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之唐韵·敦煌壁画 唐式观音

 

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在我国,观世音菩萨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正反映了观世音信仰在中华大地的...





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在我国,观世音菩萨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正反映了观世音信仰在中华大地的普遍盛行和在民众之中的深远影响。观世音菩萨,佛经和种种传说中传其能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直到今天,观世音菩萨仍深受善男信女的虔信和膜拜,继续展示着其特有的魅力。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也是佛教在中国最昌盛的时期.作为经济,文化的外在标志和作为佛教昌盛标志的寺院石窟艺术的民展也达到了鼎盛阶段.在敦煌石窟中,大唐风格的观音菩萨也就在这个时期更加的亮丽和突出.所以,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下,观音也在古代艺术家的手中充分的与社会主流意识和风气思想接轨,创造出了"大唐风格"的观音菩萨.



1.肤如凝脂

如莫高窟57窟南壁的初唐观音像中,菩萨头戴化佛宝冠,璎珞环钏,婀娜多姿,身体呈自然的"S"形优美曲折,金碧辉煌.而最重要的就是面部如玉般丰润柔滑,就如"凝脂"一般,显示出强烈的立体感和表现力.

艺术家将观音形象与世俗审美意趣结合的伟大创造.这是观音信仰在唐代兴起的重要证明.





2.菩萨的体态和服饰变化

早在北朝时期,菩萨像就已经从五官面容开始发生变化,即由原来的深目高鼻渐变为眉目清秀的中土特点,进而在唐朝时期以发展为饱含"大唐气象"的体态丰腴婀娜,衣饰细腻飘逸的外表特征.



观音在说法图东侧,细眉长目,鼻子秀气,嘴唇娇小,肌肤细腻,尤其"S"形体态婀娜多姿,披帛飘逸,

唐代妇女服饰薄,透,露的程度前所未有,这是对唐代女服特点的最精炼概括,也是当时社会风气的最集中体现.



袒领服为一种半袒胸的大袖衫襦,衣料为纱罗制品,时人形容为"慢束罗裙半掩胸","参差羞杀雪芙蓉"





观音信仰是中国佛教菩萨信仰的典型。观音信仰的中国化不但是所有菩萨信仰中国化中最彻底的一种,也是整个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代表。观音的身世、显化、灵感、道场等大乘佛教中最流行的几种观音信仰要素中,皆反映出印度佛教观音信仰传入中国后在正统佛教范畴内所发生的中国化。敦煌石窟中,在多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观音从最初的经变附属品渐变的发展为单体形象,这不仅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且凝聚了中国广大人民的智慧



观音信仰的中国化是所有外来文化在中国命运走向的一个缩影,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不断交往的历史凝结,是适应中国社会背景与文化传统而必然发生的一种文化嬗变。


    关注 大德紫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