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聚焦】全国首个工厂化、智能化双孢菇生产基地在桐乡石门建成

 

说起双孢菇,大伙一定不陌生,就是那种菜场随处可见的小小的白蘑菇,颇受马大嫂欢迎。...



说起双孢菇,大伙一定不陌生,就是那种菜场随处可见的小小的白蘑菇,颇受马大嫂欢迎。

它也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仅在上海每天的消费量,就能达到四五百吨,杭州日消费100多吨。

但是传统的双孢菇生产模式就是在草棚中,受到温度等限制,每年产菇时间只有四五个月。

可是石门镇周墅塘村刚刚建立的智能化双孢菇生产工厂,使双孢菇生产突破了时间和产量的限制,标志着我国首个采用国际先进食用菌栽培模式、应用智能化控制管理技术的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基地正式建成。
“蘑菇工厂”究竟长什么样?

走进桐乡市联翔食用菌有限公司的蘑菇生产车间,让人惊讶的是,这里嗅不到一丝传统农业的气息,反而更像一个森严的现代化工厂。
高标准钢结构恒温菇房、铝合金材质的栽培床架、一条龙基质堆料生产设备……企业负责人许伟翔拿出手机,进入一个专门的系统,20个菇房的状况通过屏幕一目了然,黑色的基质层上已冒出一朵朵小白蘑菇,工人们正在抓紧采摘蘑菇。

“这是工厂第一批上市的新鲜双孢菇,3月底才上料生产的,只花了一个月时间就实现了采收,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

为什么要建立“蘑菇工厂”?

之前,许伟翔在湖州德清以传统方式种了30多亩双孢菇,除了受季节性限制,销售根本不用愁。

“我们做过市场调查,全国每天的双孢菇消耗量很大,但在种植模式上还相对滞后。” 许伟翔介绍,双孢菇喜欢冷凉气候和黑暗环境,从菌丝生长到子实体形成、发育,对温湿度、空气、PH环境和营养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气温超过25℃菌丝就会烧掉。

而传统的双孢蘑菇种植模式,由于设施简陋,防御灾害气候能力较差,生产季节性强,再加上劳动强度大、劳力成本较高、资源利用率较低等弱点,双孢蘑菇产量、质量效益很不稳定。

“蘑菇工厂”效率高

去年,许伟翔和同伴决定要用最先进的设备生产双孢菇。“现在已投入4000多万元,虽然前期投入成本高,但综合后期生产,回报率还是较高的。”许伟翔说,这些设备中,价格最高的当属布局在一个个菇房外的小铁箱——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
“这也是整个生产的核心技术,一台小铁箱管两个菇房,每台价值20多万元,相当于一辆普通家用轿车。”许伟翔笑说,别看小小一台设备,全部都是荷兰进口,通过对菇房生产环境的智能实时感知、数据自动收集、环境自动控制,建立人工模拟生态环境和精准栽培管理模式,像菇房内常年温度保持在18℃,湿度在90度以上,如果湿度不够了,系统就会自动启动加湿喷头。从而实现鲜菇优质化和一年四季均衡上市。



由于生产过程全部采用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人力消耗。以往一个菇房基质上料、覆土需要二三十名工人干上两天,现在用机器干活只需要1个小时就能完成。

不仅效益可观,还能变废为宝

最关键,这里还实现了农业秸杆等废弃物的有效资源化利用。“生产蘑菇的基质有稻草、鸡粪、菜饼等,都取自农村。”许伟翔说,一年下来,可以消耗4000吨鸡粪,1万吨稻草,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目的。
现在,桐乡市联翔食用菌有限公司的双孢菇已陆续产出,等以后20个菇房生产全部步入正轨,一天可以产菇10吨,一年可生产6批次,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益。

因其现代化的生产模式,桐乡市联翔食用菌有限公司也成为同行和各大科研院所取经、调研的地方。前不久,公司还和省农科院签订协议,这里将成为研发食用菌新品的孵化基地。



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基地

点个 zan


    关注 桐乡商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