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21-29)  安东尼奥尼回顾展官方排片表出炉!

 

编者按别的都不说了,先给大家一张正式正规的排片表养眼。另特注:1、排片表以上海电影博物馆官方微信/微博公示为...

编者按
别的都不说了,先给大家一张正式正规的排片表养眼。
另特注:

1、排片表以上海电影博物馆官方微信/微博公示为准。

2、后续对于本次影展通稿、影片、字幕、场地的介绍会陆续推送给影迷朋友。

3、线上购票将于下周一(5月9日)晚上开通【格瓦拉】。

4、上海电影博物馆会员购票有优惠,办理详情请咨询:021-64268666。

5、感谢大家对【生而为影——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回顾展】以及上海电影博物馆的支持。

6、本次影展所有信息解释权归上海电影博物馆所有。
附上福利照片

《奇遇》35mm胶片照
正文引言:
对于安东尼奥尼影片的认知,兴许大多数都是从听说《奇遇》开始。这位警觉、智慧和脆弱的现代艺术家所呈现的疏离语言始终与浮躁喧杂的一切保持距离。这也是我们这次影展筹划的整体基调。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现代爱情三部曲”:《奇遇》、《夜》、《蚀》的文章。



疏离的奇遇

无处安放的爱情

作者/黎小山

1960年,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奇遇》亮相戛纳电影节。观众无法理解这部作品,而评委会、影评人们敏锐地意识到影片在艺术上的开创性,纷纷为影片的创作者们献上赞誉。随后的两年里,安东尼奥尼相继推出了影片《夜》和《蚀》,这两部影片与《奇遇》均聚焦物质富足的现代社会中,人与人情感的隔阂与危机,被称为“现代爱情三部曲”。空寂的场景、缓慢的节奏、在城市中茫然游走的女性,一切仿佛写下了现代人情感荒漠的寓言。
奇遇

“我失去你根本没法活,然而现在我对你已经没有感觉了。”




《奇遇》的出现,对于当时的普通观众来说太过前卫,彻底颠覆了戏剧的传统。

富家女安娜与担任外交官的父亲发生争执后去找男友桑德罗,并与桑德罗和女性朋友克劳迪娅一起乘船前往一座海上小岛。当众人登上小岛之后,他们却发现安娜消失了,这发生在影片的第27分钟。随后大家搜遍了这座光秃秃的小岛,找遍了附近的海域和经过的船只,却没有安娜的踪影。而之后影片的发展却彻底解构了该片成为普通悬疑片的可能性。

随着影片时间的流逝,片中的人物仿佛逐渐忘却了安娜的存在和离奇失踪,海岛上的观光客们照常游玩,朋友们照常谈论着日常琐事和生意烦恼,只有桑德罗和克劳迪娅在坚持寻找安娜,他们却在寻找的过程中互生情愫。传统戏剧的冲突和起承转合被彻底打破了,人物凭空消失,而这部影片带观众走入的是一场经历,一场心灵的困顿。

影片的故事离奇,却又自然而然,遵循的是对人物内心现实的描摹。

女主角克劳迪娅游走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社交圈,她渐渐意识到自己对桑德罗的感情。她迷恋着桑德罗,却又挣扎于朋友之间的道德束缚。克劳迪娅穿着安娜的衣服在小岛上寻找安娜,在化妆间里试戴了朋友的深色假发(克劳迪娅是金发,而安娜为深色发色),这样的细节暗示着她取代安娜位置的冲动。失踪的安娜是这场三角恋中无形的一角,我们总觉得她会忽然出现在小岛、船上,甚至她的尸体浮在海面,如幽灵一般,带给克劳迪娅巨大的压力。当寻找安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处在克劳迪娅和桑德罗之间的道德束缚越来越稀薄,在这片道德的真空地带,克劳迪娅感受到的是挣扎和困惑。在一幢小公寓前,路过的男人们围聚在孤身一人的克劳迪娅身边,死死地盯着她,她落荒而逃,仿佛可以逃离那不受控制的感情带来的道德羞耻感。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想试着沟通,爱情就消失了。”




1961年的《夜》聚焦一对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夫妇一天一夜的日常生活。

吉奥瓦尼和莉迪亚生活在米兰,这天他们探望了患有重病的老友,参加了吉奥瓦尼新书的发布会。莉迪亚独自在城市中漫游。晚间,两人一同参加了在朋友庄园举行的酒会,都试图出轨却均无疾而终。

