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科学】儿童防铅 洗手当先

 

铅中毒引发的症状由于没有特异性,使之成为0岁至6岁儿童健康的潜在杀手。...





铅中毒引发的症状由于没有特异性,使之成为0岁至6岁儿童健康的潜在杀手。因而如何正确预防儿童铅中毒已成为家长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首都儿科研究所副研究员谢晓桦女士。她告诉记者,针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吃东西前认真洗手是预防铅的摄入,降低铅中毒发生率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们平时所说的铅中毒是指铅在血液中的含量,即血铅浓度超过了一定的标准,它表现出来的症状容易令人们忽视,但对人尤其是小孩的大脑造成的危害却是巨大的。谢晓桦说,我们的空气中就含有铅尘,又由于铅属于稳定剂,有定色功能,因此被普遍使用在孩子们喜爱的玩具、文具上。而处于0岁至6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年龄小,自觉性差,手-口行为较多,也就是在玩完玩具、摸东西后,不洗手就抓东西吃,或者直接啃手、咬指甲,导致铅尘进入孩子的消化道,而吸收进入机体,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损害。而在谢晓桦参与的连续三年对15个城市儿童血铅水平危险因素的调查中,吃东西前不洗手成为造成这个年龄段孩子血铅水平较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引导孩子养成吃东西前洗手的好习惯,应该成为家长们预防铅中毒的首要任务。由于铅尘直接附着在手上,不能被清水冲掉,为了让铅尘脱离手表面,必须先用水把手浸湿,再抹上肥皂或者洗手液,反复地认真揉搓清洗,并将指甲缝里的污垢清理干净。同时,家长应注意尽量不要给孩子留指甲,因为这样更容易使铅尘通过孩子的手-口行为被摄入。

同时,谢晓桦也提醒广大家长,对于孩子的日常防铅工作,只要通过认真地洗手避免摄入,切断危险源,就能够达到预防铅中毒的目的。但家长们也不应过度要求孩子只要摸过东西后就洗手,打击孩子们玩耍的积极性,造成过度紧张,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只要做到认真洗手,适度引导,就能够有效地让孩子们远离铅中毒。


    关注 零千健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