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无人区,爱在5000米

 

在5400米海拔的暴风雪中换胎,绝非一件轻松事情,更何况刀割一样的暴风雪夜,石头帮仁局忙前忙后,我和小鸟用一床棉被为仁局挡住狂虐的暴风雪。多亏有仁局在,在地上滚了一身泥土,用一个小时时间换上了备胎,大家都冻坏了。此时离冰川只有20公里......

--石头姐妹2016《启航计划》公益助学活动纪实
                                                        连载(二)

到达双湖的第二天,我们就开着石头的车按上图的路线出发了,依然是平措老师全程陪同我们。无人区仿佛要给我们一个下马威,刚出县城不远,就在5200多米的山上受到一场猛烈暴风雪的袭击。这是我在其它地方从未经历过的暴风雪,至少8级以上的狂风夹杂着如小石头般锋利的雪粒横扫大地,四周一片白茫茫,有时能见度几乎为零。这种白毛风在东北和内蒙也经历过,但远没有这么猛烈。这种暴风雪的一个好处是,路上不会形成积雪,如果大雪覆盖到看不见狭窄的土路的程度,路面结冰变得湿滑,危险系数会成倍增加。这场暴风雪,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爬行般的速度,耽误了我们不少行程。类似的暴风雪,我们这一路共遇到过三次。每次情况不同,但都是高风险的遭遇。







我们每天的行程,少则百十公里,多则两百多公里(最长的路程,从北措乡到南措乡是240公里)。在5000米以上没有任何植被的高原,即使你呆着不动,体力消耗已经远高于平原,何况长途奔波。县里曾有一位援藏的领导对石头说:我在这里,即使每天躺着什么都不做,也是很大奉献了。从一个乡到达另一个乡,已经非常疲劳了,但石头和小鸟顾不上休息,马上就投入工作,进入各课堂,对孩子们进行访谈,严格按设定的标准挑选适合去北京的孩子,一般要忙到天黑以后才能吃饭休息(西藏8点多日落,天黑要9点之后),还要随时拍照片,发微信,在第一时间向外界通告项目进展情况,公布入选的孩子名单和信息。每个乡的小学,都有很多以前跟随石头去过北京的孩子,得知石头妈妈和小鸟妈妈来了,都会在我们忙完之后来看望她们,大家如见到亲人般的高兴。许多孩子,都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吃饭喝茶,并隆重地献上哈达。石头每次来,也会给这些孩子们带来图书等礼物。在这如此封闭,生活单调到极点的地方,这一天是孩子们的盛大节日。









无人区的孩子们,表面上看与其他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但交谈后会发现,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见识,还有交流能力,与城市孩子相比是有严重欠缺的。他们没有见过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千百年来传统的游牧生活,与都市的现代文明社会有着天壤之别。即使电视和手机的普及也弥补不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别。孩子们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一些知识,但没有实际的感性认识,这些知识仅停留在孩子们无法想象的想象之中。而课本之外的课外读物,在这些地方也是严重缺乏的,更不用说城里孩子们所玩的那些五花八门的玩具了。访谈中,当谈到理想的时候,如石头所说,这些孩子所知道的职业,仅限于老师,医生,军人和警察,他们不知道除此以外,人类还可以做些什么其它的事情。由于没有条件,没有老师,这些学校都没有美术,音乐和体育课程。课程表上虽然有这些内容,实际上不过是象征性的。大部分孩子都没用去过县城,也只有个别孩子,最远去过拉萨。许多从未离开过双湖的孩子,连树木都没有见过。我们见到许多随石头去过北京的孩子们,与没有去过的相比,还是能看出来明显的差距的。去过的孩子,更开朗,更愿意与外人交流,对未知的事物也更加好奇。有个女孩,拿着一本石头刚刚送给她的课外书主动找到我,指着书上介绍蜂巢和蜜蜂的图片问我蜂蜜可以吃吗?显然她从来没有品尝过蜂蜜,并对此充满了好奇心。









确定人选后,还要对其中的一些孩子进行家访。有些孩子,家就在乡里,花费不了多少时间。但有些孩子的家,远在数十公里外的放牧点或在其它生产队,必须多跑几十公里的专程走访。我们为了走访一个在放牧点的家长,由选中的孩子给我们带路,专程跑了80多公里的路程,来回过了10次大大小小的冰河,包括一条宽达几十米的冰河。

