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如他,也花了10年才成功上位CEO

 

谷歌CEO的十年养成记。...



来源:创业那些坑(微信ID:naxiekeng)

作者:林之晨(创业加速器AppWorks合伙人)

历史上最伟大的科技公司,往往是由这样的人在领导。

Day-to-day adult supervision no longer needed!

— Eric Schmidt (@ericschmidt) January 20, 2011

“谷歌的日常成人式监管已经不再需要了。——埃里克·施密特”

2011 年初,当 Google正式对外宣布拉里·佩奇即将从埃里克·施密特手上接回 CEO 的位子后,施密特在 Twitter 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从外表看,施密特在 2001 年时加入当时创立已有4年、快速起飞中的 Google,从共同创办人兼首任 CEO 拉里·佩奇手上接走CEO的担子,让年轻的佩奇可以专注在产品。经过了十年的成熟,佩奇的管理与领导能力到位,可以扛起一家市值 3000 亿、年营业额 600 亿、员工人数 2 万的巨型跨国企业,因此施密特又再次把火炬传回给了真命天子佩奇。

不过事实上佩奇的这个CEO十年养成,更像是一段曲折的旅程。为了讲述这个故事,Business Insider 的 Nicolas Carlson 採访了数十位 Google 现任与前任员工,并参考了 In The Plex 与 I’m Feeling Lucky 等数本关于 Google 早期的重要作品,在日前写成了一篇超长文 《The Untold Story Of Larry Page’s Incredible Comeback》,我认为相当值得所有创业 CEO 细读,以下是我的一些读后心得。

同理心

就像绝大多数初次担任 CEO 的创业者一样,一开始的佩奇并不是一位「世界级」的CEO。他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与他不同的人性」缺乏同理心,期望所有人和他和谢尔盖·布林一样唯物、理性,可以激烈的拍桌子辩论后,还是完全无伤于友谊,并且客观的看待工作,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做对组织最好的事情 ─ 当然,这不是绝大多数人天生就做得到的。

最明显的案例是 2001 年时佩奇认定 PM (产品经理) 们拖累了 Google 的生产力,于是就把所有工程师与 PM 集合起来,直接宣布从今以后工程师们改汇报给新任工程部副总,而所有产品经理都立刻被解职。当然许多工程师与产品经理们并不认为他们是如此罪大恶极,需要受到这样的当众凌辱,其中不少 PM 更是从 Google 草创初期就加入,跟大家一起走过了不少艰苦的岁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缺乏人性的解职方式更是让留下来的人心寒。

监护人

佩奇这样的管理方式,对于早期专注于完善产品的小新创团队而言,或许能够有效的推动大家达到更棒的品质。但当公司要开始长大,建立管理、组织、制度,他这样不近人情且朝令夕改的领导风格,对长出优质的公司文化与体质其实是极大的风险,可能会让员工人心惶惶,留不下好的人才。因此,当凯鹏华盈与红杉参与 Google 的A轮增资后,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公司必须雇用更有经验的 CEO。

佩奇一开始是抵抗的,直到凯鹏华盈的著名合伙人约翰·杜尔动用人脉安排他去见了几位当时已经非常成功的科技公司CEO,包括英特尔的安迪·葛洛夫、Apple 的史蒂夫·乔布斯,以及亚马逊的杰夫·贝索斯,佩奇才感受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接受了为了Google 好,必须要找一位更有经验的CEO这个事实。后来他们找到了埃里克·施密特来加入,Google 也终于在施密特的带领下真正开始长大。



埃里克·施密特(中)与谷歌的两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左)、拉里·佩奇

离心

逐渐的,施密特建立起了自己副手团队,把 Google 经营得有声有色,而佩奇手头上的管理责任也逐渐被接手。他唯一一直有在参与的是产品的 Review,但这件事情也渐渐减少。到了 2007 年,佩奇几乎不主动参加任何会议。到了 2008 年,他甚至告诉公关部门一年只能安排他接受记者採访 8 小时。眼看着佩奇就要越转离 Google 的核心越远,没有意外的话退居幕后,成为精神领袖,但某个巨大的改变扭转了这个趋势。

Android

2005 年,为了防止微软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世界继续称霸作业系统,佩奇作主投资了前苹果高管 Andy Rubin 创办的 Android。从 2005 到 2007,Android 在 Google 内部都是一个佩奇个人的Pet Project(个人兴趣项目),他们拥有自己的大楼,多数 Google 员工甚至不知道 Android 的存在。

2007 年,当乔布斯站上舞台向全世界宣布 iPhone,Google 才发现他们不能坐视,必须要更积极的把 Android 推向主流。在佩奇的支持 (同时几乎是施密特的反对) 之下,Google 加大了对 Android 的投资,最终这个策略大大成功,让 Google 真的成功的击败了微软,站上后 PC 时代的主流作业系统王位。

关键字生意渐颓

于此同时,Google 在 2000 年时开创、占据他们营收7成的关键字广告生意,虽然还在成长,但眼看要迈入瓶颈期。在施密特的领导下,Google 过去十年来策略,很大程度都围绕著这个既有曲线在优化。但到了 2010 年下半,佩奇看到了问题,在社交与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新世界中,Google 必须找到新的加速曲线,否则将会像 AOL、雅虎、微软等前代拳王一样,遭到后进者的彻底颠覆。

完美的收敛

于是,经历了逐渐离心,在过程中磨练出成熟的个性,又从带领 Android 团队等实务经验中学习了有效管理风格的佩奇,在这个时候适时的再从施密特手上接回了担子。果不其然,Google 的关键字广告生意在 2014 的今天真的完全显露出了疲态,然而在佩奇的带领下,Google 在 Android、无人驾驶车、机器人、光纤到家等新策略上的投资,却很有机会接下搜索业务下滑后,所遗留下的重担。

读完这个故事,我最大的感想是领导力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困难的艺术,因为创业 CEO 不但要向成功者学习,更要在自己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天才如 拉里·佩奇,拥有 Google 与硅谷这么好的创业环境,都要花10年时间才能成熟,那么我们比他差一截的创业者,花十五、二十年的时间才出师,也是正常合理的。

创业没有捷径,只能每天追求超越昨日的自己。

创业那些坑,最真实的创业案例精选


    关注 创业那些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