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5份工作,关于“辞职”我想讲个很长的故事

 

一个平凡职场人的前三年职场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个平凡职场人的前三年职场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年前的四月,我怀着“爱之初体验”的心情从遥远而寒冷的北方来到了一无所知的深圳,在这里开启了职业生涯的第一站。虽然读书期间成绩尚可,也读到硕士毕业,但那时的我对职场一无所知。在3年里换了5份工作的我,关于“辞职”,有很多想说。

传统企业的积累
第一家公司属于传统制造行业,我的职务是管理培训生,大概是学历原因,一开始就进入了从来不招收应届生的项目部,作为初出茅庐的我感觉格外幸运。

第一次部门会议被要求做会议记录,因为对广东普通话发音不熟悉,我记下的几个关键词都错的离谱,比如把一个环保项目“绿塑”记成了“路数”,好在会后一一找当事人核对后都改了过来。就这样云里雾里地开始了全新的职场生活。

会议记录这项工作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说,也能学到东西,就看你肯不肯用心,不过这是我后来才明白的道理。当时的我只觉得这是一项初中生都能干的活,听清楚、分类、记下来、备份即可,没有动脑子去思考和挖掘可以帮助未来工作的内容,这就是日后挫败开始的地方。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的消极想法就是“大材小用”,我好歹985硕士毕业生,会议记录而已,有什么好认真起劲的呢?带着这种想法,我起码忽略了两点:

一个是部门项目内容的基础学习。前辈们正在做的项目类型和主要内容,正是我日后必然会参与甚至负责的,这些项目的主要内容、大致流程、基本进度、参与成员、内部对接部门、政府归属部门、项目预期、盈利模式、项目把控等等都可以在会议记录里有所体现,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我,说要了解公司和业务,翻看简介、荣誉等对外宣传资料根本不靠谱,而会议记录才是开始最好的方式,这个时候沉下心尤其关键。

另一个是观察和了解团队伙伴。会议记录记下的除了事,就是人,哪些人正在跟的项目大、项目多、责任重,哪些人对事件描述更清晰、分配更合理、统筹更明了,哪些人对项目总结更深入、对成绩和过失的态度更公正,诸如此类的同事情况,会逐渐在会议过程里清晰起来。而做好会议记录的同时,应该默默地观察团队:同事间的互动、上司的反应、说话的方式等等,给出自己的判断。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毕业进入职场后觉得身边的人都很low,但我知道此刻偷笑的你一定中招。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过高地评价自己和过低地评价他人。看不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的你,注定和初入职场的我一样找不到“战友”,也得不到支持。这件事情细想极其可怕,一个人看起来恃才傲物,但是他的成绩却又都在过去,而不是现在,他自信以至于自负,想要和世界不一样,结果脱离群众、失去基础。

《从0到1》里说“如果舍弃团队,一个孤独的天才可能会创造出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却不能创造出整个产业。”现代职场没有孤独天才的伟大成就,只有团队的成败,如果不从了解伙伴的做事方式、沟通习惯上下手,想和同事拉近关系、培养信任犹如纸上谈兵。

三个月后,我开始参与项目申报。从了解立项准备、撰写申报材料、获取不同部门的数据和材料,到完成完整的申报材料、对接申报单位、确认申报细节、拿到申报项目、跟进申报款项,关于项目申报的一块知识在3到5次的反复练习里熟能生巧,也逐渐开始了解知识产权、政府关系、财务数据这些专业知识,准确地说,这是一段打基础的过程。

由于是管培生和文科生的原因,我同时在企业文化部做集团对内的企宣工作。集团刊物里有一个长期的主题就是采访员工并且出稿,从一线作业的十年老员工到三进三出的董事会高管,从参与集团活动的大学生到提供战略指导的协会领导,每一次的交流都让我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公司,也因为这项工作让我更加了解了这个企业,这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毕竟每个人的思维都有盲点,如果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不到的始终看不到。

