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晚我想和你谈谈

 




在文章开篇,我要先跟大家安利三个小故事。 

故事一
故事一
故事一
1「主人公是90岁高龄的“小野二郎”」
「小野二郎」这位已踏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家,90岁了,却做了80年的寿司!被誉为日本“寿司之神”、“世界上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小野二郎」几乎一生都在捏寿司,他的专注令人感动,这一份看似单调乏味的工作几乎耗尽了他的一生。

 
在纪录片《寿司之神》中,「小野二郎」说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想要成为大师,简直如苦行僧般修行。”如何体现?回顾老人家的一生,在细节上体现比比皆然。
?『食材选购』:为了做好寿司,必备的鱼、虾和米,「小野二郎」从来只购买最好的食材。不仅选用最优质的,连做法也采用古法,希望让每种食材能在最美味的理想时刻提供给客人;
?『制作过程』:每做一份寿司,从醋米的温度、腌鱼的时长,再到按摩章鱼的力度,都要亲自监督。虾子和章鱼的处理需要时间,章鱼需要手工按摩,肉质才能更加细腻鲜美,而不是像橡胶一样的口感。对于寿司,「小野二郎」总是保持着一种“执拗”;
?『全力专注』:为了这份工作,「小野二郎」几乎没在家休息过一天:早上5点从家出门,晚上10点回家,甚至他的儿子长时间也见不到他;

「小野二郎」用他始终如一的职人精神给我们阐释了由艺入道的业者初心: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我继续积极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人知道巅峰在哪。我依然不认为自己以臻完善,爱自己的工作,一生投身其中。
故事二
故事二
故事二
2「主人公是55岁男神“王津”」
最近,一个名叫《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在朋友圈里炸了锅。片子播出后这些普通的故宫工作人员们,瞬间成了“网红”!这些庞大藏品历经岁月的磨蚀,有可能被蒙尘、被虫蛀甚至破碎成片难以辨识。人们看到的国宝熠熠生辉,其背后却是一双双“补天之手”将其重新复盘,使之涅槃重生!
其中钟表组修复师傅——「王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6岁进入故宫文保科技部钟表组,修了39年钟表文物。没有换过工作,工作室也没有搬过家。《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有一个细节,王津背着手站在参观钟表的人群中,望着橱窗里他花费了大半生修复的钟表,对着镜头说了句,“有点心疼。”这些钟表在展示时是静止的,只有王津知道,钟表上弦之后,它们动起来仿佛灵动的精灵。在王津看来,修复钟表是一件修身养性的活,必须要耐得住寂寞。有的时候,对于别人得一个小小的缝隙没有什么,但是匠人就像天生的处女座,不允许有任何瑕疵。

 
一般来说很多人会认为,这些文物修复工作者,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们有价值。但其实价值是双向的: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当中,这些工匠们跟它的交流,对它的体悟,他们也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我想,这才是现代中国的工匠精神——不遇良工,宁存故物!
故事三
故事三
故事三
3「主人公是54岁“王向明”」
钟表,作为计时工具而被创造出来,用分秒不停歇的转动来宣告永恒的逝去。钟表,更是作为记录时间的载体而存在,时刻标识着昨日与今天的交织与重叠。今天这位来自“寺库网”的钟表鉴定师——「王向明」,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集大工于精巧”。
「王向明」从事了手表行业四十余年,手表故障现象五花八门,甚至有到了“灵异”程度;王老师曾经接修了一只艾美手表,这只表的故障表现为:静止不佩戴时,走时准确,只要一上手佩戴就走慢,走慢程度无规律可言。但是,要是把这只表戴在右手上,却没有问题。这是之前从未遇见过的故障,另王老师非常费解。经王老师透彻分析后表的问题渐渐浮现,也找到了解决方法,走慢的故障随之消失。修这类故障手表,不能盲目的去拆,要先做仔细观察,逐步排除各种可能性,首先依靠手表理论,然后再用设备检查,剩下的就是修理经验了。

 片子中的一段话发人深思:“每一个瑕疵都逃不过我的眼睛,在工作上不能出现疏漏,不能出现假表,我觉得人生的理想是最重要的东西。我是王向明,我在寺库,我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 

 
放上链接,你们自行感受一下↓↓



国外有寿司店老人保持“执拗”创作自己的美味、现也有钟表文物修复者是因为匠人、匠心有所成就。伟大的人特征大抵都是相似的:他们有着认真的态度,一心提升自己的技艺,固执、坚持己见,最后还要饱含热情,他们都是完美主义者。

互联网时代让一切变得高速却浮躁脆弱,这位执守匠心的钟表鉴定师带来的“正人·正品·正思”却得以如钟表般传承、永存。


    关注 互联网那些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