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运营战略观察第三十三期:中电光谷——筑城、兴业、合创未来

 

向着“筑城(产城开发)兴业(产业发展)合创未来(与中国电子强强联手)”核心诉求翘首前行!...



阅读提示
筑城(产城开发)兴业(产业发展)

合创未来(中国电子细化分工、强强联手)

—— 资源主导企业发展,市场推动行业前进。


正文


2017年9月1日,亿翰智库在上海隆重举办了2017中国房地产业战略峰会,期间重磅发布2017年中国产城生态运营商TOP50 研究成果。

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中可以冲到前十名。这家企业究竟拥有怎样的实力,又缘何可以在众多产城生态运营商中脱颖而出?
一.
中电光谷简介


1.1企业基本资料
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光谷,公司总部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公司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坚持“产城融合,军民融合,科技、文创融合”的园区经营思路。是国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产业园开发运营商(股份代码:00798.HK)。

中电光谷自2005年开启光谷软件园开发运营以来,多年来深耕产业园区开发运营,聚焦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产业运营服务,赋予产业创新动能。经过十余年经验积累,已形成了全生命周期开发运营体系,凭借全生命周期开发运营理念,中电光谷已在全国20座城市,布局26座主题产业园区,聚集企业3000余家,其中五百强企业37家,国内知名企业(或机构)超过150家。
图:中电光谷的部分合作企业


1.2公司业务方向
作为中国领先的智慧园区云平台,公司主要业务方向为:集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招商运营、产业投资、企业服务于一体,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产业集群协同解决方案。

园区开发业务包括产业园区开发销售、配套住宅开发销售,以及园区自持物业租赁。

园区开发业务是中电光谷的核心业务,也是其主要营收来源,建设和管理服务务包括政府采购服务,PPP服务、EPC一体化设计建造服务、项目管理咨询服务。

园区运营服务包括物业管理服务、区域供热制冷服务、设施设备智能管理服务、孵化器与共享办公服务、创投服务、不动产营销代理、园区团体餐饮、酒店、人力资源及培训、园区金融等服务。

产业投资包括与各主题园区产业相关的战略投资业务。
图: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按业务分)
二.
前身光谷联合:五年稳根基,十年磨一剑


2.1 光谷联合成立背景


武汉市是我国光通信技术和产业的发源地,也是激光技术产业化较成功的地区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迅速。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国上到党中央、国务院,下至各级地方政府,都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及发展计划来支持我国新技术的发展,加之改革开放大浪潮蜂涌而至,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并在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后又被原国家计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光谷联合创始人黄立平基于武汉政府对东湖新区的定位,他准确抓住发展契机。1997年由其创建的联合置业(武汉)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于2007年底以控股的武汉华中曙光软件园有限公司为平台,整合了公司旗下的地产开发和地产专业服务业务,重组改制成武汉光谷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2.2光谷联合发展历程
2.2.1第一阶段:2005~2010年

扎根武汉,筑牢企业发展基底


进入2000年以来,因为武汉市经济地位下滑、聚集能力也有所下降,所以武汉市于2004年明确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建设实施。具体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等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

武汉市作为城市圈的龙头,需要发挥其区位、交通、科教、人才及产业基础等方面比较优势,建成为中部崛起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的研究及产业化基地,以金融、物流、现代商贸、信息、科教、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在政策利好以及高技术行业前景明朗的环境下,光谷联合于2005年以武汉光谷软件园的成功开发及运营为开端开始涉足产业地产,走上探索主题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专业化的道路。

光谷软件园位于武汉·中国光谷核心腹地,临城市主干道关山大道和南湖大道,占地面积约730亩,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

光谷软件园在建设之初就紧抓软件行业发展大方向,并配合着“城市生态圈建设”的大战略,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到科技创新可以带来的经济价值,便将高科技产业吸引到园内,产生区域性产业集群效应。并依托于武汉本土科教资源优势,为高新科技企业提供优越的科技创新资源,推动校园研发资本与高新科技企业的合作,提升光谷软件园周边科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图:我国软件行业发展历程


光谷软件园开发运营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先后获得了“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是中西部已建成规模最大的以软件研发与服务外包的主题产业园区。现已入驻企业约300余家,包括许多知名企业。

