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信——在传统文化里读懂中医(三)

 

心信读好书会阅读《思考中医》,欢迎喜欢的朋友参与。

欢迎关注上方公众号心信读好书会
【心信导语】4月3日下午,第7期心信公益读书分享会在“一碗茶”如期而至,寒食节的感恩心情,我们以随缘的心态,用传统文化的视角,用生活的态度触摸中医,阅读中医,思考中医。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习了解中医的目的不是成为中医,不是成为医生,而是成为有中华传统根基的人,成为有文化传承的中国人,做一个了解自己,了解这片浸润着智慧土地的人。本期分享心信书友沙子参加以传统文化视角阅读《思考中医》后的感悟。



图:心信书友生活中的沙子


沙子:女,重庆人,大学教师,一直从事理工科教学研究,心信读好书会第一期成员,心信生活的践行者。沙子极富灵性和才气,具有极高的艺术天赋,擅长于绘画、音乐等等,生活方式简单,思维张力极强,睿智,直觉感强,在多个领域颇有建树,又极为低调。
回归
——对传统文化的一次粗浅探寻
鸿蒙未辟,宇宙洪荒。多少个夜晚,我们的祖先仰望星空,如同初生婴儿,对周遭充满好奇和敬畏。我无数次想象,那远古的脑袋中,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眼中的自己究竟是谁?世界以何种景象呈现在他们眼前?那些遥远年代产生的思想,为什么如今仍深深吸引我们?人类的思想是否一定朝着某个方向进步?有没有可能只是用一种想法代替了另一种想法,不见得后者一定比前者高明?



父母都认为我该学文,我选择了理。尽管数学对于我来说是个难题,但我舍不下探究世界的那份好奇。那时我以为,只有具备足够的科学知识,方可具备理解这一切的能力。是的,近百年来,科学以迅猛的势头改变着世界。今天,人类已经发展出如此庞大的科学体系,我们借助科学知识在地球上生存的能力,远甚于直接在自然中生存的其他物种,把它们远远抛在了后面。我们空前自信,但在这美丽的蓝色星球上,也倍感寂寞。一方面,我们艰难但自豪地行进在认知世界的道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为自己的每个成就欢欣鼓舞;但另一方面,人类越独立,也就离母体越远。这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其实从未稍离,并未因科学知识的多寡而有何改观。



图:来自心信书友草草分享

十几年来,我陆续从一些科普著作中,获得了对世界粗浅模糊的认知。从《时间简史》到《果壳中的宇宙》,再到科学史诗般的《万物简史》,有点分形思想的《细胞——生命的礼赞》,从最前沿分子生物学层面解读生命的《野兽之美》、颇有争议的《自私的基因》。一路读来,这些以现代科学各个视角审视生命的结晶,片断揭示着盲人那虔诚手指下大象的一角。然而,这些信息的终极,最后会指向哪里?又会把我们带向何方?

也许,那便是宗教。因为这是每个宗教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找来印度圣哲室利·阿罗频多的《神圣人生论》,太难,但寥寥几页,已让我叹为观止;充满智慧的巴哈伊著作,以父亲般的慈爱,向我展现着人类对于自身知识的珍宝。再到通俗一点的《西藏生死书》、莲花生大士的《西藏度亡经》、“世界人道主义奖”得主穆迪的《死后的世界》……最后,这些知识,在某个时空的节点,在我的脑海,悄然融合了。

原来这个世界,是你所看到的样子,但又不是你所看到的样子。

道可道,非常道。

基于一种未知的缘分,清明前一天,六个朋友聚在一起思考中医,刚好把一长桌端端正正地坐了六方。

对中医的兴趣,比较切近的一个原因,是我曾受益于它。但更深沉的原因在于,思考到了这个阶段,已经隐约感到,对于我所不了解的东西,不能抱有任何成见。一切的存在,皆有其背后的成因,决非想象中那样简单。

尽管至此我对中医仍近乎一无所知,但我知道,中医囊括着古人对宇宙万物的理解,远非仅仅只是一种医术。聊起中医,不能不提及中国传统文化;提起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不谈到古人的道法自然;谈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也就不能不重新梳理一下传统文化的整体脉络。阳光的轨迹在“一碗茶”的长桌边悄然划过,我们在这时间的片段里,尽力去解读自然和生命的脉动。



图:心信读好书会活动的现场

卫青激动了,一连四个小时,他没有停止诉说;我也激动了,各种意象在我脑子里快速重组。六个人,以自己各自的方式,去理解着,诠释着,感受着,惊叹着……

远古流传下来的文化,完全不同于当今科学的细分法。它其实是以一种更大的尺度在认识宇宙。它囊括天、地、人,因而更为质朴亲切,也更有人文情怀。回溯过去,当时哲学、宗教、天文、地理、物理、数学、化学尚未分家,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显得融汇贯通,游刃有余。

这让我突然想起时下热议的埃尔法狗。

好友说,阿尔法狗之所以能击败人类,就在于它突破了我们常人思维的局限,不需要对事物给出一个确定的界限。它取的是只一种趋势,就像弦理论,不会确定出现在某个点,而是在一个充满无数可能性的范围内震动。

既然事物的本质便是如此,那为什么一定要苛求确定呢?

孔子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当一个人顺应了自然之道,便是自由之境。



科学出发去远行,绕了一大圈,似乎又回到了起点。当然,这个起点早已不是当初出发的起点;而当初那个稚气未脱的少年,也已经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了。

“当科学家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佛祖早已候在那里多时了。”


  四个小时的思想碰撞,上洗手间都是跑着去的。一个下午的时间很短,又很长。在我眼前,豁然开朗了一个全新的画卷。传统文化,不再是我印象之中,那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的迂腐、因循守旧画地为牢的古板、三纲五常扼杀个性的僵化……这些印象在于,我们没有并真正读懂它,包括之前的古人亦是如此。当我们心智成熟了,重新解读之时,才看到了它本来的面目:博大如斯,活泼如斯,质朴如斯,鲜活自在地存有,亘古弥新!只是我们离家太久,已经模糊了她的容颜,淡忘了她怀抱的滋味。

我开心地笑了,有一种回家的快感。我们都是孩子,离家是为了走上独立,是为了寻找心中的理想,梦想的家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其实我们一直都不曾离开她的怀抱。她一直在我们心中,根植于我们的血液里。


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个浩瀚的海洋。在它面前,我们六个,如同大海边拾贝嬉戏的小孩。而它,以宇宙的视角,立于广袤的天地之间,借助阴阳八卦的术数,诠释着世界和我们的关系。她以其东方特有的神秘,无言微笑着,慈爱地注视着我们,轻松涵盖了我所积累的每个细微认知,尤如冰川期过后,一切昭然若揭,阳光普照,冰雪消融,清冽的流水浸入黑色的沃土,滋养万物蓬勃的生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图:来自心信书友草草分享

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总有其特定的因果。只是在尚未脱去素茧羽化成蝶之前,你总是看不到它背后的意义。青年人意气风发,渴望着征服远方;而人到中年,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心渐渐趋于沉稳。离家多时,势必有一天落叶归根。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也许我们每一次背起行囊出行,都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重返家园。那时,我们会不会泪流满面?对传统文化和中医的粗浅探寻——让我们朝着家的方向,迈出小小的第一步。



心信读好书会根据《2016年心信阅读书单》,将在接下来的2-3个月时间阅读分享《思考中医》这本书,我们以传统文化视角进入中医,尝试以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经络脏腑,内观返视的方式,通过阅读、思考、体验、感知等方式近距离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走进中医。心信也将开通心信时空课堂,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将美好的事物共享给有缘人。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