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的信心,我用照片翻开北京城

 

孙小鱼,90后,住在什刹海。...

京是一座神奇的城市

每个人都有他的故事
我叫孙小鱼,90后,住在什刹海

----

----
我叫孙小鱼,90后,杭州人。租住在什刹海,跳下去游过泳。为我热爱的这座城市,约集了52张照片。


这是我生活在北京的第5个年头。

前4年,在海淀的大农村度过。那里有书的味道,可以跑去听激动昂扬的课,也需要蒙头学习的刻苦儿。

然而,如果你坐上4号线,转辗6号线,去到北京城,或者到三里屯,看过别样的拥堵和夜夜笙歌的繁华,你就会同意我的话了。

住在北京这几年,我对这座城市原来的规划越来越感兴趣。

毕业后,我在什刹海,租了一间平房,这里挨着钟鼓楼、离几座有名的王府,都很近。
图|冬天的什刹海 摄影|王莫申


下棋、遛鸟,每天都能看见老北京人生活的状态。这是了解北京文化的关键所在。

我的房租也就3000。在这片住的,既有富甲天下从不露面的四合院主,也多的是住大杂院的工薪阶层,许多饿了么外卖小哥就是我的邻居。

所以北京城好玩,就在它什么都能容得下。单以什刹海为例,这里有游泳的、钓鱼的,划皮划艇的。我已经跳进北京最大的游泳池游过泳。

如果住在天通苑、望京、或者燕郊。你没法很好去了解这座城市。

离开学校的一年里。我去了一家公司,给这公司提交了一个北京摄影笔记本的品牌策划方案。

一年52周,拍摄能代表这座城市的52张照片。但是没多久,公司迁往广州,这个方案搁浅了。

我考虑了一阵,决定自己跟朋友一起完成它。决定做了以后,我们就开始拍摄和寻找照片。

一开始,团队就是我一个人,后来有个摄影师加盟。

我们先确定要拍的范围,北京标志性建筑,能找到故事的地方,选定52个地点。再定下照片的总体风格。

然后,一边自己拍摄,一边在网上搜寻符合标准的照片。

这个过程中,终于知道摄影师有多么耗体力。

我们感受到了很多东西,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一扇窗。
“汪芝麻胡同”的老奶奶


我很喜欢北京的胡同,胡同也最能代表北京,我们决定到胡同去拍,就走到汪芝麻胡同。

那是去年冬天,我正走进这条胡同,被鸟儿叫声吸引了,发现一面墙后面,树上的鸟特别多,足有几十只,城里一次看到这么多鸟,很罕见。叫声特别好听。似乎鸟儿的心情也很好。

我驻足在那里,旁边有个老奶奶,看我一直站着就跟我聊天。我说,鸟儿叫真好听。她说,我跟这鸟儿很熟呀。

老奶奶在这里居住很多年,特别和蔼可亲。她跟我说,这的鸟儿,春天的时候,吃这几棵榆钱树上的苞苞(种子)。可到了冬天,就没的吃了。北京已经不种庄稼了,到处建楼房,它们找不到食物。

我就每到冬天,在这几棵树下撒很多玉米粒,附近的鸟儿每年这时来吃,所以跟我很熟。

老奶奶说的是京腔京韵,慢慢悠悠娓娓道来。

我听了这些话,心里特别温暖,这是我在任何一座城市没听到的,有浓重的生活气息。

图|汪芝麻胡同的树 摄影|孙小鱼
“高楼党”的潜规则
开始的时候,我原本以为,拍摄和约集52张照片是很简单的事,我微信里就有很多好友。

但是后来发现,好照片确实很难找,普通照片我们无法选用。于是,我们就在网上查找,向专业领域的人探求。

在网上搜寻过程中,我们结实了很多摄影达人,尤其是喜欢高空拍摄的——高楼党。

高楼党是指那些为了拍摄优美照片,爬到高楼上,架起相机。找好角度,俯瞰拍摄的人。有些人在那待着就很爽。

早些时候,这些人拍摄后,往往喜欢把拍摄地点公布出来。结果呢,再去拍的人就发现,那个机位被封了。很多大厦管理者拒绝高楼党爬上去,怕出危险。

后来,高楼党成员就有个不成文规定,不管在哪拍,位置不能暴露。尽管如此,爬楼还是要克服很多困难。保安经常会抓,抓到有的还被送到派出所。

这仍然挡不住,北京热爱摄影的“高楼党”。我们收录的一些照片,就出自他们之手。有位很厉害的摄影师。他为我们拍了一张白塔寺。

图|俯瞰白塔寺 摄影|天泽
白塔寺在北京很有名,它是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主持建造的。这里原来被私搭乱建的平房遮的严严实实,很难拍摄全景。最近这些年,虽然清理了,但却难以找到制高点。

为了拍这张照片,他登上那附近,京城有名的“鬼八楼”,一般人根本找不到这样的位置,那里很恐怖。

“高楼党”还有一个共识,他们鄙视那些搞危险动作的极限摄影者。他们不是真正爱摄影,只是为了装。没有审美的装不好玩。

52张照片中,收录了“高楼党”几张独家照片,因为北京不断有新的建筑,容易形成遮挡。一座新楼建起,有些角度,位置既成绝版。
洲际酒店拍三里屯


北京是一座以堵车闻名的城市,车水马龙的夜景不可错过。我们选择了三里屯太古里的一条街,想拍这里堵车的情景。要拍就必须登到高处。我们仔细观察了一下,最适合的高位竟然是洲际酒店,靠北侧的房间。

可是,怎么进去呢?这时,一个朋友出现了。他家在北京,人在英国留学。当时正好回京,租住在洲际酒店。

我们和他一说,他就把洲际酒店的房间,延长了一天。弄了两张房卡,给我们用。

为了拍这张照片,我们先后换了两次房,酒店都还配合。后来我们到了顶层餐厅,觉得这里最合适。当然,没有房卡也进不去。

因为顶层不能把玻璃窗打开,而玻璃会反光。我们就弄了好多衣服,遮住镜头周围的光线。才拍下这张照片。
图|三里屯太古里的夜 摄影|宋英宁


这52张照片,每一张都是辛苦拍摄得来。我们把它做成了北京摄影笔记本。这是我们从西到东翻开北京城的故事。我们打从心底爱北京。虽然我是一个从南方来的姑娘。

如果你一样热爱北京,对这里文化感兴趣。有什么想和我们交流或咨询,欢迎联系。微信:yanqingsun1717。
 图|北京摄影笔记本
徐杭,作家,人在北京的故事主编

纯北京爷们,寻访天地,纵览东西


后记,我们也支持过这本笔记本。今年春节和群友凯瑟琳田逛胡同的时候,在大石作胡同拍摄的。
本文转自公众号:人在北京的故事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原文链接
 




 北京人文地理

微信号:bjrwdl

传承北京历史文化

文化活动|北京情怀|逛胡同


    关注 北京人文地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