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4200辆的残废炮+铁裤衩,竟是盟军首种重要自行火炮

 

二战期间,美国的自行火炮类武器相较于苏德两国显得有些发力较晚,...



二战期间,美国的自行火炮类武器相较于苏德两国显得有些发力较晚,这倒不是说美国技术不达标,而是由于美国未正式参战前对此类武器的需求并不大,所以才导致了二战前期美国自行火炮类武器的滞后。

美国早期自行火炮还是以半履带车为底盘


直到1941年,在分析了苏德两国将火炮置于坦克底盘上的大量成功案例之后,美国军方才加速了自行火炮的研制脚步,他们的要求是:新型武器要可以为步兵和装甲兵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援,而且还需要有高机动能力,以便和其他兵种形成协同,并要有一定的战场生存能力。
测试中的T32


很快,两辆采用M3中型坦克底盘、搭载105mm榴弹炮和12.7mm重机枪的原型车被制造出来,被命名为T32式105mm榴弹炮武器运载车。原型车基本满足了军方提出的所有要求,因为M3坦克虽然无法与苏德同期主力中坦相比,但在当时的美国来说,M3坦克的底盘防护力相对较好,其正面装甲51毫米厚,最薄处则为12mm,能够防御大部分破片和流弹伤害,而且机动性不差,可以轻松通过欧洲的丘陵甚至是泥泞地区。
经过一些细节改进之后,T32于1942年2月通过了军方审查,并被正式命名为M7式105mm自行榴弹炮。首批的M7由美国机车车辆公司生产,后期因为需求量增大,也有其他公司分担了机车车辆公司的生产压力。M7可以说是盟军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行火炮,在整个二战期间,M7共计生产了4200辆左右,并被大量援助给了英国,“牧师”这个外号,便是英国人给取的(因其机枪手的位置很像一个布道讲坛)。
M7采用7人车组,战斗全重为23吨~26吨,有这个差值是因为早期的M7皆是以M3中型坦克为底盘,1943年以后出产的则改用了性能更优秀的谢尔曼坦克底盘并有一部分增强了侧后方装甲重量,装甲防护水平和负重量皆有所提高。
侧后方被装甲板围起来的M7


但因为M7采用了敞篷结构,所以不管怎么改都改不掉其防护性上的暴露问题,虽说M7作为支援火力不会跟敌方装甲车辆肉搏,但遇到敌机也是够它喝一壶的。
动力方面,早期M7的最大速度为38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138千米;后期型因为随底盘一起换装了新型发动机,速度提高至42千米/小时。这也是M7对美军最大的用处,因为它是美军中第一种使榴弹炮兼具了良好机动性和自卫能力的武器,可以让炮兵迅速转移阵地和跟随步兵或装甲部队前进,比起牵引炮来说是一种质的飞跃。
武器方面,其105mm榴弹炮最大射程为11千米,最高射速8发/分钟,车内备弹69发,除了榴弹也可以发射破甲弹来攻击德军的坦克,但因为这炮的水平比较落后,所以威力一般。而比威力弱更大的缺点就是炮弹只能被放在火炮的两侧,位置相当暴露。
M7一直助盟军战斗至诺曼底战役之后才被火炮性能更好的“司事式”自行火炮取代,但它并没有立即退出战斗,而是被拆除了火炮改装成了装甲运兵车,而且由于M7的顶部相当宽敞,所以其可以比其他型号坦克改装的装甲运兵车容纳更多乘员,深受盟军士兵喜爱。
冷战期间奥地利装备的M7


二战结束后,M7又参加了朝鲜战争,不过因为朝鲜的地形通过性太差,所以M7并无多大建树。此后,美国将大量的M7出口给了土耳其、巴西等国,也有援助给西德和台湾等小弟,在某些地区,其一直服役到上世纪70年代才最终退役,生命力长到和M18地狱猫有一拼。

  点此查看历史文章:  

这5个二战传奇故事从未被拍成电影,但各个都精彩绝伦!

中国导弹的伪装有多牛!近日火箭军这波操作可让老美卫星扎心了!

大败T34/85、征战东南亚50年的美国轻坦,至今越南军队还在用!

谢尔曼坦克的23种涂装和形态,能全认出来算你牛!

此自行火炮只配10发炮弹,3个人忙活2分钟才能打一炮!
——  END  ——
掌上战争,尽在【空中手游】


    关注 空中手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