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摄影时,不经对方允许就拍摄是不尊重吗?

 

怎样在扫街时既能拍到好照片又尊重对方...





很多用徕卡的朋友都很喜欢拿着相机去扫街,事实上徕卡相机也的确适合人文、街拍这种题材,但不少粉丝也曾跟小编讨论过街头摄影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未经拍摄对象同意就拍摄,会不会牵涉到法律和道德问题?

扫街牵涉到法律问题吗?

其实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地区法律都是允许人们在公共场合拍照的(当然什么偷拍裙底之类的那是另外一回事),少数公共场所,比如说更衣室、卫生间等除外,当然如果是用于商业用途的话,你可以根据当地法律依据禁止对方使用你的肖像,而如果是新闻用途的话,可以不用管肖像权,所以才有那么多宝贵的历史照片,当然,也产生了那么多八卦狗仔。







为什么扫街时会产生困扰?

既然很少会牵涉到法律问题,那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这侵犯到他们的隐私呢?为什么在扫街时、我们还是会觉得底气不足呢?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对个人隐私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分工程度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直接打交道的需求少了(手机代替了很多沟通方式),并且生活品质的提高也意味我们越来越注重个人隐私。

● 信息时代数据的迅速扩散和网络暴力的泛滥。现在我们每天都有成千上亿张照片上传到网络上,而且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照片(网红另说)在网络上疯传。

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很多人都害怕自己的照片不被正当利用,损害到自己的名誉,或者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困扰等。



街头摄影是不尊重吗?恰恰相反,街头摄影并没有丑化或美化什么,仅仅是记录了曾经存在过的一瞬。有时无意间的影像能带来意外惊喜,这张照片中的女子在多年后才回忆起当年自己被Robert Frank拍过,这张照片也被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Robert Frank

诸如此类的原因,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如果我们走在街上被一个人举着相机就拍的话、心里可能还会骂对方是变态,所以换位思考,也就能够理解被拍摄者的心理感受了。



被Bruce Gilden 拍过的人,一定都会想:我要打死这个变态!

为什么大师拍摄弱势群体就是人道主义

普通爱好者拍摄就容易引起舆论?

顺便一提,前几天我看到有朋友留言说,“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我们爱好者拍民间疾苦就不好,特别是是流浪乞讨者之类的,那为什么大师们拍专题就没问题呢?萨加尔多和何藩不是也拍过很多民间疾苦的么?为什么那些大家又不会说不恰当呢?如果普通爱好者舆论上不可以拍,那民间疾苦以后谁来揭示和传世后人呢?”



我相信这是很多朋友都有的困惑,其实曾经我也这么感到不解,但后来看到一些所谓的人文摄影师、街拍摄影师的实拍现场(和照片),就产生了一些观点,那就是拍摄者的拍摄动机



孩子们上学的最后一天。©马克·吕布,1969

一些人文摄影大师去拍弱势群体,是因为他们真的是怀着人文关怀精神、而不是出于猎奇心理和为了网络上的赞。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上映的关注慰安妇的纪录片《二十二》,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下摄制组拍摄这部纪录片背后的故事。真正的人文纪实摄影师,首先会怀着尊重、平等的心态去拍摄,可能为了避免对当事者造成二次伤害而放弃一些更有噱头的影像

再推荐一部纪录片——《地球之盐》,记叙萨尔加多本人的生活、记录和影像,关于这部纪录片的评论如此写道:



“他的镜头是打开的心眼,在最细微处直视灵魂,看到巴西巨坑五万掏金者的集体面相,看到科威特油井冲天大火的真正英雄,看到非洲的死亡延续着生存。每次的拍摄方案都是经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神共舞,每次成果都引起巨大回响。”


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即将结束。伊拉克军队撤出科威特,萨达姆下令点燃科威特油井,滚滚浓烟,遮天蔽日,来自世界各地的消防员,汇集在科威特,奔向700多座熊熊燃烧的油井。©萨尔加多



这张照片里的是科普特人,他们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北部地区。他们信奉科普特教,一年中必须禁食200多天,即使孩子快饿死了,也绝不违反教规,他们只等待死亡的降临。©萨尔加多

如果是真的想要探讨弱势群体这个专题的话,不会是随便在街上对着乞丐拍几张照片。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像萨尔加多一样去埃塞俄比亚、去难民营亲身体会那里的苦难、充满悲悯与救赎地去拍摄,不过至少要怀着尊重与敬畏,但不幸的是,现在很多所谓人文摄影师就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拍摄一些弱势群体的影像而已。



春运火车站前广场上等待的打工者,与一群拿着相机“捕猎”的人。图片来自知乎 沙沙

他们万里迢迢跑到西藏、云南去拍老人脸上的沟壑,这体现什么了?关怀什么了?无非是去附和大众的某些想象。很多当地人早就深谙其中道理了,人文纪实变成了收费摆拍,这也并不能归咎于劳动者们不再淳朴。





云南东川的烟杆老人

我们扫街时该怎么做?

其实,个人观点是,只要你的意图正确(无意侵犯他人),街头摄影的方式并没有对错之分。但是,人与人之间不仅有法律,也有道德约束。

装备:

装备从简,尽量低调。如果带了太夸张的设备的话,很容易引起他人的警惕与敌意。所以很多人喜欢拿徕卡扫街,再加上个 50mm 或 35mm 镜头,小巧,隐蔽,不易被注意到。



态度:

在街上打算拍别人的话,最重要的肯定是尊重,可以抢拍,或者盲拍,尽量不打扰到对方;如果被对方发现,记得礼貌微笑,如果对方友好回应的话,甚至可以试着交流,大部分人都是友善的;
如果对方要求你删除照片,按照他的要求做,虽然法律并没有这样的规定,但出于道德层面和对他人的尊重,还是遵从对方的要求比较好。

当然你也可以拿着长焦蹲在某处偷拍,但这样的照片最好不要公开使用。



总的来说,摄影,其实是热爱生活的一种外在表达方式,街头摄影,更是珍视生活点点滴滴的体现。好的摄影也许会见证痛苦、揭露痛苦,但从来不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关于人文/街头摄影,你有哪些独特的见解?

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与大家交流讨论~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购买徕卡装备哦
我们在这里
  奥森体验中心  
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西门
电话:010-64529308/64529309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8:00


    关注 君峰徕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