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就说“你是马鹿”!

 

书接上回,熊猫老师今天接着聊近代日语的形成和日本社会文化。今天聊第二点。二、敬语体系的变化大家现在学的日语,...





书接上回,熊猫老师今天接着聊近代日语的形成和日本社会文化。今天聊第二点。

二、敬语体系的变化



大家现在学的日语,一般称作“标准日本语”,也就是日本普通话。正如中国的普通话是在北京方言(北京话)的基础上,由官方制定一系列发音、语法、写法的规则之后打造出来的标准语言一样,日本普通话也是在东京方言(东京话)的基础上打造出来的标准腔。



(标准日本语一般以NHK播音员的发音为准。但听说他们都在桌子下面放一本标准语发音字典)

但是由于近代历史的缘故,东京方言的历史确实有点绕。

话说1868年一群小武士举旗造反,发动戊辰战争,最终攻下东京(那时候人家还叫江户),打跑了德川将军革命成功。在他们发动战争之前,江户曾经是世界有名的繁华大都市,住着全日本100多家诸侯的家眷、卫队,百业繁荣,总人口有大约80万人(江户最有名的地方是吉原游廓,我就不告诉你们是干嘛的)。



(强烈推荐你们找这部电影看看,对“吉原”扫个盲啊)

而在他们维新革命之后的明治6年,因为打仗,将军也跑了,各路诸侯都纷纷带着家人回领地去了,江户城的人口降到25万。然而伴随着明治新政府的文明开化以及首都建设,到明治21年的时候东京人口竟然猛增到130万人。也就是说,东京人口比最少的时候增加了4倍,多了整整100万人。



这100万人来自日本各地,他们嘴里说着各地的方言,有着千差万别的生活习惯。但是在东京,为了互相交流,只能修改自己的口音,努力说当地口音。这种混杂着各地方言的江户口音,就是东京方言(东京话)。



明治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文明开化政策,其中有一项对老百姓日常生活影响巨大的政策,就是废除江户时代“士农工商”的四民身份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大家都是日本国国民。

顺便提一下,按照新的户籍法,所有国民必须要登记户口,而且必须有名有姓。但是江户时代的农工商阶层(约占总人口85%左右)很多人压根儿就没有姓,只有名,而且大多是太郎、次郎、三郎这样,相当于大儿啊二儿啊三儿啊那种烂大街的名字。但是允许和以前的武士老爷一样上户口,这可是个大喜事,于是大家兴高采烈的给自己想姓。有的人模仿历史名人,叫什么藤原、源之类的。也有些人脑洞比较大,就想出了很多奇怪的姓,例如“官能”、“接待”、“肉丸”、“新妻”等等,我还听说过一个中国人实在不能接受的姓,人家姓“北京”。



(明治时代户籍登记的样板,看看,有“户主”一栏哦,那权力可大了去了)

四民平等政策给语言也带来了巨大影响,那就是敬语体系的混乱。

学过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的敬语体系大致分三类。就像坐跷跷板,把对方捧得高高的说法,那叫“尊敬语”;把自己说的贱贱的,那叫“谦让语”。还有一类大致是说到与对话双方无直接利害的事情的时候,为了体现修养或者尊敬,故意郑重其事的说,叫做“郑重语”(日语叫做“丁宁语”)。



可是明治维新后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解放区的日本人民好心烦啊。因为大家都平等了啊,和别人见了面,该怎么搭腔呢?以前那些被统治阶级的农工商,甚至贱民阶层的人,好不容易和武士老爷平等了,甚至有的人在政府还做了官,或者赚了钱,他们打内心里不想继续用江户时代的敬语体系说话。如此一来,明治早期的敬语体系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总的来说,敬语体系的变化主要的特征是敬谦语的弱化和郑重语的强化。比如江户时期敬语比较惯用“お__なさる”,到了明治时期就变成“お__になる”或者“お__です”了。另外这个时期,动词的被动型“__れる”也可以当做敬语使用。而谦让语江户时代惯用“お__申す”,江户末期惯用“お__いたす”,到了明治大家就喜欢用“お__する”了。

郑重语方面,江户时代主要以“ます”为主,到了明治时代即使是动词结尾,大家也都习惯在后面加上“です”、“でしょう”、“でして”、“でしたろう”这些了。

有一种说法,说是用“です”结尾,最早是江户的那些风俗行业的女性从业人员比较常用,属于特殊行业专用的服务用语,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官、商人甚至普通百姓来到了东京这个花花世界,为了不被人笑话自己的乡土口音,在风俗场所潇洒之余,刻意模仿人家的语音语调说话方式,导致“です”的用法迅速普及开来,成为东京方言,最终成为标准日本语。看起来各个行业都对文化有积极贡献啊,真不应该歧视人家。



(再来一个花魁,怎么样,好看吗?)

