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如何影响人与社会?机遇之琴与风险之弦重磅分享全记录

 

一篇文章看完3小时分享会。...





9月14日,腾讯研究院S-Tech工作室联合浙大心理与行为学系李峙老师团队,在三里屯CHAO酒店举办了一场酷炫的VR心潮研究成果分享会。

S-Tech还有幸请到了北师大博士后丁妮老师、清华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挺伟老师、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马向阳老师、长江学者喻国明老师,就VR如何影响人与社会等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与对谈。

(VR心潮会场)


专家观点集锦


凝视VR:技术、人与社会的交互思索

程明霞 / 腾讯研究院助理院长



腾讯研究院站在腾讯的业务线之外,用相对独立、冷静的心态和立场去看待新技术,我们的问题是:VR真的有用吗?

VR在医疗领域有哪些应用潜力?

腾讯公益“小朋友画廊”和榆林产妇因分娩疼痛而自杀是最近很热的新闻,书中有关于VR如何治疗自闭症和镇痛的分享。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到VR治疗毒瘾、恐惧症,VR怎样帮助老年人保持记忆力和身体活力。VR甚至还会给小朋友植入错误的记忆。

VR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我们选择了社交和教育两个领域。在微信上,我们用语音、文字、表情包、图片去互动,但是当我们以完整的真实主体去虚拟环境里社交会怎么样?我们会跟人保持什么距离?我们会有多大的信任感?我们会不会被孤立?

我们为什么在VR很沉寂的阶段关注它?因为我们发现VR在很多领域有具体的应用和巨大的潜力。

VR未来,机遇之琴与风险之弦

李峙/ S-Tech研究合伙人,浙大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百人研究员



VR带来的三点负面影响:

(1)晕动症

对于为何会产生晕动症,有一种理论认为,虚拟现实可以虚拟视觉、听觉,但无法虚拟前庭感。前庭感应器得到的信号和视觉感受器得到的不一样,大脑无法解读哪个感应器是真实的,所以产生眩晕感。

(2)空间压缩

虚拟现实的空间只有真实感觉的70%。但如果人为放大,你的视觉信息和运动信息会因为不对位而产生诸多矛盾。

(3)暴力行为

暴力场景诱发青少年暴力新闻给,VR的高临境感会使之加剧。而且在VR版的社交软件中产生的暴力行为也不容小觑。

VR带来的五点正面作用:

(1)VR游戏

VR游戏的沉浸感强,并且需要全身心参与。玩传统游戏时会出现鼠标手、劲椎病等一大堆问题。VR游戏不但不会有传统的问题,反而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游戏开发厂商应该充分利用VR的特征去推销产品。

(2)虚拟镜

你可以在虚拟现实当中来感受不同的自我形象。这一应用价值巨大,有研究发现,当一个白人变成黑人的形象在虚拟环境中做一些事情后,他对黑人的印象会明显变好。

(3)离身体验

离身体验能让你跟他人交换身体,通过这种身体交换,有可能让你自己来安慰自己。如何做到?首先让你去安慰别人,VR把安慰的信息内容记录下来,当你需要安慰的时候,这些留存下的信息会进入另一个身体来安慰你。

离身体验还能降低死亡恐惧。研究发现,体验过灵魂出窍的被试,他们对死亡恐惧会明显下降。

(4)眼动跟踪

虚拟现实的头盔显示器有眼动跟踪功能,商家可以获取消费者的眼动数据,不但可以知道他们买了什么,还可以知道物品的哪个属性打动了他们。眼动数据可以为商家提供更专业的信息来指导改进商品。

(5)在VR中永生

这个技术可以把你生前的音容相貌通过计算机记录下来,然后通过VR预测你的语言。你的亲朋好友可以通过VR看到你,和你聊天,你的影像可以给他反馈。这一方法具有人文关爱价值,但它还需要借用AI做进一步提升。

用VR打造未来课堂

李泽宇 / S-Tech特约研究员、浙大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博士



VR教育面临两个问题:技术成本高,以及大家不了解VR概念和使用方法,这两个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是一定能够被克服的。

VR教育有哪些优势?

