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历史研究】无声的革命:20世纪美国女性的就业、教育和家庭

 

20世纪,女性频繁参与经济活动,成为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最大变化。某种意义上,女性“孕育”了现代劳动经济学。相比男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女性的劳动参与度和工作小时数更加富于变化,这使经济学家分析这种行为的变化成为可能。...

本文为“量化历史研究”第162 篇推送
20世纪初,美国女性在底特律林肯汽车公司焊接车间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世纪,女性频繁参与经济活动,成为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最大变化。某种意义上,女性“孕育”了现代劳动经济学。相比男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女性的劳动参与度和工作小时数更加富于变化,这使经济学家分析这种行为的变化成为可能。

Claudia Goldin于2006年发表于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的“The Quiet Revolution that Transformed Women’s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Family”一文,探讨了19世纪末以来改变美国女性就业、教育和家庭的变革过程。他认为,现代美国女性的经济角色经历了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演进式的(evolutionary),最后一个阶段是革命性的(revolutionary)。演进与革命的区别体现在女性的视野、认同及决策三个方面。第一阶段,上迄19世纪末,下至1920年代,此时劳动力市场上的女性通常年轻、未婚,且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低,来自低收入家庭。作者引入劳动力供给中的两个关键系数,即斯勒茨基方程中的需求工资补偿弹性以及收入弹性,指出此阶段收入效应大大高于替代效应。来自丈夫收入增加的(负面)收入效应大大超过来自妻子收入增加的(正面)替代效应。

第二阶段,自1930年代到1950年,35-44岁的已婚女性劳动率增加了15.5%(见图一)。收入效应逐渐下降,替代效应稳步上升。产生这种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从1900年代初开始,随着新型信息技术的到来,市场对文字类工作者产生了巨大需求,加之1910-1930年高中入学率大幅提升,高中毕业生供给增加。1940年代早期marriage bars制度(禁止雇佣已婚女性)的根除,也廓清了已婚女性参加工作的障碍。
图一 1890-2004年按年龄和婚姻状况统计的女性和男性劳动参与率


第三阶段,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45-54岁的女性劳动率继续上升,25-34岁女性群体的劳动力急剧上升。随着固定兼职工作的增加,社会对女性参加工作的接纳度变大,女性劳动力供给变得更具弹性,收入效应继续下降,替代效应开始超过收入效应。此时期女性劳动率的增加以及工作时数的增加大多是由需求推动。

第四阶段,1970年代至今则是无声革命阶段。在上述第二、三阶段,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大幅提升,但其并非革命发生的标志,而只是革命的前提条件。那么,革命发生的征兆是什么?它反映在女性视野、认同与决策的变化之中。作者发现,结婚年龄、大学毕业、专业学校入学的转折都发生在1970年左右。女性对未来工作的期待,关于女性和事业的社会规范,影响女性家庭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在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也开始发生变化。作者认为,女性视野的扩大、认同的改变、相对收入与职业变化,都是革命发生的征兆。根据国家纵向调查数据(NLS),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女性对就业的期待总体呈上升趋势(见图二)。在此阶段,女性的大学入学率和毕业率大大增加,首次婚姻的年龄推迟,并继续求学于研究院校。这些都说明女性的视野在逐步扩大。
图二 1967-1984年按照年龄划分的年轻女性对就业的期待


其次是个人认同变化。1970年代初开始,女性更强调同事的认可、事业的成功,这是个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1980-1990年代,受教育女性的收入弹性和替代弹性都大幅降低(见图三)。这反映出女性就业的观点发生根本变化,个人认同逐渐成为考虑的重点。
图三 1966年到2000年不同性别大学新生的个人满意度影响因素差异


第三是相对收入和职业的变化。视野扩展、认同发生变化后,年轻女性为进入劳动市场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女性收入相对于男性从1950年代起持平,1980年左右开始增加。这大多是由于女性工作经验增加,以及她们的技能与市场更加相关,这反映在经验回报率的逐日增长。概言之,究竟是什么导致革命发生?1950-1960年代,劳动力需求大大增加。女性劳动力需求相对稳定,且劳动力供给更具弹性。革命时期的女性能够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她们的大学入学率和毕业率大大增加,并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1950年左右出生的女性群体,首次婚姻的年龄也推迟了,加上1960年代离婚率开始增加,这意味着他们花在婚姻生活上的时间骤然减少,经济独立变得更具价值。

作者还试图回答无声革命是否在1990年后即已停止。他指出,各年龄段、各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的女性劳动参与率持续上升一个世纪后,从1990年左右进入平稳状态(见图一)。十五年前,女性劳动参与率似乎进入一个平稳时期。这让我们思考是否存在一个女性劳动参与的“自然率”。他认为对于三十多岁的女性而言,劳动“自然率”并不存在,1990年后她们的劳动参与率依然有小幅度上升;而二十多岁的女性参与度相对平稳,对她们而言或许存在着“自然率”。

作者接着回应当前话题,即女性是否正在选择逃离劳动市场,回归家庭,进一步说明无声革命是否已经消寂。作者根据The College and Beyond dataset,得出以下回归分析结果(见图四),其中孩子是影响女性失业时长的最重要因素。
图四   1976年入学的部分院校毕业生的失业时长


当前人口调查(CPS)以及上述数据并未显示大学毕业的女性,尤其是毕业于上述34个院校的女性,大规模从劳动市场退出,这一现象也并未加剧,这也说明无声革命并未停止。

出生于1940年代末的女性不知不觉地经历并推动了一场无声革命,这场革命改变了女性的就业、教育和家庭状况。然而,“革命”会倒退吗?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一点。



文章来源:Claudia Goldin,The Quiet Revolution that Transformed Women’s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Famil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Vol. 96, No. 2.

原文链接: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量化历史研究”公众号由陈志武(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和龙登高(清华大学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及其团队负责。以严肃而又不失活泼的方式,向广大学界和业界朋友,定期推送有关七大洲五大洋的量化历史研究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本账户同时作为“量化历史讲习班”信息交流平台,向大家及时发送讲习班的最新信息和进展。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搜寻公众号:QuantitativeHistory,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关注订阅号的同时,我们也诚邀八方学人发送电邮建言献策。“量化历史研究”旨在凝聚一批对历史研究有激情、有热情的朋友,共同推动以量化的方法研究经济史,金融史、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各类历史题材,分享观点,共享资料。我们的邮箱:lianghualishi@sina.com。期待您的声音!

轮值主编:黄英伟    责任编辑:彭雪梅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文原文


    关注 量化历史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