二战后日本整体学习美国,而美国文化(英语文化)的敬语是最不发达的。电视剧上经常能看见美国国民和总统等高官很热络的开玩笑,年轻职员和公司领导翘着二郎腿大不咧咧的唠嗑,哪里有一点上下关系或者使用敬语的样子。



由于美国文化的影响,加之政治上宪法、民法等的修改,日本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在职场使用敬语仍然是必要的,但是在家庭、学校,或者其他生活场景下,渐渐地敬语就不大用了。



(这种叫短工敬语,指服务行业的不正确的敬语)

尤其在家庭里面,特别是战后出生的那代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人人平等,于是大多主张和自己的孩子交朋友。表现在语言上就是现代家庭伦理剧里面,很少有家庭成员内部之间使用敬语说话。这一点,当我们偶尔看到5、60年代的黑白电影的时候,看到同样场景下家庭成员间竟然使用非常正式的敬语对话,就会有很强烈的对比的感觉。



(经典电影,是彩色的,值得看看)

在学校里,大多数的老师也都认为要平等对待学生,并不刻意要求学生一定要非常正式严格的敬语。这就导致现代的很多年轻人,大学毕业就职以后还不大会说正确的敬语,于是很多公司在新入员工的培训上,就要花费很大精力培训员工正确的敬语。





话说很多学日语的人感觉学日语敬语的时候还行,但是实际使用的时候总是用错,觉得非常难,很有挫败感,每次要用的时候甚至有心理障碍。那么这里稍微掰扯掰扯,告诉大家一个使用敬语的诀窍。

大家一般认为敬语是在上下级关系的时候用的,这没错,但是除此之外,日语敬语还有另一个主要的使用标准,那就是“内”和“外”。



什么是内外呢?其实就是在说话时一定要划分出“自己人”和“非自己人”。比如你代表自己公司和另一个公司谈判,当你提到对方公司的人的时候,无论对方是社长还是社员,一律敬语。反之提到自己公司的人,无论是自己的领导还是部下,一律谦语,连名字后面的“さん”都不要带。当然,等你回到公司给领导汇报的时候,那就是简单明了的上下级关系了,该怎么用你应该知道的。



这种日语的敬语现象称之为“相对敬语”,也就是说时刻要有一种“场”的意识,时刻要意识到与听话人的关系,根据这个关系划分你说话内容当中的属于己方的自己人,和属于对方的外人。这种“场”意识,其实就是日本文化中很重要的特点。举个例子,比如在日语对话环境下,当被对方问到“会社はどこですか”的时候,你的回答不应该是人民广场或者徐家汇,而是你的公司名称,“__会社です”。因为人家想知道的并不是你在什么地方上班,而是你属于哪一个“场”(公司)。



(在日本很多人对滥用“__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感到厌烦)

使用敬语除了表示尊敬之外,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通过用于不用,怎么用等,来调节人际关系。总体而言,用敬语,那是告诉对方我和你不熟。反之当你和对方渐渐熟识,就要逐渐降低敬语的程度。你能想象你和最要好的朋友在酒桌上勾肩搭背山南海北的闲扯,还要时刻想着上下内外,斟酌用词吗?所以在关东方言区,“ばかだね”可以是对对方充满爱怜柔情万种的表达,这话在关西当然是“お前あほか”了。





日语的敬语体系反映了日本社会里面人际关系呈上下、内外的特征。但是日语的敬语体系随着日本社会逐渐走向开放、自由与平等,也逐渐呈现弱化的倾向。随着日本国内自由平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全球化商业浪潮影响使得日本的公司里面出现更多来自世界各国的员工等情况的变化,日语的敬语体系今后肯定会更加弱化。但正向世界各国都还保留着各自的独特文化一样,日本社会的上下内外构造应该不会完全消失,那么敬语也就不会彻底废弃。

为了和日本人相互沟通,我们还是应该学好敬语。



(日本人自己对正确使用敬语也没有太大把握,这也反映了日本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



好不容易聊完了,你们知道我要去干嘛了吧。。。


    关注 sunpanhe的小喇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