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都要卖不动了,这家公司竟然准备生产黑胶唱片!究竟是要闹哪样?

 

在当下众多实体店消失的网络化时代,这个国家仍然保留着大量唱片店,更有本土公司宣布准备重新生产黑胶唱片!它究竟有何秘诀,竟能让国内唱片业

“逆其道而行之”, 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依然屹立不倒?...



编者按

日本的唱片销售一直堪称  “世界性的奇迹” 。在当下这个众多实体店消失的网络化时代,它仍然保留着大量唱片店。更匪夷所思的是,日本索尼公司早前竟宣布,准备重新生产黑胶唱片! 日本究竟有何秘诀,竟能让国内唱片业  “逆其道而行之”, 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依然屹立不倒?

撰文 / La Gar

编辑 / KOZUE

时隔近 30 年后,曾用 CD 打败了黑胶唱片的日本索尼公司, 现在要准备重新生产黑胶唱片了。索尼音乐娱乐公司(Sony Music Entertainment)的日本子公司,已在东京的录音室安装黑胶唱片刻盘设备,找回拥有这些技术的资深唱片压制作业人员,来传承这项攸关音质的关键技术,并计划从 2018 年 3 月开始,在日本静冈县的一座工厂中生产黑胶唱片。

索尼解释称,这项决定是基于观察到近十年市场对黑胶唱片的需求量上升而作出的。数据显示,尽管 Spotify 等数位音乐服务大行其道,黑胶唱片却正在持续复苏,2016 年日本黑胶唱片的产量近 80 万张,而 2010 年仅生产了 10.5 万张。而且,对黑胶唱片感兴趣的不仅是年龄较长的乐迷, 也包括年轻消费者。日本年青一代流行歌手 Kyary Pamyu Pamyu、Perfume 已开始出黑胶板唱片,封面看起来也更吸引年轻人。74 岁的日本知名黑胶唱片录音师小铁彻在接受杂志《AERA》采访时亦表示:“ 大概 2 年前开始,接到的邀约变多了。
▲ 日本 (Japan),位于东亚,国名意为 “日出之国”, 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 7200 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 37.8 万平方千米

此番复古风起,或许是因为黑胶唱片宜于怀旧,怀念老唱片在唱机上悠悠回转时的美好时光;或许是因为黑胶唱片宜于聆听,数字时代的音乐总不及它温暖浑厚圆润的回响;又或许关乎的是黑胶唱片背后所彰显的生活态度 —— 充满仪式感的播放程序、踏实的触感、大气的封面设计,以及伴随岁月 而来的独特气息。然而对于很多人而言,昔日走进唱片店,左顾右盼那些琳琅满目的唱片封套,选购心仪歌手的音乐专辑, 已是久远的记忆。

但在日本,却非如此。日本的唱片销售一直堪称 “世界性的奇迹”。尤其在当下这个众多实体店消失的网络化时代,东京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唱片店,且不乏亮点。位于涩谷附近的最大的一手唱片行 “Tower Records”,一整栋大楼全是唱片光碟的景象蔚为壮观。步入七楼,只见古乐、管弦乐、歌剧等等隶属古典音乐类别的唱片依次排开,推荐碟、试听碟、新碟、 打折碟则会放在显要位置。

由于日本的一手唱片价格普遍较高,难免会有点门庭冷落之感。相较之下,二手唱片店则非常火爆。价格实惠、品相优秀的二手碟常常让人欲罢不能,爱乐者们往往是先去唱片店寻觅一会儿,买到心满意足的唱片之后再去场馆听现场。因而,二手店门口也常常放置各个场馆的演出单张,彼此之间有 着很良性的合作与默契。而在唱片店的附近,也一定有乐器行和书店,寻常路边也会有跳蚤市场卖碟,相映成趣,自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 黑胶唱片正在持续复苏,去年日本黑胶唱片的产量近 80 万张。

东京的现场演出场所也大多集中在涩谷和新宿一带,不管什么时候去现场演出场所都能看到表演。事实上,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每一座大城市都拥有众多的小型现场演出场所, 各种音乐流派的成百上千支乐队都希望能站在舞台的聚光灯下。地下室的俱乐部,或小巷里不起眼的现场演出场所,没准 就是下一个日本乐坛巨星诞生的摇篮。在东京数不清的俱乐部里,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演出,为新老乐队和想要成名的歌手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正如一位日本音乐推广人所言,“ 现场演出才是王道 ”。

