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亲眼见到,我觉不会相信建设石河子的人们曾过着这样的生活······

 

我走过许多地方,也见过许多生活的艰辛。可在石河子军垦第一连看到的从前军垦战士的生活足迹,最是触动我内心的柔...





我走过许多地方,也见过许多生活的艰辛。可在石河子军垦第一连看到的从前军垦战士的生活足迹,最是触动我内心的柔软!
《城事》之

历史篇


如果说军垦博物馆给予了我一次对石河子建城历史的震撼,那么今天在军垦第一连,则是让我经历了一场心灵精神的洗礼!



短短一个星期,我以为自己已经将石河子的历史了解的差不多了,而当今天在军垦第一连看到军垦战士曾居住生活过得遗迹,真实的站在那个艰苦的环境中时,才能切身的体会到石河子这座城市来得是怎样的不容易!
怀着对老一辈军垦战士的敬仰,我在解说员的带领下,缓缓迈入了军垦第一连的大门。从解说员处得知,军垦第一连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9军26师77团3营7连的防务驻地。

1950年3月,176名官兵奉命来到此地开荒生产。当年公开黄170亩地,开挖了20

多个地窝子,修建了干打垒的食堂和工房,挖掘了三个涝坝,形成了一个集生产、防务一体的居住区。



听着解说员抑扬顿挫的声音,仿佛我已经回到了那个豪情满怀的垦荒岁月。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尊高大的“拓荒者”雕塑像。细看雕像,虽是满脸的沧桑却有着炯炯的目光,那是一双充满着对革命的执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的坚韧的目光啊!



在军垦第一连里,最撼人心魄的便是那“天下第一犁”的人工雕像。虽是穿着厚厚的棉衣,仍能清楚的看出,粗粗的绳子深深地勒进垦荒战士的双肩,他们双脚沉沉的踩在荒地上,用人力代替牲畜的劳动力,一寸一寸,在荒地上开垦、耕作,用汗水浇灌着炙热的砂石。



看着雕像,似乎能听到他们正“嘿哟、嘿哟”的拉着木犁向着荒原、向着远处走去······

看着一座座军垦战士曾住过的低矮的地窝子,心中阵阵酸楚,闭上眼睛幻想着他们正围坐在一起唱着军歌,时而有人会被身边的战友抬起来打着“夯”。

在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机、没有通讯设备的生活环境下,老式的木犁铁铧,搭建的陈旧的帐篷等演绎了一场场“屯垦战歌”。



因为老一辈军垦战士的奉献,才有了石河子今天的万倾良田。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田、碧绿棉田,还有那青翠欲滴的葡萄庄园美景。

石河子人民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的牺牲和坚持换来的,如此,石河子人,小石又有什么理由不深深的热爱这座城市呢?!



今天的石河子市是从“军垦第一连”走来的,是从拓荒的岁月里走来的。目前石河子市人口已发展到70万人,耕地已达到300万亩,农业生产总值接近整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四分之一,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棉花、粮食、肉食、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名扬海内外的“番茄酱之乡”、“彩棉之乡”、“中国美利奴军垦型细毛羊之乡”、“蟠桃之乡”等等,都是改革开放后从这里诞生。



如果说,“军垦第一连”是新疆兵团战士屯垦戍边的缩影,那么,今天石河子市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正是当年兵团人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精神最好的历史印证。这个印证,让所有来过石河子的人都可以通过“军垦第一连”得到一次思想的洗礼。



如今,“军垦第一连”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了大批的青少年和各界人士参观。现在,特别是那些已回到内地的上海、山东、河南的支边人,返回新疆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到这里重温垦荒的艰苦岁月,寻找当年青春质朴的情结,让兵团人的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如果没有来到石河子,我永远不会知道并理解兵团人这种伟大的精神品格!如果没有来到石河子,我的心灵思想不收有如此巨大的震撼改变!

很庆幸,我来了,并且将坚持走下去,寻找石河子更多触动人心的魅力!

《城事》专题,一天一期
历史、地理、文化
经济、教育、生活
六大篇章
全覆盖、大纵深
跟随一衡的脚步,来发现石河子的魅力吧!
明天,他会去哪里探寻石河子的历史之美?
后续精彩  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 


【霸王餐来啦】吃鱼就是免费才过瘾!自助鱼火锅,我只喜欢江边鱼宴!


38元碳锅鸡|人生太匆匆,害怕还未活过就老去


爆红火锅小龙坎进驻石河子北泉镇,这里有一篇美女诚意测评,或许能帮到你!
石城网报

石河子本地权威媒体



直播|故事|新闻|社群


    关注 石城网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