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专刊】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

 

净空老法师开示:婆媳相处之道  有一些学佛的年轻同修向我说她想离婚。她说:“先生不好、公婆不好,特别是公婆难...



净空老法师开示:婆媳相处之道


有一些学佛的年轻同修向我说她想离婚。她说:“先生不好、公婆不好,特别是公婆难处。”

若她没学佛,我就不说;既是学佛人,就要知道,人与人的相处,无论相聚一小时、一天或一辈子也好,都是过去生中的业缘,如果没有缘,对面也不相逢。既然有业缘,就得承受,即使恶缘也要忍受,难忍能忍。

面对境缘会难以忍受,是自己没有智慧,应当时时提醒自己,过失不在别人,而在自己。深记六祖惠能大师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婆媳之间难相处,学佛的媳妇要反省“婆婆并没有过失,过失都在自己”,如果能常作如是想,这是真正行菩萨道。时时改过自新,就能把过去生的怨结解开了。

若处处埋怨对方,老觉得都是对方的错,自己没有过失,心结越结越深,生生世世往返报复,冤冤相报何时了?为何不趁此时将结解开?有智慧的人能解开结,解开之后,从冤家的眷属变成法眷属,这多好!真的是自度度他,这就是菩萨事业。因此若遭遇到这样的环境,要懂得这是行菩萨道的好机缘。

修行并不是每天光念经、拜佛、敲着木鱼,那只是表面的样子而已;实质是在日常生活的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将无量劫来的恩恩怨怨化解,这才是真修行。

不但自己在此生要超越六道、十法界、往生净土不退成佛;也要将自己的冤家债主一个个唤醒,帮助他们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你的大慈悲心显露出来了,这些冤家债主就绝对能得度,因为他与你有缘。佛在经上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只要有缘必定得度,无论善缘、恶缘都是有缘,所以都能度。

要是将一切错误都归罪于别人、归罪于外境,念念都觉得自己没有错,这是我们最大的过失,也是一生修学不能成功的病根、病源。佛说,世间只有两种人没有过失:一是诸佛如来——即使等觉菩萨都还有过失,唯有诸佛如来没有过失。另一种是凡夫、愚人——自己有满身的过失,他也不承认。除此之外,谁没有过失?因此,过失不在外面境界,而是在自己。古德说“回头是岸”,能回过头来反省,这是觉悟、开悟了;反省之后,念念改过自新、努力向善,这是真修行。

佛法的真实利益,就在此地求,要真诚、要恭敬;“敬”是敬人、敬事、敬物、敬业。诚敬心大,得的利益大;诚敬心小,得的利益小;没有诚敬,什么也得不到。这就是印祖告诉我们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若是真诚、恭敬到极处,你就能全部得到,这就是宗门所谓的“明心见性”。关注

《无量寿经》上,佛教导我们“惠以众生真实利益”,教众生得真实利益,就是教众生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然后在事相上才真正能看破、放下。“看破”是彻底明白,“放下”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才能过得自在、随缘,念佛就绝对得生净土。
知义法师开示:如何处理婆媳关系
摘自:知义法师 着 《初机学佛决疑》


问:我的婆婆待我很刻簿,无论怎样顺从,总是不讨好,师父有什麽办法使她对我好一点?

答: 六亲眷属,都是由宿世业力所成,绝不是偶然的。地藏经业感品说:‘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鞑现受报。’可能过去生中你虐待了她,现在就来受报,这是很可能的事。不管怎样,你把做媳妇的责任尽到就行,何必计较那些?你只知道媳妇不好做,其实婆婆也很难当。

每个人由于宿世业力、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做事的观点就不一样,有了歧见,就有是非,无论如何,你是媳妇,必须孝顺公婆,勤劳家务,敦亲睦邻,节俭朴实,相夫尽礼,教子有方,尊重自己的人格,不说他人长短。万一遇有不如意的地方,也不能拉长着面孔,‘猴子不吃人,样子难看’,这样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误会。以上各点如能切实做到,不但现在是个好媳妇,将来也是个好婆婆。