作为日本音乐业的象征以及日本与世界音乐人交流的记录者,伫立在东京中心地带的武道馆,拥有难以替代的地位。这栋由建筑大师山田守设计,以法隆寺梦殿为样板的八角形的建筑,原本是为 1964年东京奥运会而建,定位为日本传统的柔道、剑道、空手道等的专用场地,与音乐毫不沾边。 但在 1988 年落成的东京巨蛋诞生前,武道馆却牢牢占据了 一代日本乐迷的记忆 —— 1966 年 6 月 30 日,披头士(The Beatles)在武道馆连演五场,那也是列侬带领的披头士的全盛时期,百余场的世界巡演令全世界为之疯狂。即使在当下, 武道馆仍然是日本音乐演出界至高无上的身份象征。如果要作类比,恐怕就类似于红馆之于香港 —— 哪怕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亚洲博览馆空间再宽敞设备再先进,作为一个香港歌手,最高荣耀永远是 “在红馆开一次个人演唱会”。



情有独钟



日本的许多产业都以自己的步伐、发展出独特的环境适应方式,音乐产业也是一样,在日本演化出独具特色的音乐市场。

日本现有的大部分艺人经纪公司成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但是文化娱乐产业的真正兴起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开始的,比韩国早了近 10 年的时间。当时,由于日本经济发展过于迅速,日本企业在机械电子、消费电子、汽车制造 等多个领域击败欧美,继而美国开始对日本的出口贸易和汇率政策实施鞭打政策,由此引发日本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股市与房市的双崩盘,以及随之而来的急速衰退和长期萧条。
▲ 位于涩谷附近的最大的一手唱片行 Tower Records,整栋大楼全是唱片光碟的景象蔚为壮观

宏观经济的整体低迷让很多人为生计伤脑筋,但也在客观上为日本的文化娱乐产业提供了生存空间。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 10 年萧条期内,日本的动漫、游戏和娱乐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亦成为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统计显示,1995 年至 2002 年,日本文化产 业增长率为 58%。虽然在 2006 年后,尤其是 2008 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日本文化产业年增长率幅度变小,但仍然保持逆势上扬、稳定强劲的发展势头。2000 年以来,日本数字内容产业更是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从 2002 年到 2011 年,日本数字内容产业市场规模从 3.40 万亿日元增加到 7.64 万亿日元。

但令人意外的是,日本数字音乐的营收仅占日本音乐总营收的 10% 不到,而美国却有近七成的营收来自新音乐形态。与此形成更加强烈对比的是,日本唱片的均价为 30 美元,价格比大多数西方国家都高,而且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即使如此,日本人也心甘情愿付了几十年。

一位音乐产业记者指出,日本音乐产业偏爱实体商品,因为这种形式的商品在生产、标价和经销时较易管理。日本在 1953 年制定转售价格维持制度,让著作权的所有人,包括音乐、杂志在内,可以为新产品设定强制性最低零售价格。因此,日本的音乐产品的价格总是被合法保护以避免其降价打折。 无论是日本的百思买(Best Buy)或是沃尔玛(Walmart)也无法通过低价销售来吸引顾客。日本的图书与 DVD 价格同样固定不变、绝对不打折,这也是被认为当今日本音乐界能够在实体销售方面取得强劲稳步增长的原因。
▲ 在日本,爱乐者们往往是先去唱片店寻觅一会儿,买到心满意足的唱片之后再去场馆听现场。图为全身音乐家山川冬树

也有业内人士推测,日本的唱片公司从未想要构建一个真正的数字音乐市场,他们不想让数字音乐威胁到现仍有利可图的实体音乐市场。据悉,iTunes 于 2005 年就已进入日本市场,但直到 2012 年索尼音乐日本区才向苹果公司开放其日本分部的全部作品,这意味着 iTunes 日本在过去若干年里都未能成功收录日本音乐界相当重要的一大部分作品。而其他音乐订购业务在进入日本市场时,也都遇上了来自主流市场的顽强抵抗。

与之相反的是,尽管 CD 唱片租借可能会使盗版更加猖獗,但日本的音乐产业却不太介意。在日本音乐人士看来,租借服务会慢慢熏陶消费者,让他们开始想要拥有自己的实体音乐唱片,进而刺激音乐唱片的零售销售。



