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研究申请材料准备|拿下WUSTL5万刀奖学金的师大学姐为你支招

 

东亚研究的申请材料如何准备?ps和sop的区别是什么?将近20页的英文writingsample该怎么拿下?推荐信找谁写,要注意些什么?GRE、托福和GPA在申请中占据多少比重?...





[东亚研究前期准备见上期推送,分享本篇文章并回复截图,即可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杜克大学的个人陈述写作样本。]


Personal Background

北师大2011级励耘文科实验班(汉语言文学方向)
GPA 85.51/100
托福108
 GRE V158+Q164+AW3.5
科研经历平平(京师杯x1,优秀毕业论文x1,助研x1),无发表和会议。
推荐信分别来自任课老师、毕业论文导师、暑期活动项目导师,并非牛推。


Offer&Scholarship

是来自WUSTL(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硕士项目,schoolarship package是每年减免75%的学费,其数额大约是2万4千刀/年。

东亚研究申请材料准备

文|丁天
1
个人陈述(SOP/PS)

个人陈述是在申请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材料,它的长度大约在1000-2000词,是申请者对于自己最完整、最深刻的表达。它在英文中可能有两个名字,SOP(Statement of Purpose)或PS(Personal Statement)。这两个概念着实让我头疼过一阵,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异同?为什么有的学校让我写PS,有的让我写SOP,还有的让我写两份?它们分别应该怎么写?答案其实可以简单地概括成八个字:“浑言不别,析言则异”。对于研究型硕士项目来说,如果学校只要求一份个人陈述(官网上可能称为SOP或PS),那么这一份文书中需要着重说明申请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潜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为什么对所申请的学科中的某一课题感兴趣,想通过何种方式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申请者的成长背景与研究对象有何联系,修过什么相关课程,做过什么相关研究,在成长、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获得了什么独特的见解,如果录取将对研究计划有何助益,etc。而如果学校分别要求两份文书,那么其中一份主要的文书(学校官网多称为SOP)应该按照上述要求写,而另一份辅助性文书(PS或PHS,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则可以说的更宽泛一些,偏向对申请者个人特质的描述,比如说说自己的梦想,挫折,特长,社团活动,社会服务,人际关系,etc。

说到这里要插一句关于申请应该找中介还是DIY的问题。我个人的建议是,申请东亚研究专业项目或其他研究型硕士项目的同学,一定不要全部将工作交给中介,至少在个人陈述这份文书上要亲自操刀。因为中介们擅长的是从干巴巴的简历中发掘学生的人格魅力,比如勤奋、坚韧、有领导力、有天赋、有内驱力等。这种套路在专业型硕士的申请中是有用的,但同样的策略在研究型项目却行不太通。在我狭隘的了解范围内,研究型项目的招生官们似乎更喜欢偏学术风格的个人陈述。这其实还挺好理解的,直接给出一个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比说一堆自己小时候如何爱看小说传达出的信息量要多得多,正如能直接吃到鸡蛋就没必要再去结识下这颗蛋的母鸡了。

说了这么多,很惭愧,其实我自己的个人陈述写的并不好。因为直至申请截止日前夕,我仍然没有找到某一个具体的课题是我确定以后想要研究的,更遑论针对这个课题给出什么研究综述和未来计划了。所以我只是勉强地画出一个很宽泛的问题域,并且说明自己对于其中某些节点有所了解、充满兴趣,接着很抽象地谈了一下自己曾经写过的论文和修过的课程,以及它们如何训练了我的思维能力。但这些“思维能力”都只能是一些泛泛而谈,比如能read in lines,能从大量材料中抽象规律,具有思辨精神,创(nao)新(dong)精(ju)神(da)什么的,难以贯穿成形且落到实处。这是我的无奈之举,也是我推测我被一些要求更严格的项目拒掉的原因。写在这里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吧。

至于好SOP长什么样子,我建议大家去加州伯克利大学历史学院的网站找一篇名为 Sample Statement of Purpose 的PDF文件(开头是"Luscious fare is the jewel of inordinate desires" ),这是我见过的最棒的一篇。

另一篇PS,虽说是辅助性的,也不并是很好写。将自己的二十余年的经历概括在寥寥千字之中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痛苦兼痛快的过程。痛苦是因为材料太多太杂,无法确定哪些更有代表性,哪些对于申请来说更为重要。而且你往往无法自己给自己下客观判断,需要反复从亲朋师长那里寻求看法。整个过程像是拼拼图一样,一遍一遍尝试着捡起几片形状性质大致相合的碎片,看看能不能拼出有意义的画面。但这个过程同时也是非常痛快的,它强迫你去回顾自己做过的选择,去思考自己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至少在这个自我解剖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自己不曾反思过的决定,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细节连缀成了命运的草蛇灰线,解释了我如何成为现在的我。而当一个人足够了解过去和如今的自己的时候,他/她对未来的选择也更加坚定。我想这是在申请过程中收获的一个副产品吧。

PS的样本网上就太多了,推荐一篇杜克大学writing studio的 Personal Statements for Graduate Programs in the Humanities 当导入吧。另外在之前说的伯克利历史学院的网站上,有和那篇SOP配套的PS,很难模仿,但不妨一看。

2
Writing Sample

一般来说,人文学科的研究型硕士项目会让你交一篇10-20页(各学校要求不同,具体查看学校官网的申请页面)的小论文作为写作样本,要求用英语写作,最好与所申请方向相符合。其目的,其一是看申请者有没有用英语进行学术写作的能力,其二是看申请者在所申请的领域的研究水平。这样看来大概有三种准备WS的办法:1)有交换经历的同学可以选择直接提交课程期末论文。好处是省时间省力气,而且有英语国家的教授帮你反复打磨文章思路和语言,至少在学术写作能力方面保证有好的表现。2)有特定研究兴趣而且表达欲旺盛的同学,可以专门为申请写一份WS,直接用英语写作。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积累和锻炼的过程。3)在参加国创北创或者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选一个以后大概能用的上的题目,以后WS就从中截取部分内容进行翻译。这算是一个比较折衷的选项。

