便不通这样尴尬的疾病,治疗它的不仅仅是车前子!

滋阴润燥的良药,竟然有这么好听的名字!

《伤寒论》那么多方子,七分之一和它有关!

《择天记》里提到了这个生死攸关的穴位,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很多人不知道桑树上的这个玩意儿,会有这么好的养生功效!

这个胃经上的养生妙穴,强身健体的作用非常棒!

令人烦恼不已的脂肪肝,早期可以用用这些食疗方!(内有视频)


    关注 金兰中医学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