继光谷软件园的成功开发运营后的五年里,光谷联合继续扎根武汉,陆续展开了多个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
光谷联合经过五年的深耕,已逐渐在武汉扎稳了根基。在涉足园区开发业务的这几年,光谷联合沉淀了丰富的经验和一批优质资源,主题产业园开发运营商业模式也已基本成型。接下来,光谷联合有着更大的发展计划与目标。
2.2.2 第二阶段:2010~2015年

落子青岛,稳步走向全国
01


紧抓拓展华东契机,稳步走向全国

2011年,青岛市政府到全国区招商,在武汉看到了光谷联合开发运营的产业园区对于东湖高新区以及当地产业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青岛市领导在了解光谷联合的发展模式以及经营理念以后,便邀请光谷联合去到青岛发展,为当地产业发展带去新境遇。正巧光谷联合在武汉筑牢根基后有向外发展的意愿,于是双方不谋而合。

在青岛当地的政府以及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两方面的驱动之下, 2011年,光谷联合带着布局全国的蓝图来到了青岛西海岸开始了第一步。光谷联合抓住青岛探索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战略机遇,紧密结合青岛当地产业发展情况等因素,开发运营了青岛光谷国际海洋信息港主题产业园区,该园区是青岛首家产权式主题产业园。建成后通过集团自身资源以及当地政府支持,聚集了一大批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生产要素的聚集,优化产业配置,对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光谷联合以青岛光谷国际海洋信息港主题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为契机,由此吹响了拓展华东的号角。继青岛光谷国际海洋信息港主题产业园区之后,继续创新开发运营模式,完成已经储备的青岛海洋科技园、青岛研创中心两个主题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光谷联合用最快的速度实现了“从江倒海”的跨越,以青岛的三个项目建成落地打开了华东市场,为后续的布局全国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光谷联合以青岛为立足点展开华东地区的业务拓展,在打通了华东市场后,光谷联合在全国开始快速模式复制,建造产业园区,展开全国布局。目前,光谷联合业务覆盖20座城市,开发运营各类主题产业园达到28个。
表:部分主题产业园 
02
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踏足资本市场

经过两年的准备,光谷联合于2014年3月28日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扣响了资本市场的大门,是国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产业园开发运营商,成为市场化产业园第一股。

上市使得集团拓宽了融资渠道,有实力加大土地的储备量,进行规模化扩张。融资困难已经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上市拓宽了光谷联合的投资渠道,增加其从资本市场上的融资,使企业得到持续成长和壮大。有了资本支持,光谷联合有实力增加其土地储备量,做出规模。

上市还完善了光谷联合的治理架构。一个公司的治理水准是公司质量的重要指标,上市以后中电光谷对标国际标准,同时融入自身情况,持续完善其治理架构。

这些因素都为企业做大做强,成为行业领头羊提供了可能。


2.3  成熟的开发运营模式,

可复制性强,前景广阔
光谷联合在历经十余年的园区开发,已沉淀了丰富的经验,逐渐转化为自身的发展模式。光谷联合的开发运营模式可概括为“3-5-5-2-1-5模式”


三大理念即以产业集群、产业运营、产城一体为主。


服务创新创业企业、转型发展企业、业务扩张企业、配套服务企业、政府或政府平台企业5类客户。


涉及生活配套类、专业服务类、生产物流类、研发设计类、创业孵化类5大业务类型。


以营销和招商作为两只伸向市场的手。


形成一条完整的开发运营链。


打造包括房产销售、房产租赁、房产售后代理、全程代建服务、运营业务可持续收入在内的5条营收渠道。
图:光谷联合的开发运营模式


包括前期的项目选址及规划,中期的建设招商、运营,以及后期的配套服务以及创新创业孵化等光谷联合的开发运营模式,历经多年发展已然成熟。前期的武汉软件园等项目、后续地域扩张后延伸到华东地区的青岛光谷国际海洋信息港主题产业园区以及在全国布局的一些其他项目的成功案例,都印证了光谷模式的可复制性很高,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三.
强强联手,光谷联合与中国电子实现资产重组


2015年12月15日,光谷联合与中国电子联合公布,光谷联合向中国电子收购中电科技集团100%股份,另外,中国电子参与光谷新股配售,认购股份约占光谷联合已发行股本37.3%。交易完成后,中国电子持有光谷联合31.9%股本,超过黄立平,成为光谷联合第一大股东。

至此,光谷联合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由此实现战略性资产重组,更名为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有限公司(中电光谷),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唯一的产业园区开发与运营平台。


