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男孩,心里都有一个武侠梦

 

唯有徐浩峰拍出来真实的武林,创造了武侠的现实主义,被称为“硬派武侠”...



徐浩峰,一个真正见识过武林的小说家,一个见证武林消逝的导演。



我们说功夫,讲江湖,必然想到金庸,古龙。是这两位大师构造了中国人的江湖。而此后,也鲜有人能跳出两位前辈的江湖。翻拍了翻拍,杂交了杂交,快把江湖给毁了。



从小龙女到小笼包

而江湖不止在于小说,功夫也不只在于电影。我们都亲身感受到,有一个真实的江湖,但是少人见过。

港台内地众多大导演都有拍摄过武侠题材的电影。如张艺谋的《英雄》,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李安的《卧虎藏龙》,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等等。

他们各具风格,但是都是沉醉在形式主义里。而唯有徐浩峰拍出来的是真实武林,创造了武侠的现实主义,被称为“硬派武侠”。



徐浩峰的关注点在于武馆。武馆正是中国武术和江湖存在的地方。但是不同于叶伟信的《叶问》三部曲,徐浩峰传达的不是什么家国情怀,民族精神,而是江湖恩怨以及武术没落的过程。用他的一部小说的名字来概括就是——消逝的武林。



他的处女作《倭寇的踪迹》就定下了他独特的风格,全然不同于其他任何武侠片。我认为后来者也模仿不来。这和徐浩峰的家世有关。他的姥爷是个习武之人,祖先担任过清朝武将,所以他生活在一个武术世家。从小听姥爷讲江湖,讲比武。



他的作品最大特点就是“一招决胜”。如《倭寇的踪迹》中所言,是“一技的兴衰”。真实的比武都是一瞬之间,不可能像金庸描写的那样大战三天三夜。

另一个特点是台词短促有力,习武之人说话言简意赅,不是像王家卫那样有如诗如赋的对白。



还有就是冷幽默,徐浩峰的冷幽默是无处不在的。



这些特点让编者觉得他的武侠片像极了美国的西部牛仔片。尤其是比武之时,就像是牛仔比枪之时,一瞬间决定胜负。他的配乐方式也像极了西部片,尤其是最近上映的《箭士柳白猿》





其实《箭士柳白猿》这部电影是早些年拍的,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一直没有上映。知道他的新片《师父》上映之后,取得一定反响便趁热打铁。

徐浩峰至今就三部作品。

《倭寇的踪迹》讲的是两个外人想在首府开宗立派,却遭到排挤。而两个人却打遍了所有武馆,虚伪的武行颜面扫地。



《箭士柳白猿》是追忆中国精湛的射箭功夫。射箭在韩国是国粹,而我们今天却散失了这门技艺。



《师父》讲的内容相似与《倭寇的踪迹》,是一个外来人想开武馆,却卷入一场武行与军阀的勾结,混战。最后他打遍了全城的武行,逃回了南方。



不同的是,徐浩峰做了新的尝试,用更多的篇幅描写了爱情,描写了师徒情感,感情上比之前两部更充沛。





所有的作品里武行都是在走向衰落。武行作为一个夹缝的阶层,他们不同于百姓,又不同于军人。他们用自己的技艺谋生,也有自己独特的规矩,有武行人自己的尊严。



但是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们受到挤压。热兵器的出现也让武行陷入尴尬的境地。这一点与黑泽明的《七武士》如出一辙。



在《箭士柳白猿》的结尾,徐浩峰写道:“世上再无柳白猿。古代射箭技法失传,仅剩制造工艺留存民间。”



或许我们在发展的时候丢掉了太多找不回来的东西。中国的文化,思想照这样下去,终有一天我们只能在小说在电影里遇到中国。




    关注 鱼鳞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