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体检中查出心脏早搏,它到底是不是病?要治吗?

 

早搏不用慌,但这种情况要警惕↓↓↓...





入夏后,潮湿闷气候,对很多心律失常的患者而言是道“坎”,二胎妈妈何女士就“中招”了。

何女士,三十出头,已是一个10岁孩子的母亲。

这回生二胎,对她来说,本是个轻车熟路的事,没想到却吃尽了苦头:不仅半夜因胸闷失眠,还在逛街时因室性心律失常突发晕厥。

考虑到她和胎儿的安危,当地医院推荐他们找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委郑良荣教授。



“何女士患的是室性早搏,且伴有恶性心律失常,若不及时处理,大人和胎儿随时都有风险。”郑教授说,室性早搏是临床仅次于房颤的常见病,治疗并不困难,但对何女士而言,却困难重重,就因为她是孕妇。

结合几十年临床经验,郑教授最终为她做了一种叫“零射线室速射频消融”手术,既解决了她的室性早搏,又避免了她和胎儿“吃”到射线。

如今,何女士已顺利出院。

和家人逛街
突然眼前一黑 


何女士,家住台州,身材属中度肥胖,急诊入院时怀孕33周。那天在路上晕厥,她正和嫂子一起上街给即将出生的宝宝买用品。

“大概早上10点多的样子,我突然觉得人很累,没气力。开始我还以为是天气热逛累了引起的,就在我嫂子的肩膀上靠了一下。结果刚靠上去,眼前就一抹黑,那一瞬间我真感觉自己要不行了。”何女士说,“就迷迷糊糊地和我嫂子说了句,‘快送我上医院’。”

尽管救护车还没赶到,何女士自己就清醒了,但那次经历却把她吓得够呛。为此,她才下定决心要把早搏的问题解决。

“我是在一年前的体检中查出有早搏的,那时我还没怀孕。”何女士说,这一年里,她一直有心脏乱跳的情况,但因为症状不严重,大部分时候忍一忍就过去了,所以一直没放在心上,去年下半年还大胆地怀了二胎。

怀孕的前几个月,何女士一切正常,身体并没因早搏出现不适,这让她甚至忘了自己有早搏的问题。直到最近一两个月,何女士开始频繁出现心跳加速、胸闷、气急、心悸等症状。“严重的时候,后半夜会突然醒来,醒来之后基本上要休息一两个小时才能继续睡。”何女士说。
她先后在当地看过多家医院,但医生均表示要么终止妊娠,要么被动地加强监测,因为药物、手术对她来说都不合适,何女士和家人选了后者。
她和胎儿
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制图 李前芳)
半个多月前,何女士在家人陪同下急诊转到浙大一院。

经检查,郑良荣教授发现,何女士的情况有些棘手:不仅频发室性早搏,还有反复短暂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这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之一,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将影响心脏把足够的血液泵入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严重的甚至会诱发猝死。

结合何女士的情况,郑教授认为,不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有诱发早产或胎儿致畸的风险,相对而言,射频消融更适合。

然而,传统的射频消融手术都需要X线透视辅助,对正常人来说,这点辐射问题不大,但何女士是孕妇,一时间,治疗又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郑教授想到了一种“三维标测系统法。



(郑良荣教授正在给何女士做手术 院方供图)



“它的原理,跟我们常用的GPS一样,术前由工程师在病人身上贴好贴片,建立一个覆盖病人体心脏的磁场。

当导管在心脏内移动时,计算机就能感知并记录导管的立体位置。

导管在心脏里走行一遍,其轨迹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真实立体的心脏模型。

手术医生凭借丰富经验、细腻的手感和对心脏解剖的深刻理解,在三维系统的辅助下,寻找室早、室速的‘起源点’(心脏上异常放电的组织);再靠导管用射频能量将那些不正常的“点”彻底捣毁,实现治疗。”



手术很顺利,当天,何女士就感觉自己整个人轻松了很多,呼吸也顺畅了。



(何女士术后的样子 院方供图)

早搏好比心跳突然“抢拍”
不用盲目恐慌




心跳如同音乐节拍,一般是匀速而规律的,但在生活中,很多人会被发现有心跳“抢拍子”的情况,临床称之为“早搏”。



早搏很常见,是心内科仅次于房颤的一种心律失常,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部分患者无症状,在体检时才发现,有些人会感觉心跳突然‘咯噔’或者‘怦’一下,严重的患者会有心脏要从喉咙里跳出来的感觉。”郑良荣教授说。

一般来说,单纯的、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早搏,尤其是房性早搏,可认为是身体尤其是心脏向你发出“最近是否太累了、太疲劳了、精神压力太大了”的提醒,大家可不用过于紧张,它可能会自行消失,但如果早搏频繁发生,甚至心里发慌、胸闷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那就要及时就诊了。 

对于频繁的早搏,郑教授建议及时去专科门诊做以下两个检查—— 

1..心脏B超,看看心脏有没有器质性病变。

2.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以确定是房性早搏,还是室性早搏,以及早搏的次数等。

此外,还需排除心脏以外有可能引起早搏的其他疾病,因为早搏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病症,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一种表现,如甲亢等。



“如果24小时内早搏次数小于1万次,且没有心脏方面的器质性问题,可以不用紧张,暂时也不需要治疗,平时注意不要超强度运动,不要太疲劳、焦虑就可以了。”郑教授说。



如果超过1万次,或即使小于1万次,但自觉症状很严重,要考虑心脏可能有个异位兴奋灶,需要及时处理,如,用药物或导管射频消融。

生活中,心脏乱跳,终归让人无法心安。临床上,因早搏四处就诊的患者也不少见。

对此,郑教授说,一般没有心脏器质性病变的人,只要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少喝茶、少喝咖啡,保证睡眠充足,不做超强度运动,心态放轻松,早搏的症状往往会得到缓解。
更多精彩内容

9万人体检,检出率最高的前五大疾病,有三种都与它有关…

闷热、黏糊糊的黄梅天,你的脾胃还好吗?“防霉食谱”请收好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关注 第X号病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女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