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20万的照片,长什么样?

 

所以,是不是特别需要看点美景冷静一下?...

 作者⎜真小灰 韩颖

授权转自摄影之友
价值20万的摄影作品长什么样?
对于接下来我说的话
请准备好这个表情
今年三月份,第一届“映∙纪实影像奖”公布评选结果
把大奖颁给了1996年出生的摄影师杨文彬
奖金20W!
20W人民币,你们自己算算可以吃多少碗面条...
话不多说,咱们先看看这组获奖作品《大学社会》摄影师是怎么拍的



有学校场景,并且旁边还和微信群聊天截图放在一起,这引起了质疑:截图也能算摄影?

有学生会成员开会场景


还有各种校园生活、活动的片段瞬间



有各种大场景






也有各种小细节








想象身份


二次元布料
“什么鬼!?这拍的都是些什么?”
估计很多人在看完以后
脑中第一印象会有这个想法
此奖一出
网上就开始有了轰炸般的质疑和讨论











更有影像自媒体人01在第一时间发文抨击,称大奖颁给了宇宙级烂片,标题里更直接上升到了“中国摄影亡了”的程度,一度刷了友君的朋友圈~

其实这种懵逼完全是正常的
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大学生活照
既没有宣传亮点,照片本身又“不好看”
怪不得第一时间会想:
为什么要把20W大奖颁给他呀?
所以对于这个原因
是一定要把内幕深挖下去的!
因为身在媒体行业
近水楼台先得月
友君向奖项的五大评委之一——王久良
发起了盘问

友君:久良兄,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悄悄告诉我,这次评选有猫腻吗?

王久良:......我们经历了大概六七轮的评选,评选过程绝对公正客观。

友君:那为什么把大奖给杨文彬,微信截图也算摄影吗?

王久良:摄影本身就是一种表达,这种表达应该带着时代的印记......

友君:好吧,那大家觉得他照片不好看,你怎么看?

王久良:杨文斌的作品看似平淡,实则暗流汹涌、冷静又深刻,他饱满的知识储备及强烈的自学意识,也为后续的摄影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

友君:我读的书少,没有骗我吧。

王久良:......之所以把头奖颁给杨文彬,不仅因为他的作品打开了纪实摄影的互文形式,还因为他作品背后基于自己的生活向外观看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在评选的过程中,不仅看参赛者过往的作品、参赛的作品,还会看参赛者接下来要做什么,未来的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及挖掘价值。

对于这样一番解释,我也是拒绝的
但在一番盘问后
怎么忽然觉得...
于是去扒了扒杨文彬以前的摄影作品,加深理解






《大盛世》
我们往往能够见到这种说法,“中国已经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高度,我们处于一个盛世之中”。在我看来,一个盛世,应该是人们的精神丰富和现实的物质丰盈共同构成的。人们的精神状态和丰盛物质之间的落差和对抗,是我关注并想要展现出的“盛世”。

《我走过爆炸中的天津港》


2015年8月12日深夜,天津塘沽发生特大爆炸。他背着一台相机,在爆炸的第二天踏上了这片余烟未散的土地。
看到这里,友君好像有点明白了评委所说:
“他作品背后基于自己的生活向外观看的社会责任感。”
那么杨文彬拍摄《大学社会》是想说些什么呢?


友君:《大学社会》这组照片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杨文彬:创作的出发点是一个疑惑:人是一个很复杂的动物,为什么我们这群出自12年应试教育体制的青年人,进入大学后一瞬间变成了另外一幅模样。

请客
我先不对它做出好坏的评价,它引起了我的困惑和思考它的兴趣。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这不是一个学生组织、一所大学,一座城市的现象,它背后有来自各方各面 ——人情社会中的社交逻辑、消费主义所塑造的娱乐美学、媒体信息背后的价值判断等等一系列的影响。如果不承认其复杂性,便会流于表面主张。我没有首先给自己解释这个现象的既定答案,并且直到现在我依然困惑。

友君:奖项结果公布之后,网上出现了争议,蓝瘦香菇吗? 

杨文彬: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我们害怕落在人群的后面,走出自己独立的一步。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善与恶、好与坏、黑与白这些对立的观念。没有追问,没有记忆,也没有问问自己是谁的勇气。

与这些争议相比,更令我感动的是几位陌生人的主动留言。有一位前学⽣会主席,他看到这件作品时正在外地出差,深夜里给我发了短信,我们聊了很久。还有一位校友表示要给我提供(展览)场地,以及一位正筹备自己毕业创作的学生,还有许多的同学······我很惊讶它居然在我周围产生那么多的共鸣。

也有人看到这组作品时表示突然惊醒。他们有些不敢在朋友圈公开表示,但都给我发了私信,说明了对这件作品的认同和喜爱——这对作者来说是莫大的加冕。在此意义上,我很荣幸。

字有点多,不知道看完你们怎么想的
反正友君是服了
他为什么如此热爱思考


另外,友君还特别想分享
在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看热闹时
这个奖项的其他候选竞逐者有什么看法
经过一番私下询问
友君觉得摄影师韩萌的观点特别值得我们思考


韩萌一直在拍摄中国各地
以及被美国家庭收养的被遗弃中国孤儿
目前正在进行纪录片的初剪工作
她说
“我能体会到
一笔费用对于完成一个项目
有多么重要”
通过公开竞争获得创作资金支持
这有什么不好?
是的呀
当我们热烈讨论批判
影友们总是拍摄千篇一律、审美疲劳的照片:
大漠驼铃、安塞腰鼓、渔舟老翁、滩涂梯田、残荷梅花......
有人愿意通过摄影尝试不同方式的创作
去展现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思考
这有什么不好呢?
有主办方愿意拿出高额奖金
帮助年轻摄影师打破传统,进行创作探索
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 END -
投票不过瘾,直接留言加入讨论吧~


    关注 无忌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