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些在文艺青年道路上越来越远的人

 

我们之中总有这么一群人梦想着诗与远方,却忘记了自己眼前的苟且,甚至要求他...





我们之中总有这么一群人梦想着诗与远方,却忘记了自己眼前的苟且,甚至要求他人来完成自己的苟且,左手一本诗,右耳听着民谣,在路上感叹着社会的庸俗而向往那自由的追求。

“瓜子,花生,啤酒,来麻烦让下脚”

“麻烦来包泡面”





(在这里重新解释下文艺)

文艺,文:文学,文化 艺:艺术

文艺的开始意味着人类的文艺复兴,文明重新进入了新的层面,我们重新去发掘,在哲学、社会学上产生了更加伟大的人格,将一切事物以新的层面进行精神表达,将人从一种历史,宗教,地域,民族等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文艺最早的兴起是14世纪——17世纪欧洲起源的一场文化思想运动,给人类带来了一场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我们称之为文艺复兴时期,人类由此从中古时代,进入近代,在我们现在人眼里那个时代犹如蒸汽朋克一般的科幻,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一大批的大家由此而生,在沉重而又黑白的历史中,增加了第一笔色彩,从而世界变得鲜活,在到近代,郭沫若,鲁迅,泰戈尔等一大批文艺前锋又给予我们一本本的厚重,在这文明的台阶上,文艺是残忍的,如同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一般。





记得有一年在外地,自己的一些工作原因身边有许多的“文艺青年”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世界观,怎是一个“作”字了得,当初朋友推荐了扎西拉姆多多的《小蓝本》给我,觉得不错推荐了下,第二个星期聚会被拉去时人人一本小蓝本,再猛的一看,边框眼镜,帆布鞋,女生们的长裙,男生们的衬衫,人手一本一模一样的书,这简直是要被文化吞噬了一般可怕,像是希区柯克的电影里才有的场景,大家都是无限的文艺腔,讨论着如何去青海,去西藏走一段净化心灵的旅程,真的是净化么?我是在这多民族文化浓重的青海长大,曾经也问过藏族的朋友,来到高原来到藏区可以被净化么?而我们的答案是一致的,这么多年,在这距离天神最近的地方也从未感觉自己有过超脱与净化,该吃吃该喝喝,闭嘴听话,低头赚钱。后来,问了许多文艺青年,“为什么想去青海,想去拉萨?”而大多数人的回答让我目瞪口呆大概意思是:“你看过张小砚的书么?《走吧!张小砚》,让我理解了人生不止是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我也只能点头又无奈的置之一笑





文艺是如此的厚重,我们又有什么资格给自己加冕这厚重的让人无法撼动的词汇,自誉为文艺青年,给自己贴一个貌似高大上与别人思想不同的标签,却在自身没有生活能力的情况下,追求不切实际的梦想,固执,痴呆,却又爱好文化艺术,综上所述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做一个因果关系:爱好文艺,所以不会挣钱,穷,因此而痴呆。话严重了,也便是如此。

大多数的文艺青年都超过了真实的去理解艺术,理解文化,从而也扩大化了自己的浪漫主义情怀。浪漫主义也好,情怀也好,艺术也好,这些东西本身是没有错的,而他们却将这些视为一种幻想,更有甚者将生存视为粗俗,所以这就是你问你妈要钱的理由是么?生活往往是粗俗而又精致的,鄙夷了粗俗这种行为其实很可悲,因为忽略才无法感受到本质的精致。



也许他们看到了诗与远方,却没能理解其实远方等待的依旧是对你的抨击和苟且的人生。



其实大多数文艺青年,都不会拿笔写字,文案也仅限于微博,拍照永远只是简单分割法的LOMO滤镜连糖水片都算不上,却依旧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执着着自己那并不庸俗的人生,加油!

“瓜子,花生,啤酒,来麻烦让下脚”

“麻烦来包泡面”

咔嚓

一个人的旅行,我来了!





推荐书籍:《文化苦旅》余秋雨

来来来,看看你爸爸那个年代的文艺青年在路上都干啥


    关注 什线轱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