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走来的琥珀宝石!

 

--------------------------...








从历史中走来的琥珀宝石
琥珀的使用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总的来说,琥珀从最早的发现、使用,到现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神圣宝石”阶段

琥珀最早是在北欧被发现的,北欧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北欧人最渴望的就是太阳带来的光明与温暖,北欧先民最为崇敬太阳神。琥珀是色彩丰富的暖色调宝石,手感温润,自从被发现伊始,北欧先民就认为这种神奇的宝石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珍贵礼物。他们把琥珀作为祭奠太阳神的供品,代表着至高无上神权的祭师们用琥珀制作成各种法器,用她同天神进行沟通。

从旧石器时代(公元前11000-前9000年)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公元前3100-前2500年),这段时期琥珀是神圣的宝石,往往是做为祭奠神灵的祭品,只有代表着神圣的祭师们才能使用琥珀。



“贵族宝石”阶段

此后随着被发现的数量增多,琥珀逐渐成了皇室、贵族珍爱的宝石。期间琥珀的加工工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雕刻、抛光、与其它珍宝(如黄金、象牙等)搭配使用,产品越来越多样化。

从罗马铁器时代(公元前500-400年)到维京时期(公元800-1200年),这个阶段使用琥珀的主要是皇族、贵族、宗教人士,鲜有平民百姓能够拥有琥珀。罗马时期贵族对于琥珀的迷恋,曾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贵族们皆以随身携带琥珀制品以为快事。



在我国从汉代始,各种文献上就有大量关于琥珀的记载,王公贵族的墓葬中也时有琥珀制品出土。此后三国、两晋、南北朝、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诸代的皇室、贵族、官宦都对琥珀情有独钟。东汉时期贵族妇女用琥珀粉配制成美容护肤品;唐时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的琥珀枕(用整块的缅甸琥珀雕制而成)与太平公主的玉叶冠、杨国忠的锁子甲,并称为盛唐的三大宝物;辽人对琥珀的钟爱达到了疯狂的状态,辽代墓葬出土的琥珀制品是最多的;清代琥珀的使用更为普遍,除宫廷、贵族、官僚外,富裕之家也有能力承担,孝庄太后就终日把玩一串十八子琥珀佛珠,终日不释手。



“宗教宝石”阶段

琥珀自被发现以来,就同各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不仅推崇为七宝之一,而且认为“佛教七宝,首推琥珀”。在我国信仰藏传佛教的藏区,对蜜蜡有着独特的钟爱情结,他们或以之做为法器、或在朝圣时用装饰以表对佛的崇敬、或用以供养上师装藏佛像。中世纪以来,琥珀被大量应用于大件宗教用品的制作,尤其是宗教建筑的装饰、祭坛、神龛、宗教形象人物雕塑等。



“全民宝石”阶段

“旧时王谢堂前燕”,终于“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在欧洲17-18世纪,琥珀逐渐开始向民间普及,时至今日盛产琥珀的加里宁格勒人从装饰到摆设,几乎人人都离不开琥珀。

世界上最大的琥珀加地和集散地--波兰,琥珀成了其最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凡到波兰旅游的外国人都会买一些琥珀制品带回去。每年的三月份在波兰都会有一届“国际琥珀节”,是全球最高规格的琥珀盛会。值得一提的是, 1477年成立于但泽(波兰波美拉尼亚省的省会)的琥珀协会现在依然存在。



在我国从清代中晚期,琥珀开始快速向民间普及。新一轮琥珀的“收藏热”缘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宗教热,琥珀做为宗教圣物,在“妏愅”期间中断后,再次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立刻引起了各界人士竞相购买、收藏。

时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不法商家勾结无良“砖家”,大量造假,肆意宣传本来就子虚乌有的“贵族蜜蜡”等假琥珀,一时假货泛滥、市场混乱、真假难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收藏家、消费者的信心,琥珀市场开始低迷。

“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在有良知的商家艰难地维护下,缅甸琥珀市场在一部分有远识,有鉴别能力的消费群体中,依然稳步发展示,价格逐年见涨。



2010年上海博会上波兰馆、俄罗斯馆都展出了琥珀,再次引发了国人对琥珀钟爱之情,由于琥珀是不再生资源、原料产量稀少、加之中国市场需求基数庞大,一时琥珀价格飞涨,涨幅迅猛。时至今日,中国的琥珀消费量已占全球总量的70%,并且在不断上升,全球琥珀的消费中心正逐步向中国转移。



关 注 我 吧!

微信号:MZB_201300(←长按复制)全力打造微信零利润竞购平台

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号!


    关注 玫之宝珠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