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远:人工智能可以独立创作艺术吗? 未来简说

 

计算机的艺术作品你打几分?...





人类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一直以来是人工智能无法超越的。但随着算法的不断发展,Google的人工智能系统与艺术家合作办了画展,微软的小冰出版了诗集,人工智能的创造能力真的如我们想象的一样贫乏吗?艺术家任远和你分享他的探索。


 用编程探索人类的未来

 
大家好,我是任远,曾经是一个设计师兼程序员,现在多了一个艺术家身份。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是一种跨界,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用融合这个词。

我从小喜欢数学和画画,后来接触到编程就开始用编程去融合这两者。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编程是一门技术。但对于我来说,它更像是一种语言。能够比自然语言更精确表达的一种语言,通过它可以建立逻辑关系、数字世界、物理交互甚至是人工智能。

我用编程做了很多实验,探索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受到了很多启发。2013年我有了一个新的计划就是探索人类的未来,在这期间我学了很多哲学、物理、科学、人工智能等等知识,我完全用代码编写了一部影片,记录了整个探索的过程,它的名字就叫做《人类等于科学》



整个探索的过程也是对自己世界观的刷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人类进化的探索,在十九世纪中叶,当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揭示了人和动物来自于同一个祖先,当时是有很多人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慢慢地接受了这个事实,我们不再像以前那么神圣,都是和大自然其他物种一样,经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

当人工智能出现的时候,我们又开始担忧,会不会有一天人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类是通过繁殖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想过,难道只有人和人生下来的才是我们的后代,而我们亲手创造的事物就不是人类的后代吗?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我脑海里思考,人类是整个进化历程中的一个过渡产物,是某种更高智能的祖先。


 
把计算机当做伙伴
在创作完这部作品以后我又创作了另外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我和计算机一起完成的,一起定义规则和建立一些我们想要的结果。在编写的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随机函数,在程序每次运行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结果。作为一个比较喜欢美的人,追求美感的艺术家,我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最满意的结果,所以就把这个作品输出了一百部,希望能够从中挑选一个我最满意的结果,但是当我在输出到九十多部的时候,仍然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这个时候我开始有点抓狂、有点着急,因为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待在家里面就是搞这个事情,但是结果还是没有找到一个我想要的结果。这个时候我就站起来,倒了一杯酒,也给计算机也倒了一杯放在它旁边。我说兄弟呀,帮帮忙吧,给个机会,给我输出一个好的结果。其实在这个时候,我心里面其实已经很释然了,不管它给我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都完全可以接受,为什么非要去为难它呢,既然说把它当作伙伴,那么我就应该为它去做些什么。



我们人类创造了很多机器、很多产品,去服务于我们自己,来满足我们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能为它们去做些什么,不停地去研发人工智能,研发各种各样的技术,去满足我们人类的利益,同时我们又在担忧,会不会有一天,它们会取代我们。这在某种意义上,算不算是一种自私呢。也许我们可以学会放手,这样可能人和机器共生的环境会更加美好。



后来我把这个作品命名为《1101010》,这个名字不是随机生成的,《1101010》是一个二进制代码,翻译成十进制就是214,214的意义就是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之日,这部作品的整时长也是2分14秒。它完全是一个巧合。在创作完这部作品以后,我又做了《play》这个作品,我内心已经产生了一些变化,开始把计算机当作是我自己的伙伴一样,一起去玩耍,一起去嬉戏,就像两个小孩子一样,一起捏着泥巴,去捏成我们想要的形状,把这些点点滴滴最后拼合成了这部作品。


 计算机基于人类审美创作艺术作品 
在和计算机合作的过程中,我也开始希望它能够越来越懂我,能够有越来越多的思想。所以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计算机是否可以独立创作出绝世佳作,或许通过大量的随机生成在未来的时间点偶然出现这个结果,但是这绝非易事,而且概率是非常非常的小。

既然是绝世佳作,它就应该有一个审美主题。如果这个审美主题是计算机的话,它有可能跟人类的审美是不一样的,所以判定这个绝世佳作的审美主题应该是人类。后来我也创作了一个作品叫做《诗立方》来还原这个想法,程序在初始化的时候会自动生成八首诗。用户可以通过这个界面,去选择你认为最喜欢的那一首,选择的越多,说明这首诗越适应这个环境,程序每隔10分钟执行一次进化算法,会从这些诗集里面随机挑选两首诗。挑选的规则就是它的适应分数越高,那么它被选中的概率就越大。当挑选出两首诗以后,再把它们进行杂交跟变异,生成新的两首诗不断地这样去执行程序,最后生成新的八个种群。



在这个作品有一些文字是大家不认识的,因为这个程序初始化的时候是基于一个世界编码库,里面会有各国的文字和符号,如果全部都是中国人去审美它的话,有可能最后生成的中文诗集,如果是其他国家的人,有可能就会生成他们国家的诗集。如果是外星人的话,有可能它就会生成外星人符号的诗集,所以这个就是完成基于一个进化论的方法去渐渐地逼近那个结果。



这个作品也是完全是基于人类的间接审美让计算机生成作品。在未来,我也是希望能研究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去把计算机当做一个小朋友一样去培养它,教它学习知识,学习文化,学习艺术,让它了解这个世界。然后再去设计一些传感器,让它跟整个物理世界产生交互、产生深层的需求、产生一些物质的交互、产生自我思想,那么或许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它就会涌现出自我意识,从而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我想把它培养成艺术家,允许它不想走我给它设计的这条路,它有自己的想法,有可能最终会成为一个音乐人,或者是科学家,或者是老师,这可能就是我未来想做的一件事情吧。



Q:您的作品的视觉部分跟音乐是一个完美的配合,是先有了视觉的部分,还是先有了音乐的部分,哪一个是作为先决条件和你提到的规则?

A:这个其实不是绝对的,可能有些作品是我在做音乐可视化探索的时候,它会有先有音乐,然后再基于编程去基于这个音乐的数据去生成视觉。然后有一些作品是我想表达一些什么东西的话,我可能会先去设计一些视觉,创作一些东西,然后最后再结合音乐,再组合成这样一个作品。我的所有的作品,全都是基于程序,去分析所有的声音的音轨,然后根据音轨节奏变化,自动让这个视觉去产生节奏变化

Q:人的创作跟机器本身的创作,他们可能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A:目前的技术而言,其实大多数机器还是在做一些替代人劳动方面的重复工作,即使有一些智能的话,其实也是基于机器学习,去进行模式识别,真的要是让机器人能去创作,它其实还是得需要去像人一样,它有一些文化底蕴,那么这样的话,它就必须得跟物理世界接轨,那么它处在一个物理环境里面,它就会去适应人类,去了解文化,自己学习。那么有了这样一个知识结构跟文化底蕴以后,它有可能就会涌现出自我意识,它有可能就会成为各种各样职业的人,能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计算机参与创作的艺术作品你打几分?

1、10分,极具未来感,科幻!

2、6分,也就及格水平,刚入门的艺术爱好者

3、3分,看不懂

4、0分,机器不懂什么是美

想知道未来五年的生活
看看他们怎么说 




    关注 创客星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