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8作者愿匿名审稿?双盲审稿数据全公开

 

一直都有种声音说,审稿人知道我是谁而我不知道对方是谁,这种敌暗我明的感觉很不公平,审稿最好实行双盲制,客观公允。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

经验
| 文献
 | 实验 | 工具 | SCI写作 | 国自然


作者:麦子

转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勘误
在10月4日的文章《群星闪耀,盘点上个世纪中最具影响力的25位医生》中,误将“ #16: Mahmut Gazi Yasargil (1925-)”写为“ #16: Mahmut Gazi Yasarigil (1925-)”,经热心读者指正,特此勘误。

一直都有种声音说,审稿人知道我是谁而我不知道对方是谁,这种敌暗我明的感觉很不公平,审稿最好实行双盲制,客观公允。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

近期Nature做了一项调查,却发现只有1/8的作者希望审稿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而且提交给双盲评审的文章接收率更低。这项调查结果在第八届国际同行评审大会上报告。

这太出乎意料啦!跟以前的剧本不符啊喂~理论上,单盲评审可能使审稿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出有偏倚的意见,包括对研究者的国家、民族、性别的偏见,却对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学者非常nice。双盲就没有这个担心啦~

2007年有一项发表在Behavioral Ecology上的调查发现,实行双盲同行评审的杂志会发表更多女研究者的文章,不过一年之后有人对此结果发出了质疑。另外,2013年又有一项调查,4000多名研究者中有3/4认为双盲评审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双盲审稿受欢迎度出于意料
说起来,双盲也有难处。杂志会给一个指导清单,帮助作者消除自己的信息,例如没事别提“我们之前发现了XXXX”,还有注意移除一些文档的元数据,但研究者们表示,几乎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匿名。

挪威奥斯陆大学的音乐研究者Alexander Jensenius在博客中写道:“如果要抹掉我和合作者们的所有痕迹,那这文章貌似也剩不下什么了。”的确,大家都是一个圈子里的,审稿人有时候一看这文章就知道是哪个组的,你越有名,就越无处可藏。

一家叫Conservation Biology的杂志,从2014年就开始实行双盲评审了,但据杂志编辑,帝国理工学院的Mark Burgman说,有近半数的稿子都能让审稿人猜中作者。不过,接受双盲评审也说明,你在努力尝试消除评审过程中的一切无意识的偏倚。

2013年开始,NPG(自然出版集团)开始在旗下两家杂志设立双盲同行评审的选项,它们是Nature Geosience和Nature Climate Change。2年后,Nature报告说只有1/5的作者选了双盲,比编辑们期望的少多了。然而当NPG打算把这个选项扩大到它所有杂志时,研究者们又齐声说“吼啊!”

这么纠结,所以你们到底选哪个?
看新鲜数据怎么说
刚结束的同行评审大会中,NPG的Elisa De Ranieri为本次调查做了报告,展示了2015年三月至2017年二月之间,25家Nature牌杂志的106373份提交稿件的数据。只有12%的作者选择了双盲同行评审。
这其中,头牌杂志Nature的稿子有14%选择了双盲评审,最多,其他“姐妹杂志”则有12%,而开源的Nature Communications只有9%。
数据同时也体现出潜在的对国籍歧视的担心。约32%印度作者和22%中国作者选择了双盲,而法国只有8%,美国7%。
此外,把通讯作者的机构根据2016年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的排名进行分级,没那么著名的机构选择双盲也比著名机构要高。
*机构分级:THE排名1~10名为第1组,11~100为第2组,101名以后为第3组


通讯作者性别之间的差别则不明显,De Ranieri说这倒令她吃惊不小。
内环为女性,外环为男性


Burgman怀疑,选择双盲评审的人之所以少,可能是作者们担心被反噬吧。他说,“有种观点是说,如果你要求双盲,说明你有所隐瞒。”他猜这可能是女性没比男性更喜欢双盲的原因。

不过他还认为,如果像Conservation Biology那样把双盲作为标配,那就最好。“我们收到的稿件种类和数量都没什么变化,不过确实收到了非正式反馈说这样很好。”

如果你选择双盲是指望能提高成功机会,那看看Nature这份报告你可能要失望了。选择双盲的稿件,最后只有8%送出去进行评审,而选择单盲的有23%(送不送审是由编辑决定的,他们知道作者的信息,在做出决定前也知道作者的选择)。
内环为双盲,外环为单盲


评审完被接收的稿件,双盲者有25%,单盲者有44%。这当然与稿件质量相关。
内环为双盲,外环为单盲


所以,选择双盲的情况多见于更权威的杂志、某些特定国家以及不太著名的机构。然而选择双盲者与较低的发表成功率有某种蜜之联系。报告者没有给出更多的分析和讨论。

好像不想承认“选择双盲是因为有所隐瞒”或不够自信,但这个尬联系真是如鲠在喉。或许真如Burgman所说,全都双盲就不尴尬了。你怎么看?
本文统计图由报告数据生成


参考资料:

1. Few authors choose anonymous peer review, massive study of Nature journals shows | Science

2. Analysis of Uptake and Outcome in Author-Selected Single-blind vs Double-blind Peer Review at Nature Journals | Peer Review Congress


欢迎投稿

tougao@helixlife.com.cn

合作微信:helixlife6


    关注 解螺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