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楷书名家之“钟繇那些事儿”

 

我们先从钟繇开始分享。为什么是钟繇呢?因为他是中国楷书的鼻祖。但也有人说了,中国的楷书又不是他发明的?不是有个王次仲吗?



#书法时间#公号计划开始梳理一下中国历代楷书名家和行书名家,附带搜集和整理相关书家的作品、临习技法、书家书论、名家临习、书家故事等。希望通过这一梳理,形成比较清晰的以书体为核心、以作品为半径、以书论、故事为背景的知识体系,从而加深对经典书法的理解,培养自己的书学气质。



我们先从钟繇开始

为什么是钟繇呢?因为他是中国楷书的鼻祖。但也有人说了,中国的楷书又不是他发明的?不是有个王次仲吗?其实,王次仲也不过是将当时复杂费事的隶书改造成简便易行的楷书而已,是否真是他发明也未可知,毕竟一种书体的形成,不是一个人能成就的。

钟繇那些事儿

大家都知道钟繇那个故事,说是他向韦诞借阅蔡邕练笔秘诀(其实是蔡邕《熹平石经》中的一张底稿)而不得,只好在韦诞死后掘墓获取,最后成为楷书大家。这个故事真假不得而知,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的是,钟繇为得到笔法可谓寝食难安、不折手段,也说明笔法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性。

有几个小故事,可能很多人也知道了,但这里重复一下,我会专门集成一个“钟繇学书故事”分享给大家。

钟繇从小就喜欢写字,也很虚心地向别人请教写字的方法。但是,据说他家里很穷,连买纸的钱都没有。于是,白天,他用小木棒代笔,在地上不断练字;晚上,他用手指代笔,在被子上不停地练字。怎么写?手指为笔,被里为纸。日复一日,被里都给划破了。据说,他上厕所时也在思考书法,想得出神,竟然都忘了出来。这样不分昼夜地苦练,终有所成。可见功夫真的是不负苦心人。

《力命表》
传说,钟繇小时候就聪慧过人了。有一次,他曾与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钟繇的相貌,便对钟瑜说:“这个孩子面相富贵,但是将有被水淹的厄运,请小心行走。”结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过桥时,钟繇所骑的马突然惊慌,钟繇被掀翻到水里,差点被水淹死。钟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话应验,便越来越欣赏钟繇,供给他钱财,使他专心学习。哈哈,学习也是需要资本和投入的,书法尤其如此。虽说纸墨笔砚花不了几个钱,但日复一日、长年累月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也不是不一个小数目啊。

钟繇的影响

钟繇“楷书鼻祖”这个名字不是盖的。后来很多有成就的书法家,都是从他这里偷师的。王羲之自然也是学过钟繇的,他模仿过很多钟繇的小楷。之后的王献之、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都在书体创作上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可见,钟繇的牛是有证据。

钟繇之所以这么牛,是因为他不仅善写当时(汉魏时期)正统的篆书和隶书,而且还对楷书的发展做出了钟繇的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这里的“钟王”,是指钟繇、王羲之,他们当时对书体的变革和探索,也算是中国书法史上一次有益的创新吧。钟繇所处的时期,正好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钟繇继往开来,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他能适应时代潮流,善于学习民间出现的新书体;另一方面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与钻研。

《牧田丙舍》
钟繇的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唐代书法家和书学理论家张怀瓘曾在《书断》里这样描述钟繇:“元常真书绝世,乃过于师,剐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这个评价也是够高的。

当然,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南朝刘宋时人羊欣在《采古未能书人名》中曾说:“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所谓“铭石书”,就是指正楷,“章程书”是隶书(也叫八分书),“行押书”则是指行书(很多人总以为行书是唐楷之后才出现的,其实不然,这里按下不表)。其实,钟繇写得最好的还是楷书,《宣和书谱》评价说:钟繇的楷书“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他把汉隶、史游的草隶、张芝的今草、刘德升的行书等多种笔法,都吸收运用于楷书之中;而且将楷书的各种笔法,如折股钗、屋漏痕、拨灯法、悬针、垂露、敛锋等,都熔为一炉,真可以说是“备尽法度”,这对后世楷书笔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大概是梁武帝对钟繇书法的评价。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如此多的评价,说明了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钟繇的代表作

钟繇现存传世作品主要是小楷,代表作有《贺捷表》、《荐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等。

钟繇的小楷,在书法史上影响深远,历代精于小楷的书法家大多钟爱其小楷,比如明代的祝允明、王宠等人。可惜的是钟繇小楷无墨迹传世,目前所见的基本都是刻帖,由于年代久远,屡次捶拓,再加上自然剥蚀,很多笔画之间衔接的空隙越来越大,失去了原有的一些风味。启功先生曾在《论书绝句》中明确指出过这一问题:“明人少见六朝墨迹,误向世传所谓晋唐小楷法帖中求钟王,于是所书小楷,如周身关节,处处散脱,必有葬师捡骨,以丝絮缀联,然后人形可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这些留存的刻帖中领会到当年钟繇书写时的风采。而其中最能打动我的,却是他那自然天成的书风、古雅脱俗的格调。

书法时间微官网收集和整理了不少有关钟繇的作品赏析、临习技巧、书家故事等好文,长按下面这个图片二维码,即可快速进入“钟繇”专题。



日后你也可以在公号输入“钟繇”两字看看有没有更新的文章。如果您认为阅读这些内容有益处,请点个赞。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