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我的种瓜创业路

 

点击上方【奋斗理论圈】即可快速关注我是宁安市兰岗镇兰岗村农民,今年39岁,这些年我靠种瓜致了富、发了家。俗话...

点击上方【奋斗理论圈】即可快速关注
我是宁安市兰岗镇兰岗村农民,今年39岁,这些年我靠种瓜致了富、发了家。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今天不夸我的瓜,就和大伙儿说说我的故事。

2002年我25岁,从父母手中接过2个大棚开始种西瓜,一晃14年过去,我自己也没想到,这14年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想当年是自己干,现在是我带领着明君瓜类专业合作社和乡亲们一起干;当年是两个大棚,现在呢,整整363个大棚,占地588亩;当年一年收入几千元,现在一年合作社创造的效益就是几百万。回顾这14年走过的路,我总结出了创业的三个心得。

个人致富法宝:学习先进科技 经营自主品牌

2002年,我种了2个大棚西瓜,引进新品种“菠萝蜜”,到秋天算账赚了几千块。2003年,增加2个棚,又引进新品种“双色冰激凌”。虽然起早贪黑忙得吃不上饭,但由于不懂技术,成熟时很多西瓜开裂,一年下来赔得血本无归。我和爱人总结反思,不能再按老辈们的路子走下去了,得先学技术,研究品种,重新再来。2004年,还是这4个大棚,不同的是种植前多了几个月的时间在当地和外地向各路名家高手学习请教。这一年引进西瓜品种4个,还在大棚边上种了香瓜,当年实现纯利润3万余元。

之后根据市场调查,结合本地气候、土壤等特点我又引进京秀、菠萝蜜等几十个优良品种,膜下滴灌、立式栽培等新技术也都进了我的棚室。到2008年,我种植西香瓜56亩,每亩直接增收万元以上,我成了响当当的致富标兵,妇女姐妹们赶学的样板。

自己的瓜是不愁卖了,但是如何让“兰岗瓜”走出龙江卖到全国?咱们平常买东西,都愿意买贴着品牌带着包装的,虽然价钱高,但是受欢迎。于是,有了我的“古塔田源”商标和品牌。在市质监局帮助下,我们建立起了果蔬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古塔田源”还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依靠品牌战略,咱兰岗西香瓜销售到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

集体共富法宝:规模化做阵地 合作经营获共赢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2008年,我注册成立明君瓜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最初,我带着11名社员种了40个大棚和30亩露地西香瓜,我毫无保留地把先进的田间管理技术教给大家,当年实现户均增收1.6万元,其中有2户年收入超过了20万元。这一下,吸引了周边好多瓜农纷纷要求入社。合作社规模扩大了,我把开办科技培训作为当务之急,个人出资,先后多次从省农科院、东北农大聘请专家来传授技术,组织集体培训20多次,受益社员1000多人。渐渐地,大家都开始认我的道,合作伙伴也越来越多。

还得说天道酬勤。目前,我们合作社有西香瓜和果蔬种植大棚303座465亩,温室60栋123亩,会员发展到76人,辐射周边社员1000多户。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我们严格执行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产量普遍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一到两成,有的增加三成以上,并带动周边妇女姐妹就业6000多人次。近两年,随着我市对俄果蔬出口量猛增,2015年,我在江南乡又开辟了第二战场,流转土地12垧,新建大棚108栋。现在我们种植的优质果蔬已经走出国门,创造出了更高的经济价值。

久富法宝:高端化做向导 信息化创新路

先说说生产怎么个高端化。2012年,通过各方筹资300万元,以无公害食品基地为基础,辟建了古塔田源家庭农场,成为宁安市第一个家庭农场,也是牡丹江地区规模最大的家庭农场。2013年,又通过众筹等方式筹集资金900万元,建新型日光温室60栋,创建了古塔田源绿色生态示范基地,进行草莓、美国大樱桃、灯笼果和各种精品蔬菜反季种植,现在逐步发展成集销售、采摘、观赏、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园。

再说说销售怎么个信息化。为了帮合作社社员打开产品销路,我们建立了宁安和牡丹江两家直销店。同时,将西香瓜和新鲜蔬菜通过互联网和微信等平台进行销售。今年春节期间,周销售额就达20多万元。销售渠道畅通了,一些种植大蒜、灯笼果和水果的农民求“搭车销售”,每年都能帮助乡亲们销售大蒜2000多挂,灯笼果5万斤,地产寒地果30多万斤。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拓展网络平台销售方式。

作者系宁安市兰岗镇明君瓜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宁安市兰岗镇兰岗村农民

本文由牡丹江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责任编辑:胡蕊


    关注 奋斗理论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