(1)临境学习

VR可以让你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立体地“看”学习对象。比如,用户可以通过VR进入细胞当中近距离观察细胞结构。VR有非常好的沉浸感,帮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场景,专注度提升,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2)交互学习

只有进行操作,我们才能深入地理解知识。谷歌VR实验室做过一个小实验,让人在VR环境中学习使用咖啡机。这项实验的结果表明,使用VR学习的确比看视频更快。

(3)游戏学习

VR游戏具有自愿参与、明确的目标、及时反馈和强烈的沉浸感等特征,能让我们进入“心流体验”的状态,全心投入于当前活动,忘记周围环境,感觉到时间变慢。如果一个学习者能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他的学习效率肯定是惊人的。

(4)VR数字化教育平台

VR教育的未来,是老师和学生都以虚拟化身的形象来交流。斯坦福大学做了一项虚拟教室的研究,它控制了学生跟老师虚拟的眼动,促进了师生的眼神交流。有研究表明,这种眼神交流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VR:拥抱“星星”的太阳

严晨毓 / S-Tech特约研究员、浙大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博士



对于自闭症这种医学上没有答案的疾病,VR很可能是我们新的希望。

在自然的情境下干预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是不可能的,但VR让这一想法成为可能。有很多科学研究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1)VR环境具有高可控性和安全性

2014年,英国纽卡斯大学搭建了一个仿真的场景,孩子在这种接近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过天桥的训练。9个孩子通过30分钟训练,达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回到真实场景中,他们也敢过天桥。12个月后,治疗效果还在持续。

(2)刺激注意力和个性化治疗

自闭症儿童说话时不与人对视,VR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孩子进入VR世界中和老师交流,头盔上的眼动设备可以检测孩子的眼睛是否离开老师的面孔,如果孩子的注意力转移,老师头部的位置会出现一个苹果。如果孩子喜欢大象,老师的头部就会出现大象,这样个性化的操作,可以提升训练效果。

(3)提升谈话能力和多维跟踪

2013年,kandalaft等人让自闭症患者进入他们设计的系统里扮演一个社交中的角色,并且完成实际的社交任务,辅助医生会在每个训练阶段结束后给患者提出一些建议。

训练结束后,研究者对患者进行语言和非语言的认知测试,发现效果很好。这个测试的结果说明,通过VR训练,自闭症人士对话语的理解能力提高了。患者回馈,他们和人维持谈话的能力提升了。

VR还可以加入多维的跟踪设备,记录眼动、脑电、皮电、脉搏,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给予及时的反馈。这些记录数据还能够给医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这些科学研究的结果振奋人心,但是软件的开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迁移和泛化

过天桥的实验已经泛化到真实场景当中,但是他们能走过这个天桥,另外的能不能呢?

(2)VR技术在儿童身上的使用难度

Oculus公司曾说,这项技术目前还不适合12岁以下儿童使用。

我觉得有必要告诉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新的技术来了,希望大家能够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拥抱它。

感受VR电影: 一场视觉盛宴

丁妮 / 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博士后、影视心理学博士

什么是VR电影?

VR电影首先是电影,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制作方式、制作流程是电影的模式,另外,它运用了VR技术。

VR电影大致可以分为几类:第一,VR实拍电影,如《碰撞》。目前这类电影屈指可数,因为它创作的难度和成本是非常高的。第二,VR动画电影。

我们结合心理学方法做了一些实证研究,深入探讨VR电影与2D电影的差别。

(1)观众注意力

传统电影里,观众看什么是由导演决定的。但是在VR里面,怎么样去引导观众的视线是一个问题,因为VR是全景360度,观众具有选择性。

(2)VR电影通过什么内容吸引我们的受众群体

VR电影里,人们体验到的情绪更多,除了恐惧和害怕,还有兴奋、紧张、心神不宁和敌意。除此之外,相比较于2D电影,VR电影引起的生理反应是比较快的。

差异产生的原因就是VR的临境感,以及VR电影是360度全景视角。

VR/AR:一种具有巨大价值的未来媒体

喻国明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喻国明老师因故出差,无法现场出席活动,以视频形式进行交流
VR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形态,甚至是未来具有巨大发展价值空间的一种媒介形态,在这几个方面都有上佳的表现和发展的巨大可能性。

