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科普丨鸭蟹入稻田,稻田种养增加的不仅仅是收入

 

五个种养结合新模式,你值得学习。...



稻田种养结合模式是指根据水稻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与家鸭、河蟹、河虾、河鱼等生活特点设计出的一种高效立体种养、互补共生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

该项技术能减少化肥农药投入,节约农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既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可提高水稻品质,大幅增加经济效益。


养鸭养鱼必须种好稻


稻田种养是建立在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基础上,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粮渔多赢”的综合效果。

根据方式的不同,主要有:稻+鱼(虾、蟹、鳅)、稻+鸭、稻+鱼+鸭等。

早春季节投放稻田的鸭群,日夜不停地追啄食物和嬉戏,每天用嘴巴搅动水根部达万次以上,可直接促进水田养分物质的流动,比如水体中的养气等,刺激了水稻的生长发育,为水稻生长起到除草、除虫、施肥和中耕的作用。这样一来,农药、化肥用得少了,生态得到了保护。



另一种模式是:鱼或者泥鳅在早春季节投放稻田,它们以田里的水草、虫子为食,经过数月的生长,到秋末即可收获。

当然,鸭苗与鱼苗一般是不能同时投放到稻田里的,如果同时投放,鱼苗就可能会成为鸭苗的美味。

对此,“田塘结合”的模式解决了这一问题,即在田里挖一个水塘,水塘与田隔开,并用网围住,塘内放鸭,田里放鱼。等到了秋天,稻谷收割、梯田鱼捕完,再将鸭子赶入田内。

“稻渔鸭共作”,虽然水稻产量没有明显提高,但是种植成本减少,稻米质量提高;养在稻田里的鱼野生野长,味道鲜美,每千克可以卖到五六十元。稻谷收割后,就可以投放鸭苗了,经过三四个月的生长,长大的鸭子开始下蛋,一直到来年秋天。



根据不同方式,每亩可产优质无公害稻谷300~450公斤,鸭子12~20只,优质蟹虾50~100公斤,河鱼150~200公斤,扣除生产成本,每亩纯收益较常规稻作提高1000元以上。


有米有蟹又修复生态


稻渔共生模式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可修复稻田生态,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不少农民表示,随着水土环境的破坏和土地板结,“前两年稻田里连蚂蟥都见不着了!”采取稻渔共生模式后,不施化肥农药,渐渐地,田里的蚂螨、螺蛳等消失的生物又出现了。

那不用化肥农药,水稻的施肥和除草怎么办?

稻渔共生不仅是生产方式创新,也是生态种养的“完美搭配”。 稻田为鱼虾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生活环境宽敞,活动、摄食、晒背范围大,生长发育快、增重率高;另一方面,鱼虾又可为稻田疏松土壤而不损坏水稻根系,排泄物补充稻田养分,对板结日益严重的农田进行重建;稻茬、杂草、败叶还可滋养幼虾。



鸭稻共作利用鸭子除草、吃虫卵,再辅以人工除草,避免施用除草剂等农药。水稻的叶子、碎稻谷、田间的小虫是鱼和鸭子的“大餐”,鱼和鸭子的粪便是水稻生长的肥料,三者互惠互利,最终形成生态共赢,整个种养过程绿色、无污染。



目前,利用水稻田来养殖鱼、蟹这样的方式已经在很多地方应用,收效也很好,特别是符合了当前国家提出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共作技术可有效地利用稻田生态条件发展水产养殖业,在不与种植业争地的基础上增产水产品。在稻田内养殖水产生物,还具有节地、节水、节肥(少施化肥)、除虫、除害、疏松土壤、提高稻田蓄水灌溉和抗旱能力等多重作用,是一项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因此,稻、鱼、蟹共作技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中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

五种稻田种养的创新模式:


“潜江模式”
“虾稻共作”生态种养高效模式






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克氏原螯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冬季低洼田撂荒的问题,又解决了水产品加工企业虾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一条发家致富的新途径。

经过近两年的示范推广,虾稻共作模式稳粮增收成效显著。实现一田两季、一季双收、一水两用、一举多赢、高产高效的目标。2013年,潜江市虾稻共作平均亩产小龙虾200公斤、稻谷626公斤,亩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比单一种植中稻增加3000元以上,比虾稻连作增加1800元以上。


