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开8 欢乐颂,请停止歌颂精英主义

 

我不要片面而标签化的幸福〜...



| 本文首发于24楼影院(movie24luo)。在播出了34集之后,欢乐颂从一开始“良心剧”的高口碑,开始慢慢走向“三观崩坏”,豆瓣评分掉到了7.4分



特别是一开始被认为拎的清、金句王的樊胜美随着剧情的发展,被喷过于虚荣与拜金。因为喜欢的男生开的宝马是租来的而嫌弃人家:



家庭贫困的她,一直非常有意识的强调阶级差异:



在有钱的富二代和有能力的安迪面前,各种自卑:



并且把这套有钱的人就是高人一等的心态传授给两个小妹妹:



于是虽然口上说着女人要靠工作,却坚决要找个金龟婿,对要按揭买房的公务员根本看不上:



这样的她被富二代的曲筱绡称为“捞女”:



但是随着后面剧情的发展,我们知道樊胜美的自卑、拜金、虚荣都根源于她的家庭,父母贫困、哥哥败家:

自己工资有限,但还要被父母压榨,背负家庭的重压:



这样的家庭是樊胜美无法选择的,正如樊胜美自己所说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当然,并不是家庭贫困就一定要走上拜金的道路,樊胜美面对财富的心态固有不对。只是在这种凌驾于个体之上的“宿命”面前,我们除了要求“凤凰男”“凤凰女”们能摆正心态,靠自己的清白努力改变命运之外,更重要的不是应该问一下,为什么她们会如此执着的拜金与虚荣?

如果她们想要摆脱这个原生家庭的宿命,有什么办法?毕竟有多少人能有安迪那样的学历、智商与工资?

编剧似乎没有想要回答这个问题。相反,他把高高在上的安迪拎出来,对拜金、自卑的樊胜美点评了一番:



事实上,比樊胜美的拜金虚荣更令楼主反感的是安迪和曲筱绡对于他者人生居高临下的评论和指摘,这样的对白几乎以一种正面说教的形式频繁出现在剧中。

我倒是想要有远见啊,但不是谁都能足够幸运能去美国上大学啊。如果安迪没有被领养,被留在了小山村,估计命运会大有不同吧。

可是编剧把这种命运的不公、经济阶层的不平等简单粗暴的转化为个人智识、性格的差异。安迪是公司高管,魅力满分,围绕在她身旁的男子非富即贵、品行素养俱佳:



曲筱绡,富二代,性格放纵,却被认为直爽可爱,身旁总有义气的铁哥们保驾护航:



而出身平凡的邱莹莹,却眼界短小,似乎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



家庭的贫苦樊胜美被刻画为爱慕虚荣、死要面子……

于是一部讲述都市女性的现代剧的价值观似乎又变成了阶级出身重于一切

对于这种阶级性太强的批评,其实早在2013年小说刚刚完成时,作者阿耐就阐释过自己的想法: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硬件,比如父母遗传的智商、体质、长相等;另一方面是软件,成长就像海绵吸水,父母的见识、家庭所处的阶层、家庭所处的地域、家庭的经济状况等,直接影响一个人所受的初期教育。而成熟,是对成长过程所受教育有意无意的反刍与扬弃。”

可是作者没有看到,所谓“成熟”、“成长过程所受教育有意无意的反刍与扬弃”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阶级性的过程。

安迪、赵医生之流之所以能够形成欣赏音乐、阅读经典这类高雅趣味,无不与他们的出身相关。





而对出身小镇、父母知识水平一般的樊胜美、邱莹莹来说,更难以有机会去接触(更不用说反刍)这些高雅趣味。

事实上,任何文化实践都难以摆脱阶级属性的色彩,个人的爱好、品位,或鉴赏力,并非是基于个人天赋之上的独特内心感受,而是根源于与阶级教育与教养相关的社会地位。而这种后期形成的品味,又会进一步的变成一种文化标识,同经济资本一样起着维系群体边界的作用,标识着个体在社会空间中的不同位置。就如同《欢乐颂》中所呈现的那样。

以安迪、奇点和赵医生为代表的所谓“中产阶级知识精英”——他们要么是高知海归,要么既懂天文还会引用诗经向女友示爱,要么边听德沃夏克边看东野圭吾……他们凑在一起的集体活动是:分享书单,谈论莎士比亚和王小波。



这种刻意的显摆与浓烈的精英意识让楼主很反感。可是在美剧中,这种带有中产阶级意味的文化标识随处可见,为什么却没有扎眼

譬如说在《欲望都市》里,四个女人的社交活动就包括了去逛画廊:



参加时尚派对:



或者是慈善晚宴:





在《傲骨贤妻》里,这群高收入的女性也喜欢出入高档的酒店,高谈阔论:





可是这些行为并不像在《欢乐颂》中的小曲、安迪那样引人反感,为什么?

因为虽然这群女人同样带有浓重的中产阶级标识,却不会高人一等的去评断他人,她们同样面对着真实而残忍的问题

譬如说在《欲望都市》里,哈佛法律系毕业的Miranda会遭遇职场性别歧视的问题,每天上班都要像战士一样(不是高智商高学历在职场上就毫无障碍的)



在《傲骨贤妻》里,有颜有智商、丈夫是州长的Alicia在想要自己创业时,因为高昂的人力成本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会举步维艰(而不是只要靠一个高智商朋友就能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现实中的中产生活充满了风险、焦虑和不确定性,譬如性别歧视、譬如残酷的竞争,而这种焦虑并不是一个“高智商”、“富二代”就能化解的。这些美剧能够尽可能真实的呈现这些焦虑,而不是在神化和意淫所谓的中产阶级生活

另外,《欢乐颂》作为一部描写都市女性的作品,虽然是在讲职业女性的故事,在强调女性独立自主的同时,它仍在不自觉地暗示:只有成功的女人才配有爱情,才能收获幸福。

《欢乐颂》里的主要人物就两类:有钱的魅力大,遇上的都是高大上的好男人;没钱的缺点大,遇到的或是渣男或总遇不到情投意合的男人。这样对中产精英爱情生活的诡异意淫就比同样是讲述都市女人爱情的《欲望都市》、《傲骨贤妻》落后了几个世纪。

在《欲望都市》里,其实也面对着阶级的问题,但阶级并没有成为他们相爱的基础,譬如大律师Miranda爱上了职业是酒保的Steve。



一直散发着浓烈的精英意识的《欢乐颂》其实最保守。

它看到阶级出身对人的重要性,却不敢去反思造成阶级的深层原因。它想讲述中产精英的都市生活,却不敢去触碰中产知识分子在现实中会遭遇的危险、困阻。

最终,它走向歌颂阶级,展开了一场关于中产精英生活的诡异意淫。



如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投稿请邮件至wenhua@infzm.com;
合作或其他事宜请加微信chen173641687


最快提高个人观影逼格的公众号。


24楼影院movie24luo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24楼影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