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笔记】扑朔迷离的“阿是穴”

 

人们对“阿是穴”的名字可能并不陌生,但是,“阿是穴”的具体部位在哪里?共有多少个穴位?它为什么会有这么个奇...



人们对“阿是穴”的名字可能并不陌生,但是,“阿是穴”的具体部位在哪里?共有多少个穴位?它为什么会有这么个奇怪的名字?它又有什么独特的作用?要弄清楚这些扑朔迷离的问题,恐怕还要费一番心思。

说起“阿是穴”,就要提起我国唐朝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孙思邈的针灸医术十分高超,找他治病的人络绎不绝。一天,一位患腿痛的病人前来求医,孙思邈给病人诊断后,为其针灸,用药。治疗了半个月,病人的腿痛却不见好转,孙思邈很是着急。他想,病症诊断不错,用针用药也对,为什么止痛效果不好呢?人身上除医术中规定三百六十五个穴位之外,还会不会有别的穴位呢?孙思邈决定寻找新的有效的止痛穴位,他让病人躺在床上,把腿伸直,一边用手指一分一寸地掐穴位,一边询问病人痛不痛,找着找着,病人突然叫起来:“阿!是,是这儿痛!”孙思邈赶紧一面掐住这个痛点,一面毫不犹豫地把针扎了进去,针灸一会,病人的腿痛减轻了。不料。第二天,孙思邈再在这个穴位扎针时,却不起作用了。就这样扎了好几天,换了好几个穴位,病人的腿痛终于消失了。孙思邈把这个以前没有记载的经外奇穴,根据病人的叫声,形象地称之为“阿是穴”。后来,人们把这种以压痛点而定的穴位统称为“阿是穴”。

“阿是穴”又叫压痛穴、天应穴、阿应穴、不定穴,它不遵守传统医学的经络取穴规则,它在人体表面没有固定位置,随病状、时间而变化多端,也不知道有多少穴位。它的取穴有很大的随意性,但其方便、实用的特点使它被提到一个相当高的地位。而且,现代医学的研究发展破译了“阿是穴”的奇特之处,使利用“阿是穴”进行治疗有了科学的依据。

现代医学认为,内脏发生疾病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疼痛,这种疼痛有时发生在该病器官的临近皮肤,有些发生在与该患病器官较远之处,这种现象叫反射性疼痛或牵涉性疼痛。例如,肝胆病时在右颈、肩部产生酸痛;胃病时在两肩之间出现疼痛;心绞痛时,疼痛放射到左前胸和左臂内侧;输尿管结石疼痛时,反射到腹肌沟区等。反射性疼痛的发现与“阿是穴”的实践不谋而合,表明了内脏与体表之间的明显联系与影响。

另外,常见的腰腿痛和颈肩痛多属于特异性炎症,在这些局部压痛点上存在着某些致痛的兴奋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缓基肽等,从而引起软组织的肿胀、充血、渗出、纤维化粘连、挛缩等,从而引起软组织的损伤及刺激长期存在,就形成慢性腰腿痛、肩颈痛,并常常出现急性发作。一般软组织的损伤大多发生在肌肉的附着点上,也就是多在骨性标志上,但针灸书上的穴位,从循经取穴的原则指导下来看,常常和这些肌肉附着点尚有一些距离,故针灸这些循经取穴位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粘连、变性等作用就比较缓慢,疗效不够明显。如临床上常见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依据循经取穴方法,应以膀胱经和胆经的穴位为主,所取穴位和第三腰椎横突有一定距离,疗效常不理想,如果检查时,在第三腰椎横突确有压痛点,就以“阿是穴”为主,把刺点选在横突尖上,进行捻转提插,往往能取得较快疗效。其他关节附近的软组织疼痛,同样可以用“阿是穴”作为针灸点,一般都能见效。

“阿是穴”虽然是在痛处取穴,但也不是任何部位都能取得,对于危险部位,如胸腔的心、肺,腹部的肝、脾等重要脏器的表面,决不能根据压痛点随便取穴进针,大血管、神经主干处也不能随意针刺,以免发生意外。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上面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谢谢!


    关注 杜呦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