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力学(2):符号乃人的精神力的媒体与阶梯

 

李旭著:《精神力学》(2):符号乃人的精神力的媒体与阶梯。



李旭:《 精神力学》(2):符号乃人的精神力的媒体与阶梯



二、符号乃是人的精神力的媒体与阶梯这一章乃是思考人的精神力发展的起源而引发。思考背景:人是由猿进化的,也就是由动物进化的,为什么今天人的精神力与动物的精神力有着如此之大的区别。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应该把视野扩到人的前身——动物的猿,在猿与其它动物甚至最为低级的生命形体的精神力来说,都没有质的区别,都是由本能的精神力对抗宇宙的精神力。人类与动物的质的区别在于人能应用智慧的一种表达方式,用“符号”来反应和对应精神力。这样人就成为宇宙精神力场中的争夺点与体现点,这正是人的精神力发展的源点。正是人类对符号的应用和发展,才发展出了许多系统的符号体系,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等。这种符号表达产生的精神力增大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智慧方面,这会有许多精神力的分析作为佐证,这里是它的理论基石和土壤。

二、符号乃人的精神力的媒体与阶梯

生物学家乌克威尔写过一本书,在书中他着手对生物学原理进行了批判性的修正。根据他的看法,生物学确实是一门自然科学,应该根据通常的经验方法也即观察的实验的方法来加以发展。但另一方面,生物学的思想方法却不属于物理学或化学那一类的思想方法。乌克威尔是活动力论的坚决拥护者和生命自治原则的捍卫者:生命是终极的和自决的实在,它不可能根据物物学或化学来描述和解释。根据这个观点,乌克威尔引申出了关于生物学研究的一套新的一般规划。作为一个哲学家,他是唯心论者或现象论者,但是他的现象论并不是基于形而上学或认识论的考虑,而是建立在经验的原则之上的。正如他所指出的,假定存在着一种对一切生命的存在物都同一不变的绝对的实在之物,那就是是一种武断的结论。实在并不是唯一的和同质的东西,而是无限多样化的。有多少种不同的生物体,实在也就具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与样式。可以说,每种物生体都是一个单子式的存在物:它有自己的世界,因为它有着它自己的经验。在某些生物种属的生命中可以看到的一些现象,并不就可以转移到任何其它的种属上去。两类不同的生命体的经验——困此也就是这两类生命体的实在——是彼此不能比较的。乌克威尔说,在苍蝇的世界中,就只有“苍蝇的事物”,而在海胆的世界中,就只有“海胆的事物”。从这种一般的假定出发,乌克威尔发展出一套非常新颖而独特的生物世界体制。为了避免一切心理学的解释,他遵循彻底客观主义的也即行为主义的方法。他坚持说,理解动物生命的唯一线索就是比较解剖学所给予我们的事实。如果我们知道了某动物种属的解剖学结构,那我们也就拥用了重建其特殊的经验样式所必需的一切材料。仔细地研究动物的形体构造,研究不同感觉器官的数量、性质和分布状态,以及神经系统的状况,就能给我们关于该生命体之内外世界的精确图象。乌克威尔从最低级的生命体着手开始他的研究,然后逐渐地扩展到有机生命的一切形式中去。在某种意义上他不愿意说什么是较低的或什么是较高的生命形式,因为在他们看来,生命在任何地方都是完善的,不管是在最小的范围内还是在最大的范围内都一样。每一种生命体,即使是最低级的生命体,都不是仅仅在某种含混的意义上适应于它的环境,而是完完全全地适应于它的环境。随着它们解剖学结构上的不同,这些生命体也就各有一套察觉之网和一套作用之网——一套感受系统和一套效应器系统。没有这两套系统的互相协作和平衡,生命体就不可能生存。靠着感受器系统,生物体接受外部刺激,靠着效应器系统,它对这些刺激作出反应。这两套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紧密交织互不可分的。它们被联结在同一个系列之中———这个系列被乌克威尔称为动物的功能圈。

这里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详细讨论乌克威尔的生物学原理。我们提及他的概念和术语只是为了提出一个一般的问题:乌克威尔提出的图式能够用来描述并充分表示人类世界的特征吗?

显而易见,对于统辖一切其它有机体生命的生物学规律来说,人类世界并不构成什么例外。然而,在人类世界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看来是人类生命特殊标志的新特征。与动物的功能圈相比,人的功能圈不仅量上有所扩大,而且经历了一个质的变化。在使自己适应于环境方面,人仿佛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人不仅要适应生理方面的环境,还得适应意志和精神的环境。与其它运动相比。人不仅生活在更为宽广的实在中,而且还生活在新的实在之维中。在有机体的反应与人的应对之间有着不容抹杀的区别。在前一种情况下,对于外界刺激的回答是直接而迅速地作出的;而在后一种情况下,这种回答则是延缓了的——它被思想的缓慢复杂过程所打断和延缓。初看起来,这样一种延缓似乎是一种很有疑问的进步。卢梭说:“沉思默想的人乃是一种堕落的动物”。超出有机生命的界限并不是人类本性的改善而是退化。然而这正是寻找精神力的起点。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防止自然秩序的这种倒转。人不可能逃避他自己的成就,而只能接受他自己的生活状况。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精神力的宇宙之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种精神力宇宙的各个部分,它们是千万宇宙精神力均衡的各个不同的精神斥力。人类在思想和经验之中取得的一切进步都使这精神力世界发生新的变化,而人总是这精神力场的争夺点和体现点。人不能再直接地面对实在,他不可能仿佛是面对面地直观实在了。因为实在在人的认识中是一个体现了各种均衡精神力的分解,人的精神力进展多少,物理实在也就相应退却多少。在精神力学的意义上,人是在不断地与他自己感觉的精神力在打交道。他是如此地使自己被包围在语言、艺术、神话、宗教、科学等各种精神力之中,即使在实践领域,人也并不生活在一个铁板事实的世界之中,并不是根据他的直接需要和意愿而生活,而是生活于各种精神力的排斥与争斗之中。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修正和扩大关于人的古典定义。尽管现代非理性主义作了一切努力,但是,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定义并没有失去它的力量。理性能力确实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固有特性。神话本身并非只是一大堆原始的迷信和粗陋的妄想,它绝不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因为它是一个具有系统或概念的形式。但另一方面,又绝不能赋予神话结构以理性的特征。语言常常被看成是等同于理性的,甚或就等同于理性的源泉。但是很容易看出,这个定义并没有包括全部领域。它乃是以偏概念,是以一个部分代替了全体。因为与概念语言并行的同时还有情感语言,与逻辑的或科学的语言并列的还有诗意想象的语言。语音最初不是表达思想或观念,而是表达情感和爱慕的。甚至康德所设想和描述的那种“在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也仅仅只是纯粹的抽象而已,它仅仅表达了理想的样式,仅仅表达了真正的和具体的宗教生活的幻影。那些人定义为理性动物的伟大思想家并不是经验主义者,他们也不曾打算作出一个关于人的本性的经验陈述。靠着这个定义他们所表达的毋宁是一个根本的道德律令。对于理解人类文化生活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说,理性是个很不充分的名称。人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正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同方向的精神斥力的原因。在这样的理解下,才能得出人是各种精神力的投射主体的正确观念。

(节选自李旭著:《精神力学》)


    关注 精神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