3.1 中国电子,何方神圣?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英文缩写CEC,简称“中国电子”)(0085.HK)成立于1989年5月,是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以提供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为主营业务,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综合性IT企业集团。

有着央企背景的中国电子拥有丰富的资源,中国电子旗下云集了众多中国知名的IT企业,集团现有61家二级成员公司,拥有16家控股上市公司。中国电子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南京、长沙、厦门等地拥有大规模产业制造基地,员工总数逾10万人。

中国电子在多个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在集成电路领域,公司在研发、设计、制造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方面综合实力最强,市场份额超过50%,并供应国内 90%以上的智能芯片和 UKEY 芯片;在专用整机及核心零部件领域,盘基片的供应量全球第一;在新型平板显示领域,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制造位列全球前三;此外,公司在软件与服务领域、电子商贸和园区服务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图 - 中电科技、中国电子、CEC 集团脉络关系


3.2 双方缘何携手同行
3.2.1  光谷联合财务压力大


2015年上半年光谷联合的营业额有所下降,数据显示,光谷联合营业额为4.2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2.7%。在15年度光谷联合的中期业绩会上,光谷联合首席财务官姜永进表示,面对公司业务多元化,财务需求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会考虑引进股权投资,在上市公司层面和资金雄厚的企业合作。
图 - 2013年~2015年光谷联合营业额(单位:亿元)
3.2.2  中国电子具有产业链整合需求
中国电子集团为中国最大的国有 IT 企业,响应国家政策,进行产业链整合是必然趋势。最近几年,CEC 集团基于自身转型升级和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建设“新型显示、信息安全、 信息服务”三大系统工程,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五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


3.3 对于中国电子,此次重组意味着什么?
中国电子 2015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 6.40 亿元,毛利润为 1.29 亿元,利润率为 20.1%。其中,集成电路(IC)设计及销售业务占收入比重 99%以上,而产业园开发业务收入占比不到 1%,主要由于中国电子虽然在 IC 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延伸到 IC 产业园开发层面,却始终处于探索阶段。 因此剥离产业园业务给光谷联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仅能让中国电子聚焦主业,还能相互促进两个产业之间的加速发展,协同效应显著。

剥离产业园后,对中国电子 IC 主业也有一定正面影响,中国电子可以聚焦在 IC 核心主业,未来也成为 CEC 集团 IC 整合平台之一。 同时,中国电子将产业园交给专业的光谷联合进行,可集中精力应对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


3.4 对于光谷联合,央企入主带来了什么?
重组后的中电光谷成为中国电子的园区整合平台。中国电子入主中电光谷,便是有意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 集团旗下产业园区业务剥离给中电光谷去做。

此次重组中国电子将中电科技持有的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100%权益、中国电子西安产业园73.91%权益、海南生态软件园40%权益和广西中电未来投资置业有限公司28.9%权益并入中电光谷。

中电科技并入后,光谷将增加区域上互补的海口、北海、西安、温州的 4 个产业园至12个,土地储备面积达 702万平,已建成物业面积将达487万平,管理服务面积将达2005万平,将稳居国内产业园规模第一位。
表:此次并购重组后,公司业务规模将显著提升


中电光谷有望承接中国电子的产业园区项目,预期中国电子将会陆续将自有资源注入到中电光谷集团中,将旗下拥有或参股的浦东软件园、南方软件园、长沙中电软件园、东莞产业园等园区资产进行整合,交给中电光谷来运营,未来中电光谷将会成为中国电子旗下产业园区业务板块的重要平台。

力中国电子,实现区域扩张。二三线城市未来增长潜力较大,而目前一线城市对经营空间需求更大、资源更为稀缺、物业出售及租赁价格也更为昂贵。中电光谷原有的产业园布局大多都在经济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对于一线城市持观望态度。此次中国电子入主后,中电光谷可以借助中国电子的优质资源,继续深耕二、三线城市,并借机切入到北上广深、长三角江浙区等一线城市,实现区域扩张。
图:中电光谷的全球战略布局


企业盈利性发生蜕变。中国电子入主光谷后,进行了多项业务整合,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2016年度中电光谷业绩开始发生反转,结束了三年的营业收入下降的局面,增长率达到36.3%,多项数据指标都增长明显。2017年中期也较上年同期增长达到67%。
图:2013年以来中电光谷营业收入(单位:亿元)
四.
三大核心优势助力中电光谷

