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瓶口古桥今何在

 

魅力腾冲旅游网致力于系统做好腾冲故事、腾冲文化、腾冲旅游、腾冲本土产品推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腾冲别具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





魅力腾冲旅游网微信号:mltcyou

魅力腾冲旅游网致力于系统做好腾冲故事、腾冲文化、腾冲旅游、腾冲本土产品推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腾冲别具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 也可复制上面微信号搜索关注。

【图/文:周永沛】

历史烟云岂是古藤蔓可以遮住的
我自己就是腾冲芒棒人,自幼生于斯,长于斯,可对这一方水土的了解说起来实在羞于启齿。一个偶然的机会去龙江三级电站办事,不经意与壶瓶口古桥遗址不期而遇。在这个地方几十年了,却不知斯地有着这样的古桥,倒显得我孤陋寡闻。

石灰做粘合剂长满古树根的古桥墩
浩浩龙江水从北而来,流经腾冲市芒棒镇,沿岸风光旖旎,犹如一幅舒展开来的历史画卷,展现着历史在这里演进的脚步,描绘着腾冲这片热土远古的梦寐和而今的繁荣。天堑一直是人文交流的屏障,然而千百年江水阻挡不住人类远行的脚步。桥成了人类远征的必然,桥是路的延伸,路是桥的链接。古桥讴歌着人类的伟大创造和美好追求。打开历史画卷,拂去岁月的灰尘,腾冲灿烂的历史文化,光耀夺目,异彩纷呈。芒棒镇依高黎贡山为屏,览龙江于胸,龙江流经以此水势或舒缓或躁动,芒棒天然成为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沟通中原文明与印巴文明的的交通枢纽。经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二千多年,古渡与古桥互为映衬,互为补充,相伴而生。千岁百年,沧海桑田,到了元代,桥已经成为主要通行方式,古桥之上人来车往,一片繁忙景象。而今芒棒境内的数个古官道哪里过桥,什么时代在什么地方?

不知为什么桥墩基础要留有孔眼
带着疑问,回来走访两岸老人,核对老地名,得到罗武塘、乱箭哨、文家塘、石老虎、壶瓶口、木瓜寨、总府、石头塘、棠梨坝、关猪湾、山心,还有很多的古道传说。

东岸桥墩一角
查阅有关资料。读到清代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腾越知州唐翰弼所撰写的《重建龙江桥壶瓶口桥碑记》记载“万历二十八年(1600),州守郑人和以形家言,议改路由罗塘通箭哨,是为新路。三十九(1611)年,以龙江圮,又议建于木瓜寨壶瓶口,改新路由山心通潞江渡,即今所议建桥处也。四十六(1618)年桥成,副使童世彦为之记,以抚夷陈锡爵,州守李之仁董其事焉。历今八十余年,中不知又几修建,其年岁莫考。兹旧桥于己卯秋九月告灾,州士民群请复于壶瓶口建桥,岂兴废有时,非人所可亿逆,有莫之为而为者与?今仍其旧居,因峡口收束若瓶,且两岸如天造地设,江窄故庀材稍易。是役也,始于己卯(1699)冬季,成于辛巳(1701)春初。”

古桥的引桥石挡墙
再读乾隆四十一(1776)年腾越知州吴楷的《重修龙江露桥碑记》“万历二十八年,州守郑人和以形家言,议改路由罗塘通箭哨,是为新路。三十一(1603)年,桥圮,四十一(1613)年州牧李之仁以直使毛公,观察李公之命,建桥于木瓜寨壶瓶口,以为新路,由山心通潞江渡。康熙三十七(1698)年,桥毁于火。唐公翰弼来牧是州,仍建于壶瓶口,往来称便。有协镇张友风率弁属设塘卡于桥桥之左方,严汛守。后于四十五(1707)年桥复圮,行者以小舟渡。”“雍正二(1724)年……邮传改由分水岭。”