过冰河之前,平措老师拿着铁锹去河边探索有没有车陷冰河的危险。在这个渡口的上下游经过一番寻找,发现这是通往那个放牧点的唯一道路,过不去就只能返航。












幸亏河底的淤泥冻的还比较结实,顺利过去了。溅起的水花,在车身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冰盔甲。并无绝对能过的把握,平措老师也不敢走到河中央去探索,这是风险相当大的闯关。一旦车陷冰河,后果不堪设想。

孩子的父亲,从放牧的山坡上赶回来。得知女儿被选中去北京,开心的笑了。看到父女俩的笑容,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一切艰辛都是值得的。





还有一次,在这条冰河里,小鸟走上冰面,不慎摔了一跤,全身是水。等平措老师冲过去把她扶起来,头发,衣服,裤子上马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当时气温应该至少在零下20度左右。赶紧去车边换上衣裤,换下来的冰服,坚硬的可以立在地上。

每个乡的小学,都有很大的场地,无人区不缺土地。一排排的平房,教室外都建有玻璃阳光房,保温作用很好。但其它设施就相当简陋了。







走访中,有许多让我们深受感动的场景,其中最让我们感动的热泪盈眶的,是这样一位从一开始就被拒绝了的老师人选,江白顿旦老师。这是石头在走访后当天写的微信,直接抄录在下:

“江白顿旦老师,当雄人,24岁,去年毕业后分在二村幼儿园当老师,也是唯一一位老师。昨晚和早上教育局副局长仁增旺杰极力推荐这个老师做今年“启航计划”的带队老师,被石头两次直接回绝了,石头认为幼儿园老师带队不合适,仁局说这位老师非常爱孩子热爱工作有工作能力和想法,签了在这里工作五年的合同,非常有进取心……总之仁局说了一大堆石头都没有采纳,也没有按照仁局的安排直接到二村幼儿园,而是直接去一村初小,准备初小结束直接出发去北措小学。结果初小的贡觉加措的家在几十公里外的二村,又来二村家访,在村委会遇见江白顿旦老师,告诉我们去贡觉加措家的路后回去幼儿园上班了。从贡觉加措家出来顺路去了幼儿园,13个孩子大中小班在一个教室里。一个残疾孩子气胸、哑巴、半年前脚不能走路,江白顿旦老师每天多次单独训练他走路,现在已经会跑,江白顿旦老师现在还在教他发声说话,看着他们,石头心里热乎乎的,忍不住落泪,抬眼看小鸟时,见她正在擦眼泪,就这样,第一个带队老师确定了江白顿旦老师。”

江白顿旦老师是自愿要求来这里工作的。看着那些快乐的孩子,丰富多彩的课程安排,布置的温馨漂亮,整洁干净的教室,特别是那个已经可以走路奔跑的残疾孩子,心中感慨万分,深深感到震撼。别说在这5180米的高原,这样条件的幼儿园,在内地的乡村也应该算是不错的了。一个24岁的年轻小伙子,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青春和全部心血倾注到这样一个深处无人区的小村庄幼儿园和孩子们的身上,这里没有水,没有信号,一天只供应几个小时电,这需要多么强大的信念和爱心才能做到?在我心目中,他和石头姐妹一样,是个伟大的,了不起的年轻人。

(注:为了保证公益项目的公平,确保只有符合条件的孩子和老师才能入选,石头对任何当地官员,熟人朋友推荐的人都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绝不接受任何未经实际考察的人选)





和江白顿旦老师一样,我们在走访中还见到了许多献身于高原教育事业的其它年轻老师。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的身上,从学校的环境和管理细节上看到他们的工作成效,以及各学校之间的差别。如石头所说,双湖县及所辖7个乡中,没有一个汉族老师。很难想象任何汉族老师能长期忍受这里极端封闭的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无常的气候。这里老师的工资待遇,远高于内地老师,但钱在这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许只有在他们休假的时候,能走出无人区,用这些钱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或为未来积攒一笔财富。



