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吃油才安全?

 

集合权威专家,探究养生真相,规避养生误区,引导健康生活。...



点击求证关注原创
吉报出品•求证
jlrbqiuzheng


怎么吃油才安全?

by 小编董杰

概览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油可谓中国饮食的重中之重:提香、增色、营养。但近期有文刊载英国《每日电讯》提出,科学家称植物油做饭可致癌;还有一则说法:说猪油如何如何好,这下弄得大家不会吃油了。有读者和微友向《求证》栏目提出,请专家求证怎样吃油才健康。

本期嘉宾


马萱钺: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吉林省营养学会理事长、吉林大学医学部教授

孙    莉:主任医师、长春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巡讲专家、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    青: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

观点提要
传言求证


  • 植物油做饭可致癌?——不可信
  • 猪油是个宝儿,食用它好处多多?——多数人不适用
  • 植物油or动物油谁更健康?——营养不同,各种油应搭配或交替食用
  • 食用油压榨or浸出哪个好?——取决于后续的精炼工艺
专家怎么说


  • 食用油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酸,人体70%的脂肪酸来源于食用油
  • 脂类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类营养素
  • 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和深海鱼
  • 适量控制脂肪摄入量
  • 慎食反式脂肪酸
  • 清淡饮食,少吃油炸、烧烤食物
  • 不要只吃一种油,动植物油搭配食用



油有啥营养?

食用油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酸,人体70%的脂肪酸来源于食用油。由于心血管疾病、肿瘤以及癌症病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增加趋势,人们对脂肪往往存在一种偏见,甚至有些“谈脂色变”,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对脂类的功能和代谢缺乏正确的认识。

【求证】马萱钺:脂类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类营养素,是人体必需营养素之一,它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构成产能三大营养素。脂类能提供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和α-亚麻酸。因人体不能合成这两种脂肪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此外,脂类还能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并促进其吸收。

李青:脂类是细胞膜和各类生物膜重要组成成分,可保证细胞膜、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一个健康成人体重的 14%~19%是脂肪组织,它保护着脏器。皮下脂肪组织能维持体温恒定。脂类还是构成大脑、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并与人类的生育能力有重要关系。如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受损,以及肝、肾、神经和视觉等多种疾病。

 【小贴士】油类中主要含有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是家畜肉和乳类的脂肪,还有热带植物油(如棕榈油、椰子油等),其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可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但如果饱和脂肪摄入不足,会使人的血管变脆,易引发脑出血、贫血、易患肺结核和神经障碍等疾病。

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二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和深海鱼。其作用能调节血脂、清理血栓、免疫调节、维护视网膜提高视力、补脑健脑、改善关节炎症状减轻疼痛等。膳食中不饱和脂肪酸不足时,易产生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病,影响记忆力和思维力,对婴幼儿将影响智力发育,对老年人将产生老年痴呆症。膳食中过多时,干扰人体对生长因子、细胞质、脂蛋白的合成,特别是ω-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过多将干扰人体对ω-3不饱和脂肪酸的利用,易诱发肿瘤。


动植物油哪个更好?——搭配食用更营养

【传言】:“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菜,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食用动物油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求证】马萱钺:动物脂肪和植物油类是膳食中脂肪的主要来源,两者在脂肪酸的构成上差异较大。动物性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一般约含40%~60%的饱和脂肪酸,30%~50%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很少。相反,植物油中,除可可油、椰子油外,饱和脂肪酸仅占10%~2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90%,并富含亚油酸、亚麻酸和维生素E。总体而言,植物油类的营养价值要优于动物脂肪。

李青:植物油和动物油各有所长,正确的吃法是植物油和动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不同植物油的脂肪酸构成不同,其营养特点也就不同。因此日常生活中应经常更换植物油种类。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能量的摄入与消耗严重失衡,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大幅攀升。于是胆固醇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似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都是胆固醇惹的祸,其中动物油“罪大恶极” 。直至现在,人们普遍接受了少吃油、少吃肉,不吃动物油的生活理念,更有甚者竟然不吃油。但研究证实,油脂类食物的摄入过低,会导致消瘦,红细胞易破碎、消化功能不良、出血性脑卒中多发等问题。