古今婆媳处不好的多得很,原因就是自私。有的说我从前当媳妇好苦啊!现在对你们这样宽厚,还不知足?像这种观念,不合时宜。好比说,她过去烧柴火煮饭,现在用电锅,不要媳妇上山砍柴,这是时代进步了,那里是宽厚?有的嗔恨心重,认为以前受了多少苦,熬了几十年,才上阶有缺,当了婆婆,如果不好好的威风一下,太吃亏了。还有一种人,对自己的女儿好得很,有好吃的媳妇别想,有难做的女儿没分。这也构成婆媳不和的原因之一。假若她能这样想,我的媳妇是别人的女儿,我的女儿是人家的媳妇,人家虐待她,我心里会难过,我虐待媳妇,别人也伤心。所以说,不管家庭环境好坏,待遇一定要平等,这样彼此间的感情就融洽了。

现在有些年轻的媳妇也太不像话,因为有的在娘家懒惯了,好的不懂,坏的都会。出去打扮的像活妖精,回家就是夜叉婆,也难怪婆婆生气。要想婆媳处得好,双方必须拿出爱心来,倘能相信因果,持斋念佛,保证会使家庭幸福,生活美满。

释了幻法师开示:家庭中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
在城市家庭,婆媳同居一处的情况较少;但在广大农村及乡缜,婆媳关系仍是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环节。

家庭中最容易发生意见冲突的要算婆媳了,婆媳之间常常为了极小的事情而闹意见。若要维持家庭间融融之乐,做婆媳的要公允,要宽恕;做媳妇的要理解,要忍让。婆婆也是做过媳妇的,而媳妇将来也要做婆婆的。做了婆婆,就不应该向媳妇故意寻错处。若遇到媳妇有错误的地方,也应该和颜悦色的纠正她。纠正的时候,不可当着他人的面前使她难堪。

佛陀指示我们,在纠正他人的过失时,要“屏相教诫”,就是要在没有旁人的地方去教诲。儿媳间如果有一时的言语冲突,做尊长的最好不要牵入漩涡。

要防止由隔膜而生误会,婆婆待媳妇,要和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媳妇有不周到的地方,要退一步的想:“年轻人总有点不懂事的”。这样处处原谅她,自然你亲我爱了。此外对于媳妇媳家的父母兄弟,要表示亲热,切不可有藐视的态度。

做媳妇的要易位设想:“我将来也要做婆婆,假如将来有一个媳妇不称自己的心意,我将会觉得怎样呢?”而且婆婆就是丈夫的母亲,当然要和自己的母亲一般,要尽心孝顺奉侍啊。

有些不知理的媳妇常因丈夫家贫穷,工作繁杂,以及人口多,衣食俭朴,而故意做出使人难堪的举动。更有些仗看娘家的势力,轻慢公婆丈夫的。这样的媳妇没有不使家庭决裂破碎的。此外做媳妇的,若有懒惰、奢侈等不良习惯,也足以妨碍家庭的融洽,那都要痛自改正的。

丈夫要妥善处理母亲与妻子的纠纷,做儿子的(或丈夫)当母亲与妻子发生纠纷的时候,对于母亲和妻子应作个别谈话。对母亲一方面应用诚恳的态度,了解情况,沟通安慰、请求原谅。当母亲提起媳妇不好时,应该完全承认过错,使老人家出了口气,而觉得欢喜。对于妻的方面,应该对她表同情,对她解释和安慰,用情爱消去她的怨恨;而且须使妻因情爱的感动,而孝敬尊长。

现在有些人结婚后,背了父母,只爱自己妻子,丢了父母,只疼自己的儿女;你何不将爱妻子的心肠,爱父母呢?疼儿女的意思,疼父母呢?古人云: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则无有不孝。父母有过,儿子当面斥非,背后议短者,此皆不善不孝。

我们只要记着:“要知亲恩,只看自己怎样养儿育女;要求子顺,必先自己做到孝顺爹娘”。这几句话就是了。
妙莲老和尚开示:如何使婆媳之间和睦相处?
媳妇要想:丈夫是婆婆辛苦培养大的,现在将儿子交给我,我应该感谢她才对;要将婆婆当成亲生母亲来孝敬。做婆婆的也要想:人家也是辛苦把女儿栽培成人,嫁到我家来,帮我照应儿子,我也要感谢媳妇才是;要爱媳妇像爱女儿一样。大家要互相感恩。
证严法师开示:婆媳之间
摘自:《静思语》


媳妇对师父说:“我对婆婆已经够好了,但是她仍对我不好。”

师言:“婆婆对你不好是她的事。但是对婆婆好是你的本分事。要知道你的一举一动,晚辈都在看着、学着。既然对婆婆已经好到九十九分,只差那一分,那就给她满分吧!”