注入新动能 



《日本时报》音乐产业记者 Ronald Taylor 认为,日本社会对实体商品的喜爱,也将音乐光盘的意义提升到另一种层次  —— 对粉丝来说,这些光盘不再只是音乐的载体,而是一 种支持偶像的象征。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 AKB48 这个美少女组合的 “当红不让”。该女子偶像团体在 2005 年成立,通过特殊的经营策略,成功赢得众多日本歌迷的欢心,并打破多项日本音乐市场纪录。AKB48 成功的关键,主要是通过 “握手会” 与 “总选举”,吸引 AKB48 狂热迷(也就是偶像御宅族)进行极端的消费行为。AKB48 的唱片专辑不仅包含了音乐内容,同时包含 一些其他无关音乐的资格券,例如艺人与粉丝见面会的入场券,或是为组合选出下一张单曲 center(偶像团体中站在团队中心位置上的成员)的年度投票券。
▲ 成立于 2005 年的 AKB48 拥有极高人气,已打破多项日本音乐市场纪录

这些御宅族们的消费行为,除了源自对心仪偶像的支持外,也与 “AKB商法” 建构的 “游戏型消费” 模式有关,即将团体成员塑造成不同个性的角色,让偶像迷得以通过握手会进行 “游戏攻略”。举例来说,在握手会的现场与偶像迷互动时, AKB48 成员在一般的制式回应之外,还会有不同的交流反 应。偶像迷因此会绞尽脑汁地思考 “攻略方法”,让心仪的偶像出现自己期待的反应。又比如,由于每张 “握手券” 只能握手 7 至 8 秒钟,狂热的 AKB48 御宅族便会为了 “搜集” 其他反应而大量购买唱片,以获取数十张乃至于数百张 “握手券”。

在现实世界中,御宅族们为了支持偶像成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角色,更会不惜投入所有的资源。像是 2011 年举办的第三届 AKB48 总选举,一位大岛优子的偶像迷一次购买了 5500 张相同的单曲 CD,只为了让大岛优子获得选举的胜利。AKB48 总选举所诱发的大量、重复购买行为,在当时引起 很大的震撼。
▲ AKB48 的唱片专辑不仅包含了音乐内容,还包含一些其他无关音乐的资格券,例如艺人与粉丝见面会的入场券,从而吸引粉丝们大量购买专辑

值得注意的是,“AKB商法” 的成功,导致过去重视的音乐创作内容,不再是日本消费者消费决策的重要考虑,取而代之的是,接近偶像、参与偶像成长的权利,逐渐成为主导音乐市场的关键。业界担心,日本音乐产业的创意展现,势必从过去的策划与制作阶段,移转至营销与售后服务阶段。 乃木坂 46 的作词、监制,同时也是 AKB48 监制的 Yasushi Akimoto 认为,索尼音乐把它的将来发展押注在这个偶像团体上面。评论人士则表示,AKB48 的创新并非体现在歌曲上, 而是在于跟粉丝群建立即时和新颖的互动方式。

一旦 “AKB商法” 成为日本音乐市场的通用法则,日本音乐市场的消费模式将可能从现在的 “买 CD 送握手券”( 投票券),变成买 “握手券”( 投票券)送CD。因此,分析认为, AKB48 的 “游戏型消费” 模式虽然为日本音乐市场注入新动能,但其衍生的后遗症,亦恐将危害日本音乐市场的多元性。



寻找新出口 



眼见本土竞争如此激烈,以及 “韩流” 的来势汹汹,不少日本音乐人都希望能够尽快成功 “出海”。除了想证明自己的音乐可以跨越国界之外,还希望能进入更广大的亚洲、欧美市场。 对于日本音乐界每个人而言,如何出口日本的音乐。这已被看 做是艺人与唱片公司的生存关键。

近些年来,几乎每个月都可以看到日本大小艺人、团体、乐团有如过江之鲫到邻近的中国台湾进行演出,这些独立乐团表演当中自费演出的也不在少数。正是因为交通便利、中国台湾物价比日本低,小乐团们为了自我推销,往往不求营利靠着中国台湾友人或乐团为中介安排演出,企求自己的音乐能在日本之外有发展空间。
▲ 武道馆仍然是日本音乐演出界至高无上的身份象征

而为了让日本的音乐产业快速走出国门,日本政府也积极地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此前出口额最低的音乐产业目前也已经加速了进军海外的步伐,尤其是现场音乐会。日本政府认为,音乐产业未来的成长还应透过海外留学制度,培养制作人才,熟悉海外市场,并且放宽进口外国人才的限制来助力,新的战略也必须有效配合 “全球化” 形势的发展。

这股音乐世界的 “出海” 景象其实已越来越常见,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美国,想要努力向上的音乐人,都在想尽千方百计,试图用创新的方式来继续推动音乐产业的 “文艺复兴”, 从而在这个速度有点快的时代,留下独特的艺术的印记。

本文版权归《周末画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周末画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