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问题的烦恼

 

要教会孩子表达,父母就必须首先学会表达。不要让表达变成指责,不要让拒绝变成伤害,更不要让你的情绪吓坏孩子。...



1

十万个为什么
我相信很多家长对这样的场景十分熟悉。当孩子两岁多以后,开始喜欢不断地问为什么:

“怎么下雨了呀?”

“为什么今天没有太阳呢?”

“月亮它去哪了呀?”

“红灯完了为什么就是绿灯呢?”

“这个井盖是干什么用的?”

“小狗为什么要拉屎?”

……

还有后面难度升级问题:

家长:“那是你的影子。”

孩子:“为什么影子会动?”

家长:“因为你在动呀。”

孩子:“为什么我动他就动?为什么我有影子呢?”

家长:“因为人不是透明的,光透不过去,就形成了影子。”

孩子:“为什么……”

……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常常有五花八门的问题要问我们,作为家长,我们经常被问得不知所措,于是立刻搜肠刮肚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回答不出来的,赶紧上图书馆、上网查资料,四处去请教各个专家,好不容易解决了眼下的问题,他们又有了新的问题在等着我们。真是答案有尽,问题无穷。

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是继续尽心竭力当一个全能解说员、问题回答机,还是转变方法呢?我们这样无休止地给孩子回答问题,真的就能让孩子学习到我们希望他们学习的知识吗?我们张开大嘴吧唧吧唧地一通解说,孩子听进去了吗?会不会起到的是相反的作用,让孩子觉得我们很啰唆、很烦,觉得自己很无助、很无知呢?


2

为什么孩子不停的问?


孩子问这个问题时,他需要的是什么?

其实,孩子在问我们问题之前,自己已经在心里把这个问题思考过了,正如阿戴尔·费伯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所说,“他们需要大人做的是充当一个回音壁,帮助他们更进一步去探索他们的思想。”

说到底,他们需要的是听见,我问的问题你听见了,需要的是回应我说的话,你要理解性地回应了。所谓理解性地回应,很多时候不是直接说出答案,而是站在提问者的角度去感受、去思考,理解他远比告诉他答案来得重要。

孩子为什么问我们问题?要么他是好奇,确实想知道,但他心里又有些答案想要确证一下;要么就是他有情绪,想对我们说点什么,他的问题只是一个信号,他真正需要的是倾听。

所以,当孩子带着情绪问我们问题时,做家长的切忌直接回答问题或者不耐烦地打发孩子,要知道,这是他们向你敞开心扉倾诉自我的时刻,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理解性地聆听,可以重复他们的问题,或者说出他们的感受,让他们得到理解后倾吐自己真正的心声,让他们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


3

几个小妙招


面对孩子因为好奇而提出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他则很有可能给你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答案。

有一天孩子问爸爸:“爸爸,月亮为什么有时候是弯的,有时候是圆的呢?”

爸爸非常激动,儿子终于给他机会来讲科普了!他清了清嗓子,激动地说:“这个问题我一会儿告诉你。”

说完赶紧整理思路,想要从天文学、历史学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解说。

整理完后,他自信满满地去找孩子 :“你知道为什么月亮有时圆有时弯吗?要不要爸爸告诉你啊?”

孩子 :“因为她的圆衣服脏了,洗了还没干,只能穿弯衣服了啊!”

看,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回答啊!

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说,七岁之前,他们是生活在梦幻的世界中的,很多时候他们需要可能是梦幻的、富有想象力的回答。
二、把问题拿过来反问孩子,让他们自己思考。

“为什么人会走路,小猫却会爬呢?”“你说呢?”你可能会担心孩子太小,答不上来,其实你放心好了,他问的问题,即使没有正确的答案,也是有大概的答案的。虽然这个答案不符合你理想中的科学答案,但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就是充满童趣的回答,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正确答案。

而对于大孩子,即使他也答不上来,起码你问了他,就是给了他思考的时间,所以即便他一时答不上来,你们一起去查书,去询问其他人,不也体现了你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吗?这种启发他自己寻找答案的效果要远远好于你给他灌输答案。

三、鼓励他向其他地方寻求帮助。

孩子问:“这个车为什么不开呢?”

家长也问:“嗯,为什么这个车不开呢?如果我们能问问司机就好了。”

还可以鼓励甚至孩子自己会主动问司机车为什么不开?

事情虽然很小,但起码给了孩子一个信念,那就是除了家庭,这个社会也是可以信赖的,这个社会有很多很丰富的资源,家里解决不了的问题,社会上其他人有可能帮助他解决,同样,如果他需要帮助,会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他。

四、不要打击孩子,更不要嘲笑他们的问题。

孩子问:“我为什么不能吃很多糖呢?”

你可以反问他:“看来你很想吃很多的糖,可是为什么不可以呢?”

或者鼓励他向外人寻找答案:“这个问题我们可能需要问问牙医哦。”

孩子问这类问题其实只是表达一种愿望,希望能不受限制地吃糖,而不是真的会去吃很多的糖,我们尊重他们的问题就是尊重他们的情感,表达的是一种接纳的态度:不管你问什么样的问题,表达什么样的愿望,也不管我是否顺从你的愿望,我都会认真倾听并积极思考,我的态度表明,你的问题很重要,你的情感很重要,我看到了,我听到了。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教育巨匠——华德福教育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的一首诗:

不想

【奥地利】鲁道夫·斯坦纳

不想,再迷恋成为一个问题解决的专家

只想,当一个生命的陪伴者

不想,再沉迷于扮演一个拯救生命的英雄

只想,与你平起平坐,望着你,听你说故事

不想,再去改变别人的生命

只想,走入生命的更底层,深深地聆听

本文资料来自于《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养》节选,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




注:蓝邦尼APP手机台,无需下载,轻松保存手机桌面,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
点击上方“蓝邦尼少儿表达力培育中心”可订阅哦!


    关注 蓝邦尼少儿表达力培育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