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大师石挥:演员如何才能抓住观众

 

表演大师石挥谈创作!...



在古希腊时代,每逢有节祭的时候,当地的土民都要做一种仪式,或舞蹈,或歌唱,这就是戏剧的起源。”这种最原始的演剧可谓为“自我演剧”,因为没有表演技巧,没有舞台,同时更没有观众,所以不用“抓住观众”。后来就有了变动,而产生出一种所谓“戏”一类的东西,演一些侠义英雄的事迹,观众也渐渐地有了,观众席是高搭于四周,好像今日的运动会的看台,那时候的表演完全注重在大动作与高声呐喊,而大动作与高声呐喊的目的就是要“抓住观众”。

自有舞台以来,观众席由旷野移入屋内,由高看台变成低座位。舞台由平野广场搬到屋内高台,因为受了剧场与舞台的限制,所以不能表演“万马奔腾,人山人海”一类的戏了,而“抓住观众”的方法也随之变更,台上也添了背景,挂上幔幕,自然高朗的声音与阔大的动作仍是主要条件。自光影被搬上舞台以后,便给予舞台以生命,以时间,因此更有助于“抓住观众”了。

说到戏剧的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藉各种艺术为表现手段的一种综合艺术了,它把诗歌、文学、音乐、舞蹈、光影、建筑、绘画、雕刻……都溶①在一个舞台上,演员只不过是占全部艺术中的几分之几而已。戏剧是一种动的艺术,而戏剧艺术所以能动的主线却完全操在演员手里。但是在刚一开幕时演员无须使舞台活动起来,因为当时观众的情绪完全贯注到欣赏各部门的艺术上面,他们会交头接耳地说:“布景很好,道具不讲究,色彩很调和,光影不够强,表现的时间不真切……”这种情形是必然的,也是一刹那的,又可称为剧场中的一种变相的骚动,但是时间可以克服他们,用不着演员耽心②,待观众静下去以后,演员就要担负整个戏剧活动的责任了。

演员是推进戏剧在舞台上活动的主人。第一,演员应该知道如何能使观众明瞭③这个戏剧活动,注意这个活动,否则会立刻被观众摒弃的,所以演员要设法先“抓住观众”,然后再把观众送到戏剧活动中,使他们也成了戏剧演出中的一份子,这样可使观众很直接地了解剧情与接受刺激,所以演员在舞台上必须“抓住观众”,在演出的过程中要一贯的“抓住观众”,闭幕后更须永远的“抓住观众”!

观众不是像小孩一样的听任你的指挥与摆布的人群,观众不是简单的组织,观众从来不受演员的欺骗,观众对演员最亲切,最体贴,明瞭这几个要素是演员演剧的基本条件。
“抓住观众”的方法很多,用声音,用情绪,用动作都可以,有时可以利用布景,道具,灯光,效果,化妆……但是切记不可用鬼脸,大声呐喊,或是做一个滑稽动作,那是最要不得的东西,那是戏剧艺术中最下流的,虽然有时候做一个鬼脸可以抓住观众,但站在艺术立场来说,实在是要不得的!

第一印象(The First Impression)的好坏,是一个演员能否抓住观众的先决条件。所谓第一印象就是演员在舞台上最初与观众见面的一刹那。如果我们仔细的分析当时观众对你的心情,是复杂的,是多方面的,明白点说,观众在当时绝没有功夫④来欣赏你的演技,他们先要看你的服装如何,化妆如何,更把你与剧中人分开来谈论,就好像当我们看嘉波⑤的茶花女时一样,在嘉波给我们第一个镜头时,我们会不约而同的说:“这是嘉波,就是那位神秘女郎!”但是把玛格里特给忘掉了。所以演员在才一上场时应该给观众一个时间来容他们欣赏,然后再开始演戏,但这是自然而不是造做的,并不是先要你站在台上来一次时装表演然后再演戏。
《茶花女》剧照


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候需要演员一上场就说话,剧情不允许你给观众一秒钟的欣赏时间,在这时候“抓住观众”的手投⑥看来是比较难的,实际上是更容易的,更收效果,因为剧情开展使观众需要你上场,需要接受你的刺激,所以上场后即使高潮的演技来抓住观众,不给观众以一丝的休息。

第一印象是抓住观众的一个绝好的机会,失之而不可复得,那以后的演戏会觉得费力,观众对你也感到不亲切。你应该在未上场以前见予观众的情绪加以分析与估计,明瞭他们的需要,“千万不要死守着排演时的成规”。尤其是上场的时间要精确的计算切实,节奏要紧凑,上场的时间,上场的力量,上场的心情恰恰是观众所需要的,这样你会立刻抓住观众。被你抓住以后的观众是对你同情的、关心的、亲切的,并且最奇怪的是他们会服从你的心情,他们会随着你的呼吸而波动,连神经也与你发生关系,脉搏、肌肉无一处不受你的支配,因为你是挚诚的,不欺骗,你给他们力量、刺激、启示、解答、满意与回忆,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没有给他们失望!