我申请的时候手头没有可以直接拿来用的论文,权衡之下还是决定自己重新写一篇。现在回想起来,这篇蹩脚的文章对我个人来说意义着实深远。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研究。这一次没有老师直接告诉我这个题目是否合适,下一步该干什么。全凭自己寻找话题,绞尽脑汁地搜集文献素材,寻找角度,整理思路,再不断地建立和推翻自己的思路,为一个新发现雀跃不已,也为它的价值感到忐忑不安……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才发现做研究这件事比我想象的更艰难,正是因为没有正确与错误的绝对准则,所以几乎在做每一个取舍决定的时候都会陷入困惑,这时候才体会到经验的重要性。

关于WS怎么写我给不出什么好建议(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复旦金雯老师用笔名莫水田在豆瓣上写的专栏,虽然预设读者是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但仍有很大借鉴意义),不过对于动笔之前如何了解领域现状、寻找研究兴趣方面我倒是有一些小心得。如果你是还是一名东亚研究领域的门外汉的话,下面这些途径能给你提供些有用的信息:

①    从人入手:

•   导师简介:先从wiki上或者专业排名网站上扒学校列表,然后挨个去看院系官网上faculty页面,一般都会给出老师的个人介绍和简历。多浏览几个学校之后大概就能摸清这个领域的热门和前沿在哪里。但是要注意这种简介稍有滞后性,很多尚未成型的研究不会放在官网上。

•   陶瓷信:你可以发cold email和老师联系,表明自己的兴趣。陶瓷信的意义并不在于在老师那里刷个脸熟,而是让内行人帮你鉴定下你的想法是否靠谱。哪怕只言片语,对目前完全迷茫中的你也会有指导作用。陶瓷信不一定能得到回复,所以广撒网多捞鱼吧。先从不太知名的年轻老师和PhD candidate开始,比较容易得到回复。

•   国内导师:现在许多国内的老师做过海外访问学者,或者干脆就是该专业的海龟博士。如果拿不准某个课题在国内外是否有差异,不妨向他们请教一下。如果幸运的话,国内老师甚至可以帮你牵线搭桥,将你引荐给相关人士。

②从著作入手:

•   期刊:善用图书馆资源,过刊找JSTOR可下载全文,新刊找Project MUSE和Cambridge Journals可看期刊名录、目录和摘要。不光是看文献找灵感,还可以备几篇跟自己思路类似(但内容不一定相关)的文章,分析下每段的作用和组织结构,在自己动笔时可用作写作模本。

•   专著:找到自己心仪的导师之后,可以试着去看看能不能在图书馆借到他/她的专著。快速浏览下内容后从bibliography中再找书来读,再看下一本书bibliography。这样从一个点就能辐射到一个面。几次跳转之后,这个领域内最经典最重量级的人物和著作大概就心中有数了。

③从课题入手:

这个是我们都会的,把关键词放到论文库里检索,然后下载相关论文。只不过工具从cnki扩展到google schoolar而已。

3
G、T成绩/GPA/推荐信

G、T成绩在申请中占大比重一直是个玄学。如果非要说的话,TOEFL 110分以上,GRE Verbal 160以上+AW4分以上,是一个绝对不会成为短板的成绩(Quantative成绩对文学专业无关紧要)。另外我想说的是,GRE是真正的能力测试。抱着应试刷分的目的快速突破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在复习中获得阅读和写作的经验却是相当宝贵的:开始我觉得背那些掉书袋的单词好痛苦,后来发现它们仅仅是专著中最高频的那些而已;开始我觉得着那些拐了四五行还看不见句号的长难句是在恶心考生,后来发现逻辑阅读是看英文文献时最重要的技能;开始我觉得AW都是八股套路,后来发现这些套路用在学术写作中居然无比顺手……这还仅仅是我写WS时的感受,想想未来入学后每天至少1本专著的阅读量,每周3-4篇的写作量,现实怎么也比GRE严苛多了。好好把GRE的分刷高,其实是一条捷径来着。

GPA自然也是越高越好。这是硬桥硬马的功夫,很难在准备周期内有什么提高了,但这里有一个给非学霸们的小技巧:在写简历的时候不必过分诚实,可以拣更加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去描述。比如专业课成绩高的可以列专业GPA,相关课程成绩高可以列出90分以上的科目名称,排名高的可以写top n%或n/m之类的排名。其实这个策略在整个申请准备中都是行之有效的。如果将申请比喻成照相的话,身材好的可以拍全景,五官美的可以拍特写,总之展示出自己最吸引人的一个角度就好。

推荐信尤其是中国老师的推荐信貌似在整个申请package中的分量越来越来小了,自己写好内容再找老师签字这种事已经成了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让推荐信至少“看起来”符合美国大学的honor code,毕竟有早几届的学生用自己电脑连发三封推荐信然后被学校查ip的前车之鉴。如果迫不得已只能自己提交的话,记得准备好四台电脑和四个ip地址,分别用于注册申请账户和提交不同老师的推荐信。

[东亚研究前期准备见上期推送,分享本篇文章并回复截图,即可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杜克大学的个人陈述写作样本。]


欢迎各位师大的取经er加入“小西天取经互助群”!


    关注 小西天取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