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实习教我的事(4)—— 这是最“好”的公司,这是最“坏”的公司

 

希望大家不要看到了这篇就完全否定一个人可以在亚马逊得到的经验和成长,更不要有我在抹黑“亚马逊”的误解。毕竟,爱之愈深,责之愈切。...



非常抱歉大家久等了!这几天轮胎没气了,手机屏碎了,台风开始刮了,油价上涨了。。。(实在编不出理由了)好吧,还是上“吐槽”!

-----------------------------------------

不想从亚马逊作为一个改变世界的公司本身来说他的好与坏,毕竟远近亲疏决定对事物的认知,毕竟历史功过更待后人说。作为一个三个月的insider,看到了多少他的好,就看到了多少他的不好。好与差自然是见仁见智,下面列举的“罪状”,有些是己之蜜糖,彼之砒霜,有些是我也深表赞同的。然而就像人无完人,又不是自己的公司,怎能事事如意呢?

似“邪教”的文化,似洗脑的步伐

在Fuqua读MBA的第一门课,我第一次接触到了Cult Culture(邪教文化)这个词。虽然具体细节已经忘记,但正如这个词所说Cult Culture是一种更强的的文化感染,塑造cult culture的人意在希望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能像中邪一样认同一种文化。对,所以我说的就是亚马逊的14个领导力准则。如果你看过前面介绍,你会知道这14个准则不仅是写在台面上的文字,还是录取人的准则,更是对每个员工的衡量评价标准。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如果你不能适应这种文化,你就会被淘汰,主动或被动地。还记得BR这个角色么?他是亚马逊设立的专门保持自己员工水平的一个角色。入职的第三周,我和BR的第一次会面,当我还对亚马逊一脸懵逼一无所知的时候,根据会面指导,我就花了15分钟讲自己按照14个领导力准则。以一种糊弄的心情讲这些的时候,我还以为接下来就会水水地拉个家常。但当我列举了我自己针对三个领导力准则,2个长处和一个发展潜力后,我的BR反而立刻和我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谈。当发现我对其他领导力准则没有任何深入的理解之后,他善意地提醒了我要回去进一步学习,并期望我在下一次会面中能够谈出一个诺奖级别的理解。当然,知道BR这个角色重要性的我,自然就懂了亚马逊14个领导力准则的重要性。应该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亚马逊告诉每个新入职的员工:亚马逊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和文化,亚马逊按照这个标准录取了你,亚马逊也希望你把这个标准不仅是深深地刻在自己的骨髓里,更是发自心底的认同。有些人在这样洗脑式的“教育”面前止步了,他们或是认为觉得这是思想控制,或是不认同这些领导力准则,或是不能适应这样的“高压”环境。有些人,反复思考之后觉得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接受了。没有对错,和所有的公司一样,亚马逊通过这个过程筛选出认同他们理念的人。虽然我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和亚马逊的文化很契合,并且接受了用这些准则衡量我在亚马逊工作的事实但我清楚地认识到,并且每个在这里工作的人都认识到,亚马逊不是一个适合所有人的公司。

精美的螺丝钉

亚马逊非常大,所以不可避免地你会觉得自己像一颗螺丝钉。那些大家都知道的,能想到的关于亚马逊作为大公司的弊端,和作为一颗螺丝钉在大公司的海洋里挣扎的那些普遍问题我不再赘述,说两个印象深刻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亚马逊内部有一个叫做Amazon Wiki (亚马逊维基)的网站,上面有所有团队曾经做过或正在进行的各种项目、术语和信息资源。而用过维基百科的人,都知道维基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1)亚马逊产生的信息量是巨大的,2)亚马逊既有很多人,也有很高的流动性,很多东西已经不能通过人和人口口相传来获取了。第二件事情是关于一个亚马逊正在试验的新型供应链模式:Treasure Truck(百宝卡车)。



(来自亚马逊官网的treasure truck活动图)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亚马逊每天开出来几辆很好看的卡车,卡车上精选出一些应季或者很受欢迎的产品,通过订阅和推送的方式号召买家到卡车的停靠地点领取。卡车在一天当中是分时段流动并仅仅利用空闲停车场空间,还可以作为一个活动聚集的场所。当然,还有供应链上的一些改进探索,作为白痴的我就不班门弄斧地分析了。Treasure Truck作为展示亚马逊充满创新活力的项目,在整个MBA实习生聚集的场所被不断地提及。但当有一次我问到一个高级经理级别的负责人这个想法是谁想出来的时候,他说这是某个SVP所决定要做的事情。也许最原始的想法来自于某个底层团队,而亚马逊每年确实会举办很多点子搜集活动。但是在和大家的沟通中,我发现,亚马逊就是一个彻头彻尾top down的公司。做什么项目,重点在哪里,完全来自牛逼的Senior Management(高级管理层)团队。公司这么大,完全可以理解。但这就意味着,作为在入门级别小打小闹的小兵们,可以折腾,但是有所限制。可能折腾到成为公司战略级别的点子,但必须足够牛逼。然后你说你都这么牛逼了,为什么还要在亚马逊做螺丝钉?

不再“伪装”的资本主义

亚马逊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所以他没有理由是一个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公司。如果你觉得这第一句话说的很傻的话,那么看看有多少人被Facebook、Google还有XXX等美国高科技公司的免费食堂、健身房甚至托儿所圈了粉,就忘记了自己实际上仍然处于被剥削的状态。但是亚马逊不,他“剥削”的光明正大,他抠门地光明正大,因为有一个领导力准则就是Frugality(节俭)。虽然作为一个小平头老百姓,有没有午餐食堂还有免费健身房直接决定了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是向上浮动20%还是向下浮动20%,但是作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个体,这些损失相对于智力资源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恐慌还是小巫见大巫。一位同事说他对于为亚马