公婆应该如何看待媳妇 ?师言:“子女结婚,不是出嫁一个女儿,是多了一个儿子;不是取进一位媳妇,是多了一个女儿。”

婆媳之间的相处之道。师言:“对公婆好,使他心情好不生病,就是为人子媳的福:不顺公婆惹他生气生病,照顾看护哪样少得了你?要互相祝福关怀。到市场买菜,不要只想到孩子喜欢吃的东西,而没想到婆婆喜欢吃什么。凡事要有一分恭敬心。”
蔡礼旭老师讲:婆媳间因孩子的教育发生矛盾,怎么办?
问:我们的婆媳的关系不好不坏,总是为孩子的教育才会分歧。他们以省钱为主,我以未来为主……

蔡礼旭老师答:这个教育我们也不要操之过急。当婆婆公公跟我们方式不一样的时候,有一点很重要,先理解他们还是为孩子好,有这样的心,慢慢地共识就可以达到。假如只是在那里争我对他错,那这个问题会更大。

有一次有一位太太,她的儿子出现一个情况:她的婆婆煮了东西要给孩子吃,孩子正在跟母亲讲话。结果孩子跟奶奶说:“你别吵。”讲了不恭敬的话,然后母亲马上让儿子给奶奶道歉,说:“你怎么可以跟奶奶讲这个话。”结果这个奶奶说:“天气这么热,道什么歉啊?赶快下来吃东西吧。”当下婆婆不理解媳妇是在教育孩子,结果就看到孩子僵在那里不道歉。这个母亲马上走到婆婆面前:“婆婆对不起,是我不对,我没有把孩子教育好,对你不恭敬。”当这个母亲道歉鞠躬下去,她孩子的眼泪掉下来,惭愧。可是你看当下婆婆可以理解到媳妇的用心,她这个躬鞠下去,婆媳之间就比较融洽。
蔡礼旭老师:面对另一半的父母要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去奉
今天我们感恩父母,我们也感恩另外一半的父母。所以面对另外一半的父母,就当作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地去爱护、去奉养。该买什么,看到公公、婆婆,看到岳父、岳母的需要,主动地去买。比方说先生可能工作忙,结果把公公的生日忘记了,这个时候太太先买了公公需要的礼物,然后在那一天问先生,今天什么日子,你知不知道?先生说,什么日子?妻子说,今天是你父亲生日。这个时候先生马上,哎哟!我怎么都忘了!太太马上说,不要紧,东西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好,来,你赶快拿去孝敬父亲。大家想想,当她的先生拿着这个礼物走过去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家庭的温暖?你们的表情都很无辜的样子,显然没什么经验。这个大家不要说,反正我还没结婚。同样的,当父亲忙了忘记了爷爷的生日,奶奶的生日,这个时候我们当孙子的,当孩子的,都能提醒得到,爸,礼物我已经帮您买好了,您赶快拿去给爷爷吧。那爸爸一定觉得这个儿子真贴心、真欣慰,都能够去时时看到家庭里人的需要,适当的关怀,这个和谐、和乐当下就现前了。而当这个先生拿着礼物要去给自己的父亲的时候,他会觉得,我这一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是哪一件事?就是娶了这么好的太太,然后当真的把礼物拿给父亲了,老人家很高兴,哎呀,儿子,你真孝顺。儿子有点腼腆,笑着说,爸,这是媳妇想到的,买给你的。这个爸爸更高兴。俗话说,“儿子孝还不如媳妇孝”。

有个老先生去看病,他的儿媳妇跟着他去,结果儿媳妇怕听漏了医生的叮咛,所以非常仔细地询问,医生也是一一告诉这个儿媳妇。结果就在这个对应的过程当中,旁边看病的老人看到这么细心的年轻人在那里,为自己的父亲了解、关怀,所以就在旁边笑着说,哎呀,老先生,你的女儿真孝顺。结果老先生马上笑得很灿烂,对着大家说,她不是我女儿,她是我儿媳妇。所以儿媳妇孝比儿子孝,更让老人欣慰。
释清净法师:你的儿子叛逆、不听话,是因为你不孝婆婆的恶报
一次,在一个寺院讲课,休息时,一位女居士问:我儿子上高三了,很不听话,不爱学习,我批评他一句,他就恶狠狠地顶我十句,不管当着什么人的面,让我很下不了台,搞得我现在都怕看到儿子。师父,你说我念哪个咒子让我儿子就能听话?

清净说:你念“孝养父母咒”就可以了。

居士连忙问:这个咒怎么念,师父快教我?