(1)连接性

它能更好地连接人和现实,人和物,人和环境。人们在VR技术的帮助之下,能够以一种无缝的、沉浸的、在场的种方式进入到一个具体的事件和社会场景当中,这是过去的传播形态完全不能做到的。

(2)把控性

VR能提供一种新型的把握现实、观察现实、认知现实的方式,并用第一人称来看待和追寻社会现实。人们在VR中可以控制自己的角色,既可以作为事件的参与者,也可以作为一个旁观者,甚至可以从控制者的角度来把握和分析现实。这种自由转换和控制为人们把握现实、分析社会提供了可能性,是过去的传播形态和技术形态很难做到的。

圆桌对话



左起:李挺伟

清华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间:马向阳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右边:周政华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VR可怕吗?

马向阳:大会说虚拟最真实,我很认同。现实有三种,第一是我们看到的现实,这是真实的现实吗?错,它是大脑的反应;第二是我们通过语言和文字的阅读,这个现实吗?不,这是拟态环境;第三个现实更恐怖,就是我担忧的VR,VR是一种把现实和虚拟混同的现实。我虽然不得不拥抱它,但是有点诚惶诚恐。

李挺伟:我们面对改变时会有两种感觉:距离和恐惧。人生有两种人生,一个是生活中的人生,还有思维的人生,现在我们多了一个虚拟人生,这种改变本身让我们有距离和恐惧。

新闻的真实性和还原性,是很多人追求的,人们想要体验新闻给我们带来的冲击,比如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我们想要在现场去感受到那个瞬间。

虚拟的大门已经打开,BCC、纽约时报的VR新闻确实带给人新的体验感,对新闻现场的代入感。

VR会不会变成新闻的主流?

马向阳:我不敢预测。腾讯是主流网络媒体,但它还没有VR频道。比较一下AI和VR,AI有很好的商业模式,但VR有吗?

回到这个问题,VR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好的情绪体验。如果将来谁被欺负,我们把欺负他的人挂上去,拿球拍打,这个情绪体验非常好,可能会卖给腾讯的VR频道。

周政华:美国很多媒体都增设了VR人员,AI裁减了大量的新闻人员,带来的效应是完全不一样的。

影响VR新闻普及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周政华:大家认为VR新闻在全球范围内普及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第一,如何让用户接受的消费者教育;第二,如何克服晕动症技术瓶颈;第三,VR的头盔眼镜等硬件成本还是比较高;第四,新闻机构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有一半的人都同意第三个原因。李老师您觉得哪个是最大的障碍?

李挺伟:看技术的发展。我们对VR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眼镜。眼镜只是一个工具,VR未来不会受到硬件的束缚。

谈到商业化的问题,虚拟是不是我们的真实需求?如果是我们的真实需求,技术是双刃剑,用得好会给我们带来效果,但也会带来其他方面的问题。

我们离虚拟现实越近,离梦想的真实就越远

李挺伟:我并不担心VR本身,而是担心未来人对虚拟的追求。未来我们要进入虚拟的人生里面度过真实的人生,这是未来最大的挑战。

马向阳:实际上我们离虚拟现实越近,我们离梦想中的真实就会越来越远,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们的社会把时空压缩了,比如有了汽车以后,会产生很多毫无意义的劳作,微信也是同样的案例。

我们用了很多所谓新鲜的工具,实际上做了很多没有效率的事情,既不会丰富你的生命,也不会带来文化积累。这只是我个人的担忧,希望它不会成为现实。
想观看报告全文吗?

敬请期待《VR心潮》电子书上架!


    关注 腾讯研究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