《夜》中,城市空间成为影片丰富情感和语义的载体,高度纪实性的物质空间,被导演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空间。

影片中大段展现莉迪亚在城市中的漫游。她看到破败的民宅,试图阻止一场斗殴却险些被骚扰,看到年轻人在平地上发射冲向高空的小火箭。她在喧闹的人群中出现又消失,飞机的噪声、警报声反复划过城市的上空。在莉迪亚的漫游中,这座城市无论是荒颓、喧闹、还是漠然,莉迪亚都显得格格不入、无能为力,“这一次不间断的漫游成为一段连绵不断的内心独白,成为‘浮现在她心头的万花筒般的分崩离析的形象世界’。于是,外部世界的绵延与内部世界的绵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1]

影片的末尾,当夫妇俩分别经历了一夜的空虚,在晨光中离开庄园并排坐在草地上,妻子念出信纸上丈夫写给她的往昔的情话。这封信的出现是对往昔爱情的追念,文字中凝聚着无限的温柔和依恋,是对永生之爱的希冀和执念。丈夫却问:“谁写的。”

这是这对夫妇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天一夜,这一夜,见证他们曾经相爱的老友过世,他们惶恐的意识到他们已经不再相爱了,“然而这一天确又包含在日常生活的节奏之中。”[2]

[1]徐枫. 物质现实,一种目光——安东尼奥尼夜的空间设置与调度研究[J].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戏剧. 2013( 2)

[2] D. G. 温斯顿. 安东尼奥尼和无情节的电影剧本[J].周传基、梅文译.世界电影.1980(4)


“人为什么老是问问题?只要相爱,没有必要互相了解,不过那样的话,也许他们已经不相爱了。”




《奇遇》以一段厌倦了的感情开始,《夜》的开头则是出现了一位垂死的病人,《蚀》也开始于一个关于终结的场景。

女主角维多利亚拒绝了男友的求婚,主动终结了一段看似美好的感情,她在朋友的公寓中打扮成非洲女郎手舞足蹈,试图进入一个想象中的陌生世界。在喧闹的股票交易所,激动的人群中,她显的格格不入,这个城市在隔离着她,她也主动地同城市保持着距离。她感受到与股票经理人皮埃罗的距离,然而依然试着和他在一起。

相比《奇遇》和《夜》,《蚀》中的女主角更加积极。

维多利亚搭乘飞机高兴地欣赏云上的奇观,在同新男友皮埃罗纵情谈笑,滑稽夸张地模仿情侣间的“套路”,女主角依然漫游在城市中,但至少这次她是更加愉悦的。影片中展现了二人的不同之处:当皮埃罗的车被醉汉盗走坠入河中,维多利亚惋惜死亡的醉汉,皮埃罗却只关心他损失的新车。两个人试图互相了解,差异并不是两人感情的障碍,一如维多利亚和皮埃罗两次隔着玻璃接吻,亲密、疏离,“这种疏离是为了积极地期望找到尚未找到的理想:新鲜的感情”[1]

凯·穆尔将安东尼奥尼影片中的疏离分为消极和积极两种,不同于《奇遇》与《夜》,《蚀》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具象化的疏离。

影片的结尾是一段长时间的、极具实验性的蒙太奇,这段蒙太奇中,出现的是空旷的城市、侵蚀的流水、迷茫的路人,在这单调、压抑的环境中,我们却并未找到本应出现在其中约会的男女主角,是否二人已经厌倦了这份爱情而不约而同地爽约?我们不妨可以接受凯·穆尔的观点,认为“维多利亚的生活试验已经取得成功,因为她已从充满感情的重复和疲劳的世界上消失。安娜的消失开始了《蚀》三部曲中的寻找,而维多利亚的消失是为了结束寻找。然而,她不像安娜那样独自消失,而是同皮埃罗一起消失。”

[1] 凯·穆尔.对平凡现象的不完整表现——安东尼奥尼电影中的疏离逻辑[J]. 世界电影. 1996(4)
2009年第62届戛纳电影节官方海报致敬《奇遇》


----------------------------------------

欢迎关注上海电影博物馆官方平台

官方网站:http://www.shfilmmuseum.com/

微信订阅号:shfilmmuseum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sfm/

新浪微博:@上海电影博物馆

参观资讯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售票),周一闭馆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595号

交通线路:轨道交通一号线、四号线(上海体育馆站),公交线路43、770、946、957、徐闵线

咨询热线:021-64268666


    关注 奇遇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