清净问:你学佛几年了?居士说:三年了。

清净问:你相信因果报应吗?居士说:相信。

清净说:因缘果报是佛教的基本理念,所谓“如是因,如是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孩子不听话,让你生烦恼,这是你正在承受的“果报”,以此推论,你觉得应该是什么“因”造成的?

居士说:难道是我不听话惹父母生气造成的?可我和父母关系一直很融洽,没有什么问题。

清净问:和公婆关系如何呢?

居士脸红了:我和婆婆关系和不来,好几年不上门不说话了。

清净说:问题就在这里。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你作为晚辈和公婆冷战,令公婆伤心烦恼,你必然收获来自晚辈带给你的伤心烦恼。这就是因果报应,属自然法则,任何人都要遵循这个法则。

居士问:那怎么就能让儿子变好呢?

清净说:回到家向公婆磕头认错,沉痛忏悔,从此作个孝顺媳妇,恶因改变了,儿子就改变了。

居士说:我婆婆为人毛病很多,很难相处,我不能向她认错,更不会给她磕头。

清净说:那也可以。现在你儿子惹你伤心烦恼,你放心,他会得报应的,他的儿子也会如此对他,他儿子的儿子,孙子的孙子也会如此,以此类推,你们家族可能因为你的行为要代代出逆子。居士紧张了:有这么严重吗?

清净说:你既然相信因果,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会不会这样。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涅盘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居士沉默了。

清净说:父母于我们的浩瀚恩德,无与伦比,抚育子女的艰难辛酸,唯天地乃知。公婆把辛苦养大的宝贝儿子送给你做老公,让你有了一个家,为你撑起一片天,你们花前月下浪漫,父母独守空房垂泪。你不知感恩报恩,还抱怨不休,搞得公婆伤心,丈夫为难,儿子忤逆,家族蒙羞。因为你与父母不和,自此代代不和,如果就家族来说,你是家族的罪人;就民族来说,你是民族的罪人。

居士继续沉默。

清净说:你天天诵经念佛,四处朝拜,却不知父母就是家中佛;你对放生的鱼鸟充满慈悲柔情,对公婆却横眉冷对;你走街串巷不辞劳苦积极参加慈善救助活动,对父母却几年不上门不过问。你自称是行菩萨道的佛弟子时,是否心中有愧?你力劝自己的同事一起学佛时把佛法说得天花乱坠,回到家面对处处冲撞你的儿子却束手无策。你逢年过节买来礼品送到家中献给父母,却阻止丈夫看望他的亲生父母;你向丈夫和儿子灌输婆婆的坏话,挑拨人家母子关系,攀比兄弟妯娌,搅乱和美家庭。你忏悔吧,趁公婆还健在,还来得及。

居士泪流满面,长跪不起,发愿回家就给公婆磕头认错。
寂静法师开示:她感觉自己没有什么错,我就知道她必死无疑
记得大约06年,一个居士给我介绍了一位得乳腺癌的女性,希望我用佛法帮助一下。当时她手术后在青岛海边疗养,情况比较不好。我便打电话向她了解生病的情况。

我问,你在生病以前发生什么重大的情绪状况没有?比如夫妻、婆媳、母子、婚外情等?

她回答我,在生病的前一个月,由于婆婆生病,丈夫就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婆婆的身上,对自己关怀少了。她就跟丈夫闹起来矛盾,反对丈夫对他的妈妈所投入的精力,夫妻吵架,关系比较严峻……

我就告诉她,这个病的症结就在这里。有两个:直接的表现为夫妻关系问题,间接表达出来的就是不孝。地藏经上说,不孝父母得天诛地灭的果报。所以我建议她亲自给丈夫认错,给婆婆忏悔,这样有利于她病体的康复。

她说她在青岛,不方便这样做。我说那就打电话吧!她吱吱唔唔,没有答应。说自己想想再说。其实她过去没有接触过佛法,我感觉她对我所说也没有太多的认可。

又一次电话中,我问起她忏悔和认错的事。她回答我做不下去。因为她没感觉自己有什么错。

我听完,就知道她是必死无疑了。确实也是这样,几个月后她就这样带着她的不满与不孝去见阎王了。

从佛法讲,人心中有贪婪、仇恨、愚痴三种毒药,而她不是病死的,是被仇恨的毒药毒死的。如果她懂得佛法,知道今天所讲的这些原理很科学。如果她相信我所告诉她的,她也许不会死,至少绝对可以多活很久,绝对可以延寿!。可是她的面子放不下让她拒绝了自己的生命。她没有给自己的灵魂找到一个活下来的理由。或者,她没有给老天提供一个她活下来的理由。

所以,如果一个人寿命尽了,要想延寿,很简单。就是给自己灵魂、给老天一个活下来的理由就可以了。就好像一个职员要快被公司开除了,他要想留下继续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给公司一个合适的、足够感动公司让公司留下的理由就可了。

那怎么给呢?这就是消灾延寿的超级秘密!