这项工作几乎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肯定,如果要总结,最大的收获就是,沟通和交流比你想象的更重要。以对话和发问的形式,同样的提问得到的答案完全不同,管理层专注的战略成就和品控员必须的细节把控,每个螺丝都在这个大的机器上运转良好的时候,效率才会最大化。

第一份工作坚持了1年半的时候,重复的内容越来越多,能发挥我所学的部分也更多地在简单重复中进行,加之对互联网行业的向往,我选择辞职。
初创团队的绝望
离开第一家公司,我决定转行去互联网企业发展,那时候想法其实很原始,互联网企业的快速成长和丰厚薪酬,但是互联网零基础的我其实经过了一个小小的挫折期。

老总是著名广告公司的大中华区总裁,离职后选择创业,从广告转向儿童教育。我主要负责的是文案策划的部分。这间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基础薄弱,不管是产品团队、技术团队,还是宣传团队,同事们几乎都是互联网新人,完全不懂如何利用新媒体、传统媒体渠道去宣传,也不懂基本的策划理念,线上线下团队几乎割裂,产品连雏形都没有,师资团队几乎是零。

在这里我经历了发传单加小礼物的地推,也经历了客户定位完全混乱、文案内容随心所欲的堆砌,2个月后,我决定辞职,即使薪水比前面一份工作多了二分之一,即使老板给的职业规划看起来丰满而有诱惑力。闭着眼睛在泥潭摸索的感觉,让我彻底绝望,放弃几乎是唯一的出路。除了时间的损耗,什么也没有学到,巨大的恍惚感让人非常焦虑,无论对薪酬还是团队,都有了新的认识:不再那么看重薪水,成长比薪水重要的多;如果你是个零基础,加入刚成立不久的初创团队是个风险不小的选择。
互联网行业的基础积累
离开这个初创团队,很快加入了一家第三方大数据的互联网咨询公司,虽然仍旧是创业团队,但是6年夯实的基础也确实让这个团队有了一定的规模,我进入市场部开始了“文案策划”最基础的积累。

咨询公司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面向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企业提供智囊支持,从行业大数据的角度深度剖析企业所处的市场地位,结合战略指导给出咨询报告,而我部门需要针对不同企业和咨询报告做出相应的整套的品牌策划,活动包括线上和线下两大块。

从最简单的朋友圈图片到大数据报告基础上的分析型文章撰写,从媒体资源置换到节点热点营销,从活动报道到与设计、前端共同完成的H5制作,再从单个论坛的宣传到行业大会的举办,从小白开始的晋级路,一步一步,走起来格外踏实。

视野扩大让我知道世界真的很大也很有趣。这期间,接触了许多不同类型、层面、阶段、行业的互联网公司,对互联网的基础认识得以完成,在此基础上对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对客户需求的把握能力,也慢慢增加。可以说,这是一段疯狂学习的阶段,加班都不会累反而觉得成就感十足。

相应的,不论由甲方客户带来的新公司的认识,还是对大数据报告的解读,或者全新领域盈利模式的了解,我的视野扩大不少,世界真的很大也很有趣。虽然确实很累,但是带着对新事物的好奇和新体验的感受,领导的指引和适度放权,可能性不断增加。

高级别的友谊是在共同承担中建立的。这段时间,创意层出不穷,从起初的模仿到后来的创新,我开始担任项目经理一职,新的玩法总能刺激小团队的热情,共同承担项目的战斗友谊慢慢建立着,各司其职又彼此依靠的团队,战斗力不俗。

公司允许试错,不断尝试,不同职能互相碰撞的火花,犯错后共同承担责任,这些让我对“团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面对工作要直接简单,面对分歧要倾听也要表达,面对成绩要更谦让,面对责任要勇敢承担。

比起八卦闲聊,这时期的友谊是高级别的,包括彼此的认同、互相的了解和信任、共同的挫败和成就。一起打过怪兽的回忆更是职场生涯里非常美好的一笔。

用反复练习刷能力值最靠谱。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企业的速度快很多,要求的知识储备、工作时长和投入程度、创新能力、协作效率也更高。尤其是高级别行业大会举办期间,整个团队试过48小时以上的连轴转,在高强度工作里,快速成长不再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而是强大的随时随地的快速应对能力,而真正对个人最有用的部分就是,在反复的练习中与日俱增的能力值。