还有我们多日共同工作的县教育局的那几位官员,特别是副局长仁增旺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完全颠覆了我对基层地方官员想当然的偏见。仁局个性鲜明,思想犀利,精力充沛,体格强壮,事业心极强,做事果断坚决,雷厉风行,对管辖的所有学校,甚至许多孩子和家庭的情况了如指掌。就连他的发型,也是我在内地都从未见过的新潮和前卫(但他不允许我拍照)。他的思想理念和见解,丝毫不亚于任何内地大城市的所谓精英人士。我们都认为,他绝对是全国最酷的教育局长。一路陪同我们的平措老师,教育局做财务工作的“乌鸦”洛桑,都是可亲可敬,即善良又豪爽强悍的藏族汉子。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相投的性格,使他们在数年合作后成为石头的好朋友。当地的藏族公务员,只需工作满20年就可以退休,这意味着许多干部在50岁前就可以退休了。他们的工资待遇,同样按全国最高的地区补贴。和乡里的老师一样,钱对于他们,只有在离开这个地方后才有意义。

(下面三张照片依次为仁增旺杰副局长,“乌鸦”洛桑和平措老师)







                                                 

完成一县七乡的走访工作之后,仁局为我们策划了一次浪漫的普诺岗日冰川的露营活动。当日仁局下班之后,给石头的车里装满了露营用品,包括食品,煤气罐,六床棉被和其它防寒用品。普诺岗日冰川是双湖唯一对外开放的旅游点,但必须经县林业局批准进入,并缴纳价格不菲的门票钱。冰川距双湖县城90公里,1999年才被中美科考队发现,号称是世界上除南北极外最大的冰川,世界第三极,面积为42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达6000米。但我所了解的世界第三大冰川是冰岛的瓦特纳冰川,面积为800多平方公里。这里所指的第三极,应该是海拔最高的内陆冰川。石头,小鸟,我和仁局乘坐石头的单车,晚7点出发。我开了60公里后换上小鸟。出城不远就开始下雪,路况很差,小鸟发现车有跑偏现象,开始以为是颠簸没有在意。到了70公里处,跑偏越来越严重,停车查看,发现右前轮已经报废了。此时天已全黑,小雪也发展成猛烈的暴风雪。在5400米海拔的暴风雪中换胎,绝非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刀割一样的暴风雪夜,石头帮仁局忙前忙后,我和小鸟用一床棉被为仁局挡住狂虐的暴风雪。多亏有仁局在,在地上滚了一身泥土,用一个小时时间换上了备胎,大家都冻坏了。此时离冰川只有20公里了,但继续前往风险极大,这样的路况和天气,万一再发生爆胎,就会被困在5400多米高原的暴风雪中,大家一致同意返航,于半夜回到双湖,留下一个不小的遗憾。



一路走下来,我的感觉,说实话,认为双湖依然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应该立即恢复无人区的状态。这里的生态环境是极其脆弱的,从照片可以看到,许多地方寸草不生,有草的地方,也只有贴着地皮的薄薄一层,大部分时间是枯黄的,只有4个月的生长期。在这里,仅养活一头羊就需要几十亩的草场。而草场一旦被破坏,立刻就成为沙化土地,需要许多年才可以恢复,或根本不可恢复。这使我想到北极圈边上的北欧国家冰岛。同样脆弱的生态环境,冰岛土地上如要形成一层苔藓,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因此严禁车辆和行人进入受保护的荒野地带。过去几年已经有数起中国游客开越野车下道进入荒野受到重罚的报道。可在双湖,车轮可以任意在草场上碾压,人类的定居和放牧,无疑正对那里的环境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那里缺水,缺电,垃圾随处乱扔,没有任何废物处理设施,人们缺乏环保意识。我们一路看到多头因误食乱扔的塑料袋而死亡的牛羊。这种状况,在未来数年中只会越来越恶化,看不到任何改善的前景。