另外,植物油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也可能成为心血管病的元凶,特别是植物油高温烹调产生的氧化产物,包括反式脂肪酸,对健康危害很大。同时,油脂在高温下产生的醛类等小分子物质,很大一部分都会随油烟挥发出来,对呼吸道产生刺激性,长期吸入对肺部健康不利,因此大家做饭时要避免过高温度,并使用通风设备。


压榨和浸出哪个好?——取决于精炼工艺

【传言】:浸出油不安全,是用“化学药物”把油“拿”出来的,有“药物”残留。

【传言】:土法榨油更好,天然营养、无污染、无添加剂,是绿色健康安全的食品。

【求证】李青:所谓压榨油,通过物理压榨得到,浸出油是通过有机溶剂将油料中的油脂浸提得到,无论通过哪种工艺得到的食用油都必须精炼,符合国家食用油卫生标准后才可食用。

马萱钺:浸出法是利用油脂和有机溶剂相互溶解的性质,将油料中的油脂萃取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加热汽提的方法,脱除油脂中溶剂。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油料残渣中的残油降低至1%率以内。以大豆为例,浸出法比压榨法的出油率要高50%。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种榨出来的毛油里面都有什么成分。经过精炼后的油脂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而粗榨出的毛油里除了甘油三酯,还有一些其它的组分:游离脂肪酸、磷脂、油料渣末,以及在种植、收获、晾晒、储藏等各环节可能带入的多环芳烃、黄曲霉毒素及农药残留。

食用油是否安全,不在于前段制取是否是压榨还是浸出工艺,主要是由后续的精炼工艺决定的。我国的国标对于食用油的外包装必须标明制取工艺,是为了给消费者以知情权,并不意味着两种制取工艺在食品安全上有差异。


怎样吃油?——听听专家怎么说
  • 李青表示,不同食用油脂肪酸构成不同,其营养特点也不同。食用时应注意:
    1、根据各种油的营养成分和最佳食用方式区别对待;

2、动植物油根据比例都要摄入;

3、控制食用油摄入量,量上减半,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血脂、体重正常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5克,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降到20克;

4、搭配使用,不要单一的只吃一种油,动植物油搭配食用,不同种类的油轮换食用,搭配高端食用油,如红花籽油、橄榄油、野茶油、核桃油、山茶籽油等。

  • 马萱钺建议:
        1、适量控制脂肪摄入量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份合理膳食中三大产能营养素占总能量的比例分别为:蛋白质10%~15%、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55%~65%,成人脂肪摄入量不宜超过总能量的30%。但目前我国城市居民脂肪摄入量已超过总能量的35%。

2、慎食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不是天然产物,是油脂氢化过程中的产物,如人造黄油。故西餐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近期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时可使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

【小贴士】:反式脂肪酸被誉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主要来源是部分氢化处理的植物油,在蛋糕、饼干、速冻比萨饼、薯条、爆米花等食品中使用比较普遍。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2015年6月1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将在3年内完全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

3、清淡饮食,少吃油炸、烧烤食物

油炸食品影响健康的原因有三;一是能量过高,可能引起肥胖。如将100克面粉做成馒头或面条时,所含能量约360千卡,而将100克面粉制成油条时,含能量高达620千卡。二是油炸富含淀粉的食物,如油炸糕、油条、薯条时,易产生有害物质丙烯酰胺。三是高温能使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产生多种聚合物,损害肝脏。

烧烤食品除污染空气外,还可导致寄生虫感染,烧烤过程易产生苯并芘,苯并芘和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公认的两种强致癌物。故油炸、烧烤食品偶尔品尝尚可,经常光顾不宜。





集合权威专家,探究养生真相,

规避养生误区,引导健康生活。



·END·


本期策划 刘怀 于宁 董杰 宋育欣

往期精彩回顾:

滚蛋吧,肿瘤君!

谁都不是“吃素”的

酸酸碱碱说体质

掰开揉碎说酵素

心梗急救那些事儿


    关注 求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