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人下的展览

 

“十二铜人像那边有山有水,是十分自然的状态,与我展览的主题‘返回自然’十分契合。”李嘉辉如此解释选择在十二铜人雕塑负一层举办展览的原因。...



“十二铜人像那边有山有水,是十分自然的状态,与我展览的主题‘返回自然’十分契合。”李嘉辉如此解释选择在十二铜人雕塑负一层举办展览的原因,他是汕头大学艺术学院12级创意产业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

◆◆◆


5月5日到5月9日,十二铜人雕塑的负一层将有一场名为“图像面向”的论文研究成果展,展览将以摄影图像的方式呈现“传统美学与中国现当代山水图像的关系”。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划者与负责人,李嘉辉坦言展览是毕业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展览布局)


在学习“现代艺术批评”的课程时,老师曾让学生选择一名新水墨画家的作品进行分析,李嘉辉觉得很有意思;再加上对摄影的热爱,他由此产生把毕业作品做成一系列作品研究的想法。

“绘画在前,摄影在后。观看是必定受知识和经验影响的。”李嘉辉解释了他的研究成果。他提到,在中国,摄影作为一门新的视觉艺术媒介,会受到中国人原有的知识和信仰的影响。而蕴含中国传统美学的山水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视觉思维经验,它的观看方式必然影响着中国摄影的创作形式。

据了解,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画意摄影成为摄影的主流类型,但风格过于重视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感和题材视觉的面向方式,而没有表现出“摄影”这种媒介本身的特性,也就是说,“以形写神”的形式挪用并不能很好的表现中国传统美学。到了近代,传统美学在图像的显现正在寻求一种自我的解释方式。
◆◆◆
具体展览将以摄影的发展史为脉络,以一些摄影家的典型作品作为代表,让读者通过观看摄影作品感受“传统美学”在“古代山水画”中的表现形式和在“现当代风光摄影”中表现形式的异同。

为了让观者不只停留于欣赏名家图像的层面上,而是把图像与‘传统美学’结合起来,“我会在每幅作品的下面都加上一小段说明性的文字,另外会印刷一些相关资料做成小册子的形式放在展览地点,便于有兴趣的观展者深入了解。我更想要的是形成与参展者的一种沟通与交流,而不是说单纯地‘看’。”李嘉辉说。
(“影画合璧”:将绘画和摄影融为一体的作品)


“不过当把地点确定在十二铜人下面的时候,还是遇到挺多困难的。”“最重要的就是电的问题没办法解决,因为正常的展览我们是要求要有很多灯光的,但是那个地方是没有电的。”李嘉辉说。最后在导师的建议下,李嘉辉决定直接利用自然光,“运用自然光线融入到展览环境。虽说少了些修饰感,但更突出是在自然中‘发声’的特点。”
(十二铜人负一层)


通过研究传统美学和现当代山水图像的关系,李嘉辉希望“对传统美学的传承不应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摄影作品应该融入更多的精神内涵”。

记者:欧阳媛 陈洁玲

编辑:李维康

微信编辑:肖润秋

-订阅汕青手机报:加15815169747飞信好友-
-汕青微博:@汕大青年-
-微信号:STU_Youth-


    关注 汕大青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李嘉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