一是:彻底忏悔自己所有的过错。有当事人的就当面忏悔。

二是:发誓不再为自己活了。发誓只要自己活下来,只为佛法为众生而活,为爱一切生命而活,为救苦救难而活。

三是: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佛,生死交给佛,一心念佛报恩,求生极乐世界。

至此,无论什么灾难与恶病,绝对可以消除了!
附:九则古代婆媳关系典范故事
  孝篇【赵妇感火】


元朝有个姓赵的孝顺媳妇。是应城地方的人。丈夫早已亡过了。家里很是穷苦。他就出去给人家帮工。赚些钱来养活婆婆。他遇着了好吃的东西。一定带回家来给婆婆吃。自己老是吃粗糙的饭。他又想到婆婆年纪老了。假使有个不测。家里穷苦。又那里去买棺木呢。于是他就卖掉了第二个儿子。把这个钱来买一口棺木。放在家里。有一天。南邻一个不小心。着了火。这时候、风又大得很。差不多就要延烧着赵家了。他就赶紧扶着他婆婆逃出。可是那口棺木太重了。移他不动。他就大哭着说。可怜我卖去了儿子。才买得来的棺木。那一位帮着我抬出来呢。这句话还没有说完。忽然间、 天上的风转了方向。于是赵家才得保全了。
孝篇【储范织席】
明朝时候。燕王造反。有个姓储名叫福的。不肯跟他一同造反。于是痛哭着不吃东西。这样的尽忠死了。他的老婆姓范。很孝顺婆婆。他哭丈夫的时候。每每独自跑到山谷里去放声大哭。因为恐怕婆婆听见了心里难过。他的守节尽孝的行为。邻舍个个称赞他不错。家里非常穷苦。差不多连生活费也不能够维持。有一天、他到溪水边去洗衣。看见溪旁边有席草生着。就把他采下来。织成了席子。卖给别人。把卖席子的钱来养活婆婆。后来婆婆死了。他就在坟旁边守墓。年纪一直活到了八十几岁才死。自从他死了以后。那溪边的席草。也不再生出来了。
孝篇【赵王辟疫】
明朝有家姓赵的人家。媳妇姓王。他的公公和丈夫都出外了。婆婆周氏听了小姑的谗言。每每虐待他。可是王氏一切顺受。没有一句怨言。恰巧有个女邻舍来给他的婆婆解劝解劝。婆婆疑心是媳妇去叫他来的。就把媳妇逐到他娘家去。那里晓得恰巧瘟疫流行得很大。婆婆和小姑。都染着了很危险的病症。亲戚们都怕传染。不敢到赵家去问讯。王氏得知婆婆小姑有了病。连忙赶回来。在灶前跪着。割下了股肉。煎了汤给病人吃。忽然间听见鬼说。孝顺媳妇头上有一丈高的红光。有诸位神明保护。我们快走快走。以后就一点声息也没有了。于是他婆婆的病。也就好了起来。
孝篇【夏王糟糠】
明朝夏诚明的妻子王氏。是无锡地方种田人家的女子。家里很穷苦。又遇着了荒年。偏偏丈夫出门去了。王氏日夜很努力的纺着纱。织着布。竭力办了好的饭菜。给公公婆婆吃。自己就吃了米糠和野菜来点点饥。有一天、他的婆婆偶然走到厨房里来。看见王氏正在吃着野菜米糠。不禁眼泪出来了。后来王氏享寿到八十多岁。去世的时候。好好的并不觉得有病。家里的人。在梦里恍恍惚惚看见有打着旗、 奏着乐的人。来迎接了孝妇去的。同里有个某贡生。每逢走过王氏门口的时候。必定在他的门外作着三个揖。表示着恭敬的意思。
孝篇【吴冯感化】
明朝吴子桂的妻子冯氏。家里很穷苦。他非常勤俭地奉养尊亲。他的晚婆张氏。常常要辱骂他。可是冯氏依然很和气地听受骂声。一点没有怨恨。四邻妇女。有要约伴来劝解他的婆婆。冯氏把他们阻止了。并且说。婆婆的所以骂我。是因为我不能够顺婆婆的意思。现在你们倘若来劝解。那是表示婆婆的错处。那未免要犯了不孝的大罪名了。吴子桂有两个弟弟。已经都娶过亲了。他的婆婆也很虐待他们。那两个媳妇、就生了上吊寻死的念头。冯氏委婉曲折的劝解了一番。才把他们寻死的念头打消。并且受了冯氏的感化。也格外谨守妇道。那位婆婆因此也渐渐悔悟了。那两个媳妇。为了冯氏有再生的恩德。就把他当作母亲一样的看待。
