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自立的女孩,必定精彩

 

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自爱,沉稳,而后爱人。”亦舒说。晚安。

花边君
何以解忧,唯有自立
作者 / 玛格
最近,电视上正在热播《我的前半生》。

家庭主妇离婚后华丽逆袭,这样的故事永远牵动人心。各大论坛上,人们乐此不疲地讨论着,女主角子君如何可怜,渣男如何自私,剧情走向如何狗血,电视改编如何毁掉了亦舒的原著……

但其实,子君的故事,最早可追溯至鲁迅的《伤逝》。



上世纪二十年代,子君是新派女青年,与知识分子涓生相恋。二人冲破封建家族的阻碍,毅然决然地走到了一起。可惜好景不长,子君囿于家务,逐渐沦为庸常妇人,涓生对她日益不满,终于提出分手。子君迅速灰败下去,回到原生家庭,郁郁而终。

子君的悲剧,在于婚后失去了自主营生的能力。正如鲁迅在书中写道,人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女性需独立。只可惜在当时的时代,她们很难觅得职位,命运掌握在男人手中,漂浮不定。



到了八十年代,类似情节再次上演,却走向了不同的结局。亦舒的《我的前半生》里,涓生爱上别人,要与子君离婚,养尊处优、不谙世事的子君,没有陷入长久的自怨自艾,而是进入社会摸爬滚打,上演了自立自强的励志故事。

这本书再次告诉我们,女性需独立。开明时代,女性完全能用双手养活自己。有了经济基础,便掌控了人生,可自在奔赴未来。

如今,《我的前半生》被搬上了电视屏幕。这一次,子君不再是优雅的太太,而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主妇,甚至更糟糕一点,性格有些浮夸,思想有些落后。电视剧一经播出,受到原著读者的猛烈吐槽。有人说,真正的子君优雅大方,掷地有声,而电视里的子君,衣着俗艳,嚣张跋扈,哪里有半点亦舒女郎的影子?

对于这个观点,我只能同意一半。



必须承认,此版子君确实与原版大相径庭,读者为此愤怒,完全有理。但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这是一个关于重塑自我的故事,前期的子君是反面教材,是用来推翻的。如果忽略故事全局,凭借截取的片段为作品定性,很可能造成理解的偏差。

所以,我们可以批判子君那时那刻的粗鄙,但不应否决她成长的可能,因为独立与自爱,从来不是文艺青年的专属品质。现实中,有无数像子君一样的蒙昧女性,她们也许并不漂亮,也不优雅,但她们同样需要听到独立的召唤,同样有能力通过奋斗,赚取美好未来。 

其实书中的子君,无论行事多么妥帖,在婚变过程中,也有过数次歇斯底里的时刻。对全职太太来说,体面是不堪一击的伪命题,生活完全倚仗他人,一旦事态有变,就会立刻陷入悲惨境地。剧里的子君更是如此,尚未婚变,就已每日忧心忡忡,把婚姻当成角斗场,自困于方寸之间。

所以,问题的重点,已经不在于子君是否忠于原著,而在于,无论一个人性格如何,只要依附他人,就维持不了真正的体面。 

何以解忧,唯有自立。

于是我们看到,丈夫陈俊生提出离婚,子君陷入必然的崩溃。前来安慰的朋友们,指出了子君的问题所在:



消沉过后,子君重整旗鼓,进入职场世界。

几经碰壁,她被超市聘用,从粗糙活计开始慢慢学起。然而初入社会,她不能适应角色转变,且与顾客发生争执,被超市辞退。之后,她得到奢侈品店的面试机会,总算留了下来。朋友们给予子君的帮助,多是授人以渔的指导,子君付出了十足的努力,发挥专长,一步步成长为优秀员工。

自力更生的日子忙碌而充实。每天早晨,子君急匆匆地带孩子上学,再急匆匆上班,忙到脚不沾地。这样的情景,让我想起亦舒小说里,有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那就是“累极而睡”。

只有白天勤恳工作,晚上才会累极而睡。子君刚开始打工时,累得腰酸背痛,唐晶对她说,以后你一回家,就会累得呼呼大睡,再没有心思想别的事了。家庭会议上,家人吵吵闹闹,她却坐在一边打盹。累极而睡的背后,是自食其力的辛劳、踏实与酣畅。

这也是为什么,子君变得越来越温和与笃定。因为独立让人有了底气,有了抵御世事的能力,就不会再轻易地忧愁和惊慌。



子君的好友唐晶,在独立之路上走得更远。

这个角色比较接近原著,美丽大方,品位不俗。比起爱情,她更信任事业,工作十分拼命。因为认定爱情易碎,婚姻易逝,她与男友贺涵经营了十年感情,始终未能更进一步。



但她有底气这么做,因为她是物质与情感双双独立的人。与贺涵在工作上产生分歧时,她语气铿锵地说,你是你,我是我,我不认可,也不追随。即使与男友分手,她依然是耀眼的唐晶,无需通过男人定义自己。与两版子君相比,唐晶进入了更高阶、更理想的状态,是新时代女性的典范。

原著中的子君,最后也实现了情感独立。她的如意郎君出现得很晚,等她褪掉几层皮,成为优秀的社会人,他才从天而降,宛如命运的奖赏。就算他不出现,也已无损子君建立的新价值。



同样,电视剧虽然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然而当大众对“与闺蜜前男友在一起是否正确”的问题议论纷纷时,我们却能看到,子君与贺涵的感情线直到剧情过半才有微弱呈现。感情戏的推迟,隐含了创作者的引导:情感的归宿不是重点,自身成长才是重点。

生活不是小说和电视剧,现实际遇,往往比故事更为变幻莫测。我们也许会遇到陈俊生,也许会遇到贺涵,也许会遇到更好或更坏的人,经历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但无论如何,我们能把握的就只有自己,唯有自立之后,才能不卑不亢,自负盈亏。

正如鲁迅在《伤逝》中说: 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当我们踏踏实实地活着,不仅爱,一切美好事物,都将有所附丽。
花边阅读
一个人的文艺生活,一群人的阅读陪伴
有温度,不撕



    关注 花边阅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