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场圆满的战役

 

非职业观众只承认打动人的歌声





陈洁仪曾说过:唱歌是不可以比赛的,尽管很多比赛挖掘出了很多出色的声音,但不代表那些声音都得到了第一名,唱片工业时代,更多的歌手是制作人在民歌餐厅里默默观察寻找到的。

我是歌手4在不温不火的进行着,身边有那么一群人儿,每周五晚十点准时不卑不亢地死守湖南卫视,然后在深夜里狂欢。对于一个几乎不追剧不追综艺就算追也不看直播的人来说,有时候真的觉得不可思议。没有小鲜肉,没有长腿欧巴,没有恶俗趣味,这个节目的看点究竟何在?

我是歌手是从韩国MBC引进的一场面向大众的歌唱真人秀节目。其实从参赛选手来说,多多少少能看出是一群人气下降的歌手,他们和大众一样要比赛。歌手接受节目组的参赛邀请,可能是出于自己事业发展的角度(第二春),可能是希望能在这样一种高压环境下获得灵感从而有更好的创作,当然也有可能是出于慈善等其他目的,将商演的收入用于公益事业。节目组的终极目的可能相较来说就简单一点,赚钱赚收视率。

我是歌手不可置疑对衰靡的流行音乐市场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看到一种说法,说这种刺激是商演市场的拯救,唱片市场已经无可救药,一针见血。唱片市场当然不能寄希望于一档综艺节目,纵使节目组的band是多么的专业,纵使请来的帮唱嘉宾有多么大牌,好的创作从来不会是在星光奕奕的舞台,短周期的创作需求固然能给潜力和爆发力一次释放的机会,然而真正好的作品是需要时间的酿造与个人的体悟的。唱片市场是伴随时代生长的,不可能永远都在经历黄金期。我是歌手显然没有义务挽救唱片市场。

我是歌手为了让观众high起来,牺牲了或者观众自动过滤掉了细腻的温柔、天籁、耐听等在录音棚里可以体现但在现场达不到的狂热效果的美好,live好像偏爱巨肺、高音。美好的方式的确有许多种,但太过强调一种,其它的就会无声无息。

我是歌手注定不可能是一场圆满的战役,因为不存在绝对公平。

专家的评判可能倾向于歌手垮了几个八度,玩了多少转音,诚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技巧的练成需要时间与精力,但是,声音的市场不是制作人也不是专业评审,而是大众。用耳帝发明的词:这叫唱商。歌手本人的经历、眼界、品味与咬字甚至长相都是唱商的组成部分。

说到市场,有时候,可能连我们自己都困惑,到底是谁在引领时尚。就好比前段时间流行的阔腿裤一样,你们说好看了,那就让它好看一段时间吧。大众的喜好与品味并不代表就是好的,但好与坏又是相较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好。所以说,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创意才是聪明的,若是想塑造或引领当下市场,必是需要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

节目组自称所谓的500名大众评审是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的,我不敢苟同。就好比那个落落大方承认自己“情到浓时难自已”而站起来拍案叫绝的那位观众一样,他说自己经过了几轮电话筛选,被问及的问题不过就是我是歌手里面最喜欢谁,最喜欢哪首歌,昨晚我是歌手直播看了没,觉得谁唱的最好,若是答得让节目组满意,就可以被要求穿着上镜自备机票地奔赴节目录制现场了,然后上一堂专业观众培训课,即何时该鼓掌,何时该高呼,何时该泪流。当然,我能理解这样地做法,毕竟这是节目效果的保障,也是听现场应该要演的。

然而,非职业观众只承认能打动人的歌声。不懂八度,不懂转音,甚至不懂歌词,就算再麻木,用生命在歌唱的力量也能觉察,再冷血,燃烧的热情也终将流淌,能打动人的,终是美好的。

张信哲说;知道自己不是一个竞技性歌手,身上不会有太多剧情式的起伏,所以可能不适合这个舞台。

我想说,这世上本没有一场完美的战役,我们无需通过舞台来证明什么,我们不过是爱着那种battle的感觉。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