引桥护路桩
由此得知在1600年腾越州牧郑人和听信风水师的说法商议改道不走玉璧古道,改走罗武塘到乱箭哨(今芒棒镇郑山村小八弯)与原路交汇。1603年桥街古桥被毁,商议在壶瓶口(今龙江三级电站)处建桥,1611年桥街古桥又被毁,再次商议在壶瓶口(今龙江三级电站)处建桥。1613年州牧李之仁安排人于壶瓶口建桥,1618年桥建成,改道不再经橄榄寨,而是由甘露寺经文家塘过壶瓶口,沿路经过木瓜寨(今芒棒镇坪地王家寨)、总府、石头塘、棠梨坝、澡塘、关猪湾、山心翻越高黎贡山抵达潞江渡口,“以为新路,由山心通潞江渡”。期间八十年几毁几建。1699年秋季桥毁于火灾,冬季商议重建,1701年知州唐翰弼任上建成,1707年桥再次被毁,“四十五(1707)年桥复圮,行者以小舟渡。”1724年古道恢复玉璧、甘露寺、橄榄寨、桥街、竹巴铺、太平铺、分水岭、蒲满哨、潞江渡。


西岸的天然巨石桥墩
期间腾越古官道经由壶瓶口一百零六年,在壶瓶口设立铺、塘具为官方设施,而总府更是驻军之地,这些进一步与分水岭古官道,坪河官道相得益彰。


西岸地势陡峭巨石林立
遥想当年的壶瓶口“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诗句应该是日夜车马喧闹,桥渡繁荣最好的写照。历经数百年,桥早已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古老桥渡那曾经风光的景致早已不复存在了,现在站在这古桥的遗址旁,已经难以体味到古桥古渡的遗韵了,不禁陷入深深的遗憾之中。


东岸巨石矗立
现在走进壶瓶口古桥遗址,上游江面开阔,沿江两岸较为陡峭,到了桥址附近江面突然收窄,江面宽不过半百,真是“因峡口收束若瓶”,我想壶瓶口当是因此而得名了。西岸天然巨石矗立,人工只是稍加斧凿既成,可谓鬼斧神工,东岸几个巨石之上成一梯形的桥墩被写满沧桑,北向纵深约四米,临江宽约六米,南向宽约三米,整个桥墩高约五米,桥墩四围长满苔藓古木,拍照片因为地势及其艰难。难得唐知州记述“两岸如天造地设,江窄故庀材稍易。”东岸巨石上的桥墩使用规则的当地马尾丝石材镶砌,粘合剂为石灰材质。攀临桥墩之上,临江阔六米其中桥面当为南向四米,余两米或许让道或许军爷检查之需。沿山势而上,临江一侧有镶砌挡墙,最为人性化的是有天然巨石和被凿去一半的巨石做了护栏,相当于现代的公路防护桩了。继续前行一条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沟渠是因了建设电站把古道拦腰截断。南向为一深潭,江面潭下放宽,应该是当年桥被毁期间作为渡口所用得了。


下游当年的古渡口
悠悠历史长河,滚滚的龙江水。作为联结中原与印巴两大文明的枢纽,腾越古官道上的钥匙,如今淹没在无人踏寻的地方,期待着专家学者和游客寻访古桥遗迹,抒发怀古之情。


古桥上游
编辑:悠云

审稿:魅力腾冲旅游网

猜您喜欢:

乡村旅游| |三撮坝的传说

新玩法!龙江特大桥第一跳

探访古代丝绸之路“赴府正道”的必经之地——龙江铁索桥

乡村旅游| |探秘窜龙古茶

欢迎关注我们


如何给我们投稿?
投稿邮箱:mltcly@qq.com
联系电话:13577516486 / 0875-5162922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我们在此向您展示神奇瑰丽,精彩纷呈的腾冲魅力,让您全方位的了解腾冲,爱上腾冲! ↓↓↓↓


    关注 魅力腾冲旅游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