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接种途径依据

 

对于每一种疫苗,都有一种或多种接种途径可供选择(例如: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喷鼻或口服),这在厂家的...



对于每一种疫苗,都有一种或多种接种途径可供选择(例如: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喷鼻或口服),这在厂家的产品标签和公开出版的免疫实施自选委员会的建议里都有说明。这些接种途径根据疫苗的成分和免疫原性,且通常在注册前的疫苗研究中确定。疫苗应该在那些能够引起理想的免疫应答并且局部组织、神经和血管损伤最小的部位接种。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并同时保证免疫应答的效果,医生不应改变推荐的接种途径。

推荐的接种途径和部位改变可导致:
1
保护作用降低,如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于臀部而非三角肌,或疫苗接种于皮内而非肌肉;
2
反应的危险性增加,如DTP接种于皮下而非肌肉。接种的疫苗量少于推荐量可导致保护作用降低。接种的疫苗量大于推荐量亦可因局部或全身的抗原或其他疫苗成分浓度过高而有危害性【1】。

接种途径的一般选择依据【1-2】:

  1. 许多抗原不能诱发足够的免疫应答,可将抗原与多种物质或佐剂,如铝佐剂(磷酸铝或氢氧化铝)混合,以增强免疫原性。含佐剂的疫苗一般应注射肌肉组织,因为皮下或皮内接种常常引起明显的局部疼痛、硬结、皮肤变色、炎症以及肉芽组织的形成。
  2. 而皮下注射能降低局部神经血管损伤的危险,因此推荐经皮下注射不良反应较小但具有足够免疫原性的疫苗进行皮下注射,例如,减毒活疫苗。
  3. 皮内接种适用于活的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 BCG)。目前,BCG是我国唯一批准可以皮内注射的疫苗。
  4. 口服注射能很好的产生肠道黏膜免疫效果。


    关注 依生生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