孝篇【崔唐乳姑】
唐朝有个山南西道节度使。名叫崔琯。他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纪很大。嘴里的牙齿已经完全脱落了。崔山南的祖母唐夫人。每天先梳好了头。洗好了手。就到堂前拜见了婆婆。再上堂来给婆婆吃着自己的奶。所以长孙夫人虽然没有牙齿。不能够吃饭。可是好几年来。依旧是很康健的。有一天 、忽然生起病来。于是家里老的小的。都走到他的房里面去。他就对大家说。恨我没有东西。可以报媳妇的恩。但愿子子孙孙的媳妇。个个像我媳妇一样的孝敬。那就好了。后来博陵地方姓崔的人。做尚书做州郡官的。有好几十个人。论起天下做官的人家来。总要推尊崔家是首屈一指的。
悌篇【陈王堂前】
宋朝陈安节的妻子王氏。供养翁姑。非常孝顺。又能够抚育孤儿。救济同族。所以乡里中人很敬重他。都叫他为堂前。就是慈爱母亲的意思。从前王氏嫁到陈家来的时候。小姑还很幼小。王氏就教养着小姑。到了成年。添备了很丰厚的妆奁。给他出嫁。后来公公婆婆死了。小姑回家。要求分父母的遗产。王氏就把家中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小姑。那知小姑的丈夫把拿了去的财物。全数用光了。王氏又买了田造了屋去安顿外甥。并且教养着他。后来外甥死了。他又抚养教训外甥的儿子。有几家亲眷穷得没有饭吃的。王氏就拿出钱来教养他们。给他们婚嫁。受着王氏恩惠的。竟有三四十个人。后来他的子孙。都能继承他的教训。五代同居。并且个个对父母很孝顺。对兄弟很友爱。在乾道年间。表扬他的满门。
悌篇【少娣化嫂】
宋朝时候。有一个女子姓崔名少娣。嫁到苏家去做媳妇。他的丈夫弟兄共有五个。已经娶了四个嫂嫂。家庭里面很不和睦。每天有拼命和争闹的事情发生。崔氏初嫁到苏家来的时候。人家都替他担忧。可是崔少娣对待四位嫂嫂。很有礼貌。看到他们需要物件使用的时候。每把自己所有的去送给他们。婆婆差嫂嫂们去料理家务的时候。崔少娣每每争先去做。他说、我是来得最后的媳妇。应该格外效劳的。他在嫂嫂没有吃过以前。不肯先吃。他有时听到嫂嫂们的怨言。少娣老是笑着。一句话也不说。有底下人到他那儿来搬弄是非的。就用家法把他们打了。有时年幼的侄儿。把尿流在他的衣上。他也一点没有可惜衣服的意思。这样的做了一年多的媳妇。四位嫂嫂都忏悔了。大家说着。五婶婶是个大贤大德的人。我们比了他。真不是人了。于是大家都很和睦了。
信篇【陈妇一诺】
汉朝时候。有一个姓陈的孝妇。是淮阳地方的人。年纪十六岁的时候。就出嫁了。没有生得儿子。他的丈夫应当出门从军去的时候。托着陈孝妇奉养自己的母亲到老。陈孝妇就一口答应了。后来他的丈夫在外面死了、不得回来。陈孝妇就纺纱织布。奉养婆婆。一些儿没有懈怠。但是婆婆哀怜他年纪太轻。将要把他另嫁。陈孝妇说。抛弃了托付的说话。是没有信。违背了死故的丈夫。是没有义。就要自杀。他的婆婆怕起来。就不敢再叫他嫁人了。他就终身奉养婆婆。他的婆婆活到八十四岁才死。陈孝妇就卖了田地房屋来安葬婆婆。汉 文帝听得了。就下了圣旨。赏给他黄金四十斤。

(文章来源于网络)








    关注 云海潮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