“随县、广水模式”
鳖虾稻生态种养及中华鳖繁育新技术






该项目研究鳖虾稻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稻田改造与建设技术,该技术采用种养结合,构成“鳖、虾、稻”共生系统,通过保持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的循环和重复利用,使之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食品安全型的产业,产品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

2013年鳖亩产98.7公斤,水稻674公斤,小龙虾48.2公斤,亩产值16601.8元。苗种、饲料、基地建设等亩均投资6810元,亩均纯利润9791.8元。繁育中华鳖苗种400多万只,经济效益极其显著。


“鄂州模式”
万亩湖小龙虾生态种养虾稻共生模式






2010年万亩湖成立了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虾稻共生面积达到近2000余亩,2013年更是井喷式发展到11600亩,面积产量及品质均大幅提高。2014年发展势头良好,现已出售大规格虾种1亿尾(产量20万公斤),成虾产量10万公斤。虾种产品除供应潜江、天门、仙桃、黄石、黄冈、武汉等成虾主产地外,还远销湖南、安徽等地。

“一季稻三批虾,经营主体不分家”的养殖模式,充分利用稻田综合资源,创造适合虾种自然繁殖和生长的最佳条件。在种植一季中稻的同时,可出产虾苗、成虾、亲虾三类虾,将虾种、成虾和稻谷的生产与经营有机结合起来。虾稻共生、粮钱双增。


“荆门模式”
“香稻嘉鱼” 生态种养模式






近几年,荆门市大力发展一种新的稻田生态种养新模式——“香稻嘉鱼”,是在稻田内开挖宽3.5米、深1米的回型沟或十字沟,投放小龙虾和甲鱼,甲鱼以小龙虾的蜕壳和各类昆虫为食,甲鱼、小龙虾粪便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该模式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所产稻谷、水产品为绿色有机产品,亩纯利近万元,实现了一田多用、一年多收、一举多得,凸显了安全、生态、高效。

2013年,钟祥市旧口镇许集村180亩“香稻嘉鱼”生态养殖基地,实现总产值313.2万元,获纯利181.2万元。亩产稻谷800斤,小龙虾100斤,甲鱼240斤,每亩实现纯收入10065元。


“随县模式”
“沼-藕-鳅”生态高效种养模式


随县正勇生态能源服务专业合作社正在推广一种垫压底的“沼-藕-鳅”莲藕泥鳅混养技术。这里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交通变利、环境优美。稻田田底垫压后,然后将熟土回填,在上面形成一个30厘米厚的泥土层,并建“回”型沟,泥鳅和莲藕就在泥层中和“回”型沟生长。将莲藕和泥鳅混养,沼渣做底肥,沼液做追肥,泥鳅的排泄物可以成为莲藕生长所需要的有机肥料,泥鳅还能帮助松土,能够捕食池塘里的各类浮游生物,使泥鳅得以快速生长。

据了解,将莲藕和泥鳅“混养”,莲藕亩产量将从原来的2000公斤提升到3000公斤以上,泥鳅亩产量可达300公斤以上,每亩可创效益过万元,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是传统种植稻谷的10倍左右。合作社计划明年达到100亩并示范带动周边农民连片发展到500亩。
-End


精彩热文(点击蓝字即可查看)

张格庄镇丨大樱桃产业的“孕育”之地

大咖观点丨农民干事业没文化不是借口,想法和点子才是真!

农技科普丨风吹麦浪涌,三夏农事忙

你不创业,就被淘汰(附:最全亿元赚头的创富项目汇总)


在这个“天公不作美”的季节,你需要一份“农业保险”


国家补贴1500元一亩,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这个项目?

吾谷网官方微信群

微信ID:katniss_



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2.长按右侧二维码,加小谷微信拉你进群。


长按二维码识别
吾谷网期待您的加入

公众号 : wugucomcn

投稿邮箱:tougao@wugu.com.cn



丨农业政策解读丨涉农资讯先知丨

丨农技知识推广丨专家思想分享丨

丨品牌农业示范丨会展服务合作丨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吾谷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