稳居产业园开发运营龙头


4.1“构建空间+创投+服务”的综合能力
“构建空间”主要指中电光谷的园区开发运营服务,自2005年开启光谷软件园开发运营以来,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及经验积累,中电光谷目前已形成了全生命周期开发运营体系,提供从产业研究、产业定位、建筑规划设计等前期研究服务,到顶层报建、建筑施工、成本管控等项目开发服务。同时整合中电光谷旗下资源,提供装饰装修、能源管理、物业管理、商业运营、产业基金等全程“一站式”服务,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沃土,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图 - 中电光谷的全生命周期开发运营体系


“创投”主要是指中电光谷的创新创业投资业务,主要由集团旗下OVU创客星、零度资本双品牌负责。“OVU创客星”是一个共享办公平台,整合跨区域、可持续、多品类的空间资源,重新定义孵化器、加速器,为初创团队提供众创空间和创客公寓;为快速成长企业提供灵活的办公、研发、生产空间;为行业领先公司提供高品质总部楼宇,跨区域研发中心,生产、仓储用房,致力于打造超级创新价值共享生态。零度资本是中电光谷创始发起的专业从事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平台。零度资本拥有一支在投资、融资、基金管理、投融资对接服务等领域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团队,核心团队成员有多年管理和投资高科技企业的经验,对国内外市场有深刻的了解,在创业、企业运营、风险控制和投资方面具有完善的经历。

“服务”主要指中电光谷的智慧科技服务,集团依托自身产业资源和优势,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重构传统服务能力,构建新形势下的智慧科技服务。

中电光谷 “构建空间+创投+服务”的综合能力,涵盖前期的开发建设,中期的招商、规划以及后期的服务、创业投资和孵化器,形成了一套契合自身情况的专业发展路径,专业造就品质,品质造就未来。中电光谷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产地地产市场稳居前列,强劲的综合实力是其制胜法宝。


4.2 产业园区的市场化运作
中国市场化产业园市场于1990年代末至2000年间兴起,并一直增长迅猛。2014年,除工业用地存量盘活等一系列中央及地市用地法规政策相继出台外,国务院43号文(即《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也在产业园区市场化道路上给予支持。

中电光谷在产业园区的市场化道路上探索多年,现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市场化产业园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开发运营者,在国内产业园区运营商中一直走在前列。市场化的产业园综合开发运营能力,成为新形势下探索并实践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产业聚集平台和运营载体的重要力量。

产业园区市场化的运作使得电光谷获得了量与质双向稳步发展、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进程加快的局面。


4.3中国电子助力企业转型
无论是短期对中电科技的收购,还是长期中电的央企背景 + 广泛资源注入,中电的入主都将大大推动光谷的发展转型。

中电光谷在加快产业园扩张的同时,也在加速向“新产业综合服务商”转型,向轻资产运营的方向倾斜。具体来讲,中电光谷未来可以将开发与建设业务分包给其他企业去做,将自身精力聚焦到产业园区的运营与服务业务方面,例如跟具有地产的公司合作,帮助其管理及运营,全力打造服务产业一体化链条,包括物业管理智能化、DHC节能技术、园区金融服务等并加大布局产业孵化平台“OVU”创客星。
图 :光谷联合发展策略:背靠中电,转型轻资产


结语

中电光谷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逐渐拥有了契合其发展的模式。经过十多年的沉淀,企业已经慢慢在房地产大鳄云集的产业地产板块获得了一席之地甚至排名冲进前十。拥有央企背景的“中国电子”入主后,加之以企业自身的不断探索,中电光谷将在品牌、管理、以及资本资源等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向着“筑城(产城开发)兴业(产业发展)合创未来(与中国电子强强联手)”核心诉求翘首前行。

希望大家也记得关注


亿翰智库的好伙伴“亿翰产城研究中心”哟


亿翰股份

中国房地产战略服务领域领导者,专注于为房企提供发展战略、运营策略顾问服务,已成为60%以上百强房企的顾问伙伴。

在行业多变时代,企业咨询模式转型之秋,亿翰股份始终坚持以企业研究为抓手,专注于行业发展周期、企业运营模型和城市投资风险的研究探索,以求为房企在快速扩展、价值提升的道路上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注 亿翰智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