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R月度精要(2016年4月):资助方如何反观自己?

 

资助机构应该经常反观自己,我们不能只是问申请机构,“你们要解决什么社会问题?”,也不能只是质问对方,“你们的项目设计逻辑不够清晰”。...



亲爱的伙伴:

2016年4月,我们在上海、广州两地共举行了三场同辈咨询活动:

2016年4月6日,陈一心家族慈善基金会,在那些可持续和有效果的项目中,我们做对了什么?

2016年4月8日,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和平台资助策略梳理;

2016年4月28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优才计划策略梳理;

同辈咨询活动必须在私密且坦诚的环境下进行,讨论过程和详细内容不宜公开,此处根据参与者的发言要点编辑研讨精要,以飨读者。

1.资助机构应该经常反观自己,我们不能只是问申请机构,“你们要解决什么社会问题?”,也不能只是质问对方,“你们的项目设计逻辑不够清晰”。我们应该用同样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机构,自己的项目,“我们要解决什么社会问题?”,“我们的项目设计逻辑是否连贯?”,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贡献者,也才能对申请机构有更多的同理心。

2.工具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说的。我们有了不少成熟的工具和方法,比如利益相关方分析、尽职调查、逻辑框架、战略制定和回顾的方法等等,这些工具和方法,照着做就会有收获,对机构、对项目都会有作用。但经常的情景时,我们都了解,都明白,但仍然不去用。

3.我们都知道制定目标很重要。如果我们尚不清楚目标,能够制定目标这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目标。比如说,我们下半年的目标可以是: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机构的工作思路和策略,从而制定出合适的目标。

4.社会问题,只有众多社会力量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如果一家机构的目标是要成为行业最大、行业最好,那么在无形的心理上,他会不自觉的去排挤他人,不乐意与别人分享,不乐意与他人合作,这对解决社会问题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基金会在做资助决策的时候,可以问一问对方,还有谁在做类似的事情,在解决共同的社会问题,然后看一看对方的反应。

5.资助官员的一个常规工作就是蹲点,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领域以及自己的合作伙伴建立真正的理解和合作。当然,这并不是说,要蹲点1到2个月,但半天或者一天经常是不够的,2-3天比较合适,2-3天之后资助方和执行方的隔阂才开始打开,那个时候才开始真正的对话。

6.基金会应注意多向受助机构学习。当基金会在制定资助战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自己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清晰的情况,而一些受助机构,一些和你合作的机构,他们可能已经对社会问题,对一些重要的战略问题已经有一些思考了。基金会如果更加主动、更加系统地向受助机构学习,可能会获得不少意想不到的收获。

7.很多机构包括基金会应该适当地放下对筹款的焦虑。资源是跟着目标走的,等机构把愿景、使命和核心业务弄明白了,资源自然回来。向资助方说自己缺钱,这恐怕是最无效的筹款方式。这么说,并不是为了介绍一种筹款的策略,而是本质上非营利组织应该把核心放在为服务对象带来改变上。

8.对服务对象有基本的接触和了解,这是任何一家非营利机构无法逃避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自己所提供的服务对不对,是不是对方所需要的。

9.任何一家基金会的资金总是有限的,只能出资资助有限的机构做有限的项目。而社会需求是广泛存在的,因此在有限的项目中,探索同类社会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模式,是所有资助者都应该考虑的事情。

10.当很多NGO向基金会诉说,自己的需求主要是钱时,可能是基金会调查需求的方式不对。通过问卷、访谈和工作坊,很难了解到真正的需求。我们应该去使用其它方法来了解需求,比如通过分析那些发展得比较好的NGO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可能才能真正了解初创NGO需求。

11.项目管理有基本的原则,但也会有不同的特性。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基金会资助的项目,私募基金会资助的项目、公募基金会的项目,都有其不同属性。不同的资助方,应该在共性的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出服务自己特性的项目管理逻辑,从而实现筹资-资助-再到筹资的封闭逻辑循环。

12.要想做成一件事儿,一是要动员与这个事儿最相关的人——即最终受益者,如果他们中都没有人愿意动,需要再考虑一下这是我们想做的、还是真的需求。二是要了解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分别是什么,仔细了解后,要考虑目前这个解决方案在哪些方面、何种程度地满足了这些不同的诉求。一石多鸟会增强这件事的可持续性,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创造这种状态,而不是回避不同参与者的其它诉求。

13.如果组织的定位是在细分领域的领先者,那么在很多时候,肯定是孤独的,否则也难以被视为领先。当然,也不用担心自己走得太快,一定会有伙伴能跟上。

14.基金会已经制定了长期目标的成功指标,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还需要对每个指标设定阶段性的里程碑。比如可持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对于一个城市地区几所最好的学校联合起来做的项目,和一个偏远农村村小做的项目,可持续指的是一个意思吗?同一个项目,一年后的可持续和五年后的可持续指的是一个意思吗?

15.一个非常成功的资助案例的确值得好好分析,其中也一定有可以带给其他项目启发的地方,但是不能用这个项目作为标尺,来衡量其他项目的成败。

16.关于是资助项目还是资助机构,我认为不存在这种争论。我们首先是关心这个机构要做什么事,带来什么变化,再来看它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需要匹配什么能力和资源。不存在单纯关心一家机构发展成什么样,它的员工成长为什么样。

17.非限定性资助并不是一定要把钱用于组织发展,它强调的是把决定权交还给被资助伙伴,相信他们能够判断这笔钱是用于覆盖项目成本、租赁办公场地还是招聘传播官员。在这一过程中资助官员需要做的是,协助被资助伙伴更好地了解自身,识别出为了实现使命,组织现阶段应把资源投向何处,以达到什么短期目标。

18.一个机构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使命,它的需求在不同的阶段是不一样的,同一个阶段也会存在多方面的需求。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基金会都能接受资助款灵活使用在各方面,有的基金会规定资助款只能用于物资,有的则鼓励甚至限定用于组织发展,无论做出哪种选择,都有自己的理由。因此,重要的不是证明或强调自己的选择是更有效的,而是意识到自己的资助款只能满足被资助伙伴的一部分需求,并且可以考虑和有不同选择的资助方共同支持同一个伙伴,以满足对方多方面的需求。


    关注 资助者论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