聪明的大脑和一定的储备自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某项工作中需要的那些专门的技巧和知识,最直接的获取的方式就是反复练习。到什么程度才算够呢?到闭着眼睛走也能绕开雷的地步。

离开的原因现在看来,应该是太年轻沉不住气,而且判断力不够。一方面,经常“空降”领导需要磨合的时间比较多,公司的职业晋升道路不明确让曾经最常合作的团队成员纷纷离职,这一部分打击了我的士气,由于人事变动带来的管理层纷争也让我感到心累。另一方面,,工作内容上的重复、学习热情的减退、学习内容缺乏等等,我最终选择辞职。

坦白说,回想时,这份工作让我最遗憾的部分是时间太短,因为一年多的工作时长里,虽然工作内容相对繁重,但还是不够更多更好地积累。一句话,量不够。
如果老板是职场酷吏,工作会变得很可怕
接近两年半的积累让我在新公司获得了策划经理的职位,薪水翻了接近一倍,对新公司充满好感,甚至起初的一个月我都觉得自己的能力不配拥有这么高的薪水,因此非常努力。但是这段时间,针对策划的部分其实很少,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写日更的宣传稿上,主要针对活动报道和基本品牌宣传这一块,在这段打鸡血的日子里,我的工作时长长到没有私人生活时间,周末在家写稿就是我的日常。

那时候遇到了一个“批命三郎”般的领导,他对团队的期望是“下班后有事就加班,没事就坐在办公室看书学习,方便随叫随到”,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一个副总裁都这么努力,你们有什么资格不努力?”所以那一阵,整个团队没有人准时下过班,周末加班、活动期间通宵都很正常,再加上公司在郊区,加班后回市区的班车只有8点半和10点两趟,如果把回家时间考虑进去的话,几乎所有人的工作时长在7:30-23:30之间,久而久之大家的厌工情绪就很高,有一种“反正要加班”的想法作祟,团队的战斗力并不强,而且相当程度上有拖沓,效率大打折扣。

都说是打了鸡血,所以对某些不合理的领导方法欠缺该有的独立思考,回头反省,这不就是典型的“战术勤奋、战略懒惰”吗?在我看来,整个团队,每个人对工作都该有自己的战略布局,这并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哪怕负责是一个小小的活动,也应该在战略和策划阶段,想这几个问题:为什么做,跟谁一起做,在做什么,希望达到什么目的和效果,怎么做的问题甚至可以放最后,想这几个问题,必须有先后排序。如果为了“怎么做”而忽略“为什么做”,以及效果评估,那就是用战术勤奋表达战略苟且,是真正的消极和懒惰。

战略清晰,定位精准,战士努力,战术灵活,才有可能战果卓著。 持续高压高强度的工作,并不值得提倡,降低创造力,降低效率,引起燥气和火气,好笑的是,这期间的“革命友谊”主要表现在对抱怨和吐槽的感同身受上。团队成员普遍觉得自己身体变差了,经常生病,而我反复肿起的牙龈也折磨的我睡不好吃不好,辞职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医院。

老板教条的审核思路和彪悍的工作作风让部门在很短的时间几乎经历了自上而下几轮换血,看着周围人纷纷辞职,想必他们也是真的“受够了”。半年以后,我选择辞职。疲累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看不到成长和前景。每天的软文久而久之写成了套路,必须包含的自吹自擂和夸大其词让文案的工作缺乏创造力,非常死板,同时工作还让我牺牲了健康,这本不长远。

《官场现形记》里曾经讲过一种“酷吏”,这种官员以“狠”著称,为了政绩,可以判坐牢的会判杀头,可以打板子的则判抄家,用看似严苛的执政手段掩盖铁血手腕的酷吏面目。事实上,现代职场也有这样的“酷吏”。一些位高权重的所谓职业经理人,搞“一言堂”,没有战略眼光,也没有耐心,提不出来稳定的部门政策和积极的工作机制,用“努力”的名义施行剥削的实质。

做一个让下属不要那么累的领导,用相处的舒适度来刷存在感,约束自己懂得自制,用有思考力的领导力来刷能力值,是不是更好?那时候我经常反思过去的人生,学生干部期间是不是像现任领导一样经常咄咄逼人?有没有过朝令夕改、恶意和恶面相向的时候?有没有战术不勤奋战略还懒癌的表现?