双湖县的生活条件之差,也超出了我的想象。全县人口只有数百人。两条呈十字架状的主要街道,只有几百米长,没有超过两层楼的建筑。街道两边分布着一些小商店,旅馆,餐馆,茶馆和政府机构等设施。整个县城没有供水设施,所有用水都是塑料桶接来的水,看到有些专门送水的三轮车,在大街上给各家商店送水。县城不通输电网,电源主要来自光伏发电,似乎只供政府使用,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用电需求。每天晚7点到夜里12点有电,其余时间全县停电,这意味着在这期间,全县与外界处于隔绝状态,因为连电信设施也没有电源,除非你有卫星通信设备。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商店,都自备汽油发电机以供临时之需,使用成本之高,无法想象。县城最大的普诺岗日宾馆,房间大的像总统套房,不知哪里来的暖气也热的十足,但床单被罩却脏的像从来没有换洗过。整座宾馆里没有水,冷水热水都没有。更让人崩溃的是,厕所在足足一百多米之外的院子里的角落中。在零下十几度的夜间上厕所,绝对是个巨大的挑战。后来我们换到了马路对面的江南宾馆,至少,厕所是在同一层楼的走廊尽头,被单也还算干净。走廊里,放着有热水的热水瓶和有冷水的塑料桶,还有一些洗脸洗脚用的脸盆,敢不敢用,你自己看着办吧。县城没有任何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环保前景堪忧,这种状况,在未来数年中,如没有天文数字的投入,是看不到任何改善的希望的。当然,县城里也没有任何文化娱乐设施的。我们所闻所见的当地人消遣方式,就是喝酒和打麻将。



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美发店。几天没有清洗过的我们,在这里奢侈的洗了个头。11点多了,还没有电。门口是汽油发电机,女老板发动机器,用小水泵把热水打进淋浴喷头,洗完头之后,再用电吹风给我们吹干头发。女老板不是本地人,多年前,她跟随在双湖开汽修厂的丈夫来到这里。据说,她丈夫当年把她“骗”到了这里,从那曲走了八天的路来到双湖,一路风雪一路哭,到了一看这里的条件,当场哭昏。但她坚持下来了,这是县里唯一的美发店,生意不错。不知仁局新潮前卫的发型,是否是在这里做的。

听石头说,有不少人,希望跟随石头进入无人区,甚至有人出高价请石头带他们进去。如果你能看到这篇记录,那么请你慎重考虑,体谅石头所不得不担负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负担。如果你做公益的动机是纯洁的,理念和价值观与石头是一致的,身体能够忍受连续多日5000米以上的严寒,能够忍受一天十几个小时道路的颠簸和尘土的洗礼,能够忍受极其简陋极寒冷夜晚的生活条件,能够在行动中给石头提供她所需要的帮助,那么你可以是一个被石头认可的合格的志愿者。要知道,在无人区一旦发生任何身体不适,无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都会成倍放大甚至发展成严重的高原反应。要知道,双湖县,甚至班戈县都是没有任何有效的医疗条件的。一旦高反导致脑水肿或肺水肿,救命的唯一方式,是立即下撤到650公里以外海拔4000米以下的拉萨,这需要两天的时间。如果你准备开车进来,那么一定要准备一辆非常靠谱的好车。在无人区车辆发生任何故障,手机都没有信号,救援是极其困难的。双湖不是旅游区,你可以在沿途看到绝美的风景,可以尽情享受奔驰在宽广天地中的乐趣,但你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你可能遇到的情况和风险,只会比我上述的经历更糟,而不是更好!







北京的管理团队和志愿者,已经做好一切迎接的准备。期待三周之后,在北京再次见到来自双湖的孩子和老师们!





我感到很幸运的是,周围有一批对无人区非常熟悉的朋友。石头和小鸟就不用说了。光伏企业老总江燕兴,十几年前就在双湖各乡建立光伏电站,我们走过的每一个乡,都可以看到他当年建造的电站,这次在拉萨碰巧又聚在一起,他对这些乡镇的名字依然可以脱口而出。中国光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吕芳,也是十几年前就开始在高原的无电乡村奋斗。去年她带队去班戈藏北高原执行任务,五人的队伍中只有她一个女性,结果那四个大老爷们出现严重高反,全部倒下,只剩下她一个人照顾他们,连夜紧急下撤到拉萨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杨柳松,中国户外运动的传奇人物,多年前只身一人推自行车从西到东穿越中国著名的四大无人区,历时77天,创造了单人无后援徒步穿越无人区的奇迹。《北方的空地》记录了他这段经历,并有计划拍成电影。轮椅上的蓝天,她刚在东北亚布力完成坐在特殊轮椅上进行的滑雪训练,是准备参加2022年冬残奥会的传奇姑娘。还有这次陪我走川藏线的女神级副驾田田。这是一个对大藏北那片土地有特殊感情的群体,都是石头的好朋友,和我一样对石头的公益活动提供无条件的支持。我们在一起聚会,对大藏北这个话题有聊不完的故事。










    关注 无尽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