这样观众就被引入戏的活动了,他们也成了戏的演出中的一份子,了解剧情是直接的,接受刺激是真切的,如果你有了这群观众,你的演出已经有了一半的成功了。千万不要失去他们!

人类的欲望是永不能满足的,需要的程度是随着时间与环境而增加。观众更是怀着更大希求的人群,他们的欲望程度更来得苛求,所以你最初给他们的力量与刺激,在相当时间以后就失去了效果,必须以新的力量新的刺激,以后还要以更大的力量更大的刺激给他们,否则,一贯平衡的演下去必遭观众抛弃而失败!
△石挥(左二)


还有一个最大的事件不可一时或忘的,就是你给观众的力量与刺激,要使他们感得“满意”,但不可“满足”,永远不给他们以“满足”,使他们觉得你的演技并没有全盘托出,一定还有更美妙高超的演技将要表演,虽然你的表演已经使他们“满意”了,但还不够,而你却在质与量上要留下一些使观众无从捉摸不着边际的渴求与期待,这种效果是伟大而玄妙的。当你在场的时候,观众不希望你下场,当你不在场的时候观众时常希望你上场,在散场后脑海中所留的印象是悠远而深刻,这是一种超然的成功,至上的演剧艺术!

当然每次演剧就有每次的创造,抓住观众的手段也是每次不同的。不要以为你最满意的那一手,每次都拿来用,轮廓、地位、外形是可以相同的,而情感、节奏、力量绝不相同!

在场上继续表演的时候,千万不要把“排演”与“表演”混在一起,“排演”是由导演计划地,安排地指导你在(干)什么是什么神情,说到那一句台词走到那个地方,什么时候坐下,什么时候立起来,你与其他角色之间是什么关系,互相的动作如何,地位如何。在“表演”时则不然了,你的面前是观众,没有导演,“剧的生命”已经由导演交给你了,你不能向观众说:“我坐在这儿对不对?”每次创造后即是已成的作品,绝没有导演或任何人来上台给你改正,所以演员在“表演”时只须记住“排演”时的地位、主要动作、情感、台词、主要节奏就够了,其余的小动作、情感、声调、节奏是随着剧场中的空气的高低而不时的导换,这样会和观众打成一片,为观众所拥护!

为了讨好观众,而把导演所交给你的剧的生命与灵魂打碎毁灭是最要不得的演员!该记得莎翁曾为了一个演员做了一个奇特的表情而博得满场喝彩,当时要自杀于该演员之前的一段故事吧!

“演员不能抓住观众就不能称为演员,就不要上台演剧,也不能上台演戏,抓住观众先了解观众,对‘心理学’不了解的演员无从了解观众,演剧不是容易事。”

观众究竟是感情的,动作声音只能供给他们视觉上与听觉上的刺激,用情感才能真的抓住观众的内心。能使他们忘了一切,觉得你是那一刹那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你们所做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除了你,别的再也惹不起他们的注意,那才是真的成功!

* 本文原载于《中国公论》,第1 卷第5 期,1939 年7 月25 日;作者署名毓涛。这篇文章在杂志的目录中题为《演员如何抓住观众》,正文题目为《演员如何才能抓住观众》。

*图片来自网络

注释:

① 即“融”。

② 耽心,同“担心”。

③即“明了”。

④即“工夫”。

⑤嘉波,今译为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1905—1990),1936 年曾主演乔治·库克导演的电影《茶花女》(Camille)。

⑥手投,疑为“手段”。

石挥谈艺录:演员如何抓住观众


作者:  石挥

主编:李镇

出版社: 后浪出版公司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页数: 528
装帧: 精装
丛书: 石挥谈艺录

姜文:


我深深地感觉到,石挥在演戏的时候,有非常强烈的享受……尽管演的是不同的人物,但是他其实很会抓所谓戏的那部分,也就是人失控的部分,而人失控的部分往往是暴露本质的时候。


李镇:


和姜文呼应一下,我认同他的观点:石挥的表演实际是全程控制的,完全清醒的。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够在清醒的状态下表现人物的失控状态,因为他进入了角色的灵魂,他懂得如何去毫无破绽地表现人物该有的所有心理和生理反映,他不是自然主义的,而是高度技巧的,进入到化界的高度技巧。事实上,哪怕是人物下意识的面部抽搐,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归结在两点:1、石挥能够理解和挖掘人物,靠的是阅历、悟性和洞察力; 2、石挥又擅长把他对人物的理解有效地、直击人心地,同时又毫无破绽地呈现出来,他认识和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极其出色。

【延伸阅读】
只知喊戈达尔大爷,祖辈的遗产我们究竟发现了多少?
他这一辈子,认真地活过,清醒地活过......勿忘石挥!
《石挥谈艺录(一):把生命交给舞台》
《石挥谈艺录(二):演员如何抓住观众》
《石挥谈艺录(三):雾海夜航》


    关注 拍电影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