总的来说,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通俗点说,钱多未必是好工作,还是要擦亮眼睛看清楚。但是经历过强度非常大的工作后,不得不说,抗压能力和承受能力确实提高不少,这对于个人成长肯定是有利的,适应能力提高后就会主动思考更合理的工作安排,逐渐去调整步调来面对压力,这都是好事。领导的高压政策没有“压”出高业绩,反而时频频出错、人才流失和团队效率低下的结果,一开始的布局阶段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合理适度、注重效率的工作方式比鸡汤有用的多,这也是领导力里很重要的一块。
离职前的16问
在新工作开始之前,我给自己放了一个三个月长假,利用这段时间去旅行、回家陪伴父母、阅读并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最重要的是利用这段时间去反思,好好想想自己究竟要什么,喜欢什么,想做什么,能坚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人生。

到底对什么感兴趣,能做好也能做长久呢?职业发展的大方向一直没变,我希望长期在互联网行业做文案策划相关的工作,再细分的话,如果在活动策划和文案撰写上选其一的话,个人兴趣更倾向于撰写,那么下一份工作应该是能够表达独立思考的撰写为主线的工作。

关于文案,那些走过几十个国家和经历过动荡或者丰富人生的前辈们的作品更有吸引力,无论是观点表达还是创意、策划,见多识广带来的丰富积累和独立思考得到的真知灼见,他们总能玩出新花样、找到新灵感、击中真痛点,这些是我要一直学习的,乐于积累、反复沉淀。

相对稳定很重要。虽然我并不后悔曾经跳过的这些槽,但是在某些程度上,我也确实失去在一家公司和同一个职位长期积累的机会,一方面确实因为跳槽而快速融入一个新的领域,获得相应的人脉和资源,但是另一方面,就一个职位的持续积累也会被打乱,对长期的职业生涯来说未必是好事。最后我想说,如果想辞职,不妨好好想想下面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再做决定。按照1-3分,分数越低,离开大概会越有底气,分数高的话,再坚持一下或许是好的选择:


1.我对现在工作的兴趣很大,能发挥爱好潜能。

2.我清楚地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运营方式、组织形式。

3.我清楚地知道现在职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
4.我的专业和所学过的技能都能帮助我做得出色。

5.在过去5-10天里,无论大小,曾经被直属上司表扬过。

6.团队成员友善、乐于付出、集体氛围不错。
7. 团队里有我的伙伴,ta能在困境里给我良好建议,也愿意偶尔陪我吐槽和抱怨。
8.有非常优秀的团队成员,无论是个人魅力还是工作水平,ta是我的榜样。

9.我认可领导的行事方式,清楚地知道领导对我的工作期望和要求。
10.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工作成果对公司的帮助,而且这让我很有使命感。
11会议成效显著,个人意见得到充分表达,有被大家尊重的感觉。
12.公司的培训体系完善,接受过较好的职业培训。

13.加薪和晋升渠道清晰,考核标准透明。
14.在过去一个月里,我能明显感觉到进步,这让我快乐。
15.个人生活和职场生活的比例协调,工作不会让我有牺牲了生活的感觉。
16.和朋友谈起公司情况和公司活动时,公司让我有自豪感。

有人辞职后创业成功,有人辞职后学有所成,有人辞职后快速晋升,相比之下,我只是个太过平凡的普通人,走着大多数人会走的道路,有大部分人会有的担忧,因此也许对于和我一样普通但是努力着的你来说,我的经历会对你有所启发,尤其是在“辞职”这件事情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工作在即,努力干呀!
文 / 蔡不蔡
来源 / 世界经理人





    关注 世界经理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