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口碑之作,连新海诚都说好!

 

最近有一部岛国电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看过的人称“不知道比《君之名》好看到哪里去了”“觉得比你的名字好看多了”这...



最近有一部岛国电影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看过的人称
“不知道比《君之名》好看到哪里去了”
“觉得比你的名字好看多了”
这部电影就是
京都动画
[声之形]
[声之形]与[你的名字]同档期上映
放映银幕比[你的名字]少一半
尽管如此,还是在12日内
就突破了10亿票房
成为了京都动画最卖座的电影
除了票房,口碑也是很棒
新海诚称赞[声之形]:
“高雅端正的演出想模仿都模仿不了” 
IMDB8.3分
metascore80分
[声之形]能口碑和票房双丰收
就在于它精致的画风
细腻的情感和震撼的主题


[声之形]讲了一个有关霸凌的故事:转校生女主角西宫硝子来到了男主角石田将也的班上。由于听觉障碍,女主角在班上受到歧视,男主角带领同学欺负她。



然而女主角转学后,当班主任问是谁欺负女主角时,所有人把责任都推给了男主角,于是很讽刺,男主角也被孤立、霸凌了,和他欺负女主角的手法一模一样。



“壁纸狂魔”新海诚的[你的名字。]画风美,这个大家都知道。同样的,[声之形]是京都动画(京阿尼)的作品,而京阿尼是出名的画风美,这部[声之形]也不例外,大家先来感受一下这画风。







精致的画风有了,细腻的情感也少不了。

在男主带头欺负女主角的这一段,用了一段蒙太奇配上欢快的音乐,暗示了熊孩子男主角此时其实很享受欺负弱者带来的优越感,他也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与随后男主角被霸凌的遭遇形成强烈对比。同时也暗示了本片采取的是男主角的视角,即霸凌人的视角叙事。



电影中还用了很多男主角的主观镜头来展现他的内心世界。

男主角被孤立后,开始封闭自己,这种内心的封闭性视觉化之后就是:不被他接受的人脸上都有一把叉。



类似的手法在查理·考夫曼[失常]里有也用到。男主角迈克尔·斯通由于失去对生活的热情,所有人(无论男女,包括他的妻子)在他的世界里声音都一样。



影片中用了一段主观镜头镜头展现了男主角眼中的世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别人,逃避现实,于是画面中只有别人的腿,还曝光过度。





[声之形]的背景是校园霸凌,但是并没有止于校园霸凌,而是延伸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普遍都觉得交流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说话,通过声音交流,但是[声之形]想告诉我们,能为人传达情感的,不止是声音

[声之形]的日本片名是[聲の形],用了“聲”,而不是日语常用的汉字“声”,因为“聲”是由“声”、“手”(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又”像手)和“耳”组成,暗含了交流的方式有多种的意思。

影片中多次出现了涟漪







“涟漪”本意是风吹动水面起的波纹,这种波纹的形状也很像声音的形状。
涟漪也多用来形容心理上的波动,[声之形]里面的涟漪,暗示的是声音的另一种形式,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心理的声音

在[声之形]中,由于听不到对方的声音(无论是物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大家都无法相互理解

女主角听觉障碍,听不到也很难发出声音,这是物理层面的;男主角虽然没有听觉障碍,但是他有心灵层面的障碍:前期霸凌女主角,后期封闭自己,拒绝别人。



[声之形]做的,就是让男主角的心灵再次“听见”,影片结尾,男主角有一个将捂着耳朵的手放下的动作,暗示着他的心灵能够再次听到别人的声音了。从听不到到能听到,这个过程,也是他的成长过程



不仅是男主角,[声之形]里面的配角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性格最极端的,最爱霸凌女主角的女配一号对女主角说,说:“小学的时候,我对你理解不够,但是你也没有尝试过理解我。

























当语言作为交流的主要方式,已经行不通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和别人交流?[声之形]漫画原作者说:“我并不要求大家必须能够相互理解,但也不讨厌那种想法。”

相互理解,便是[声之形]给我们的答案。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真的很难,尤其是交流双方的三观不在一个维度的时候,就像[声之形]中,社会姐女配一号厌恶女主角无休止的道歉;男主角在被别人霸凌前不知道被霸凌的痛苦,带头霸凌女主角一样,只有相互理解,人们才能再次交流。
当初[你的名字。]上映时
大家都说新海诚
终于会讲故事了
[你的名字。]讲了一个
流畅的故事
而这也是[声之形]最大的问题
它的故事装不下它的主题和细腻
这是新海诚自己画的观众在观看[你的名字。]时的情绪起伏图(有几个不同版本的)



很明确的一点就是,观众的情绪有起有落,起伏很大,这也是一个合格的剧本应该具备的。

[你的名字。]有很明显的三幕戏,开端:男女主发现交换身体;危机:男主角发现女主角生活中三年前,且女主角所在小镇已被摧毁;高潮:男主角拯救女主角。

尽管细节上还有些许的小bug吧,但是整体逻辑是明确的



但是[声之形]正好相反。[声之形]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叙事太不流畅了,每场戏之间都有严重的断裂感,让人看得莫名其妙。

这种断裂感在最后的高潮戏里就特别明显。最后高潮戏是男主角为了救自杀的女主角,导致了自己受伤。



由于此事,女配去找女主在吵架,家长介入,直接打起来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矛盾的激化,此时故事已经接近尾声了。







但是后面因为女主妈妈给女配撑伞了,表示善意和原谅的举动,于是最后就大团圆和解了?????前面这位女配的人设可不是这样啊。





“和解”这个动作在主题表达上很重要,也很必要,但是遗憾的是,剧本并没有给出能够支撑“和解”的逻辑,只能靠观众脑补

还有女主角的听觉障碍的设定。在主题上我们知道影片中的“听觉障碍”有两层意思,一层就是女主和周围人无法交流,一层是互文男主心理上的听觉障碍,从而延伸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题。



但是从叙事上来看,女主听觉障碍的设定,在推进剧情发展上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换句话说,把女主角改成不爱说话、极度害羞的人设,整个故事依旧成立,所以也就有人指责[声之形]消费残障人士

前几年同样以残障人士为主角的[推拿],就没有受到这样的指责。导演娄烨和摄影师曾剑不仅在电影文本上为我们展示了盲人的世界,甚至在摄影上也试图模仿半盲的视角看故事。



还有那部大家都很熟悉的法国电影[触不可及],男主角之一是残障人士,而且也是整个故事的前提,没有男主角这一身份,整个故事就不存在了。



事实上,[声之形]的口碑之路走得也不是那么顺利,甚至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对电影持不同观点的两方正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呢。仔细一想,[声之形]引发的争议,不正是一种双方不在一个维度,无法交流的例子吗?

不光是[声之形],很多电影甚至是事件发生时,网络上经常发生骂战,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好似要拼个“你死我活”才罢休。就年初的[爱乐之城],不也在影迷中引发了持不同观点的两方的热议吗?

我们为何不理性的看待问题、求同存异呢?理性讨论是好的,但是骂起来就不好了。其实争来争去也得不到一个正确的答案,相互理解才是答案。
影迷互动

你最爱那部日本动漫电影?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看电影新最全的电影周边电影票免费送

最黄暴和最有深度的电影解读每日定时定量推送

想不出你为何还不立刻关注看电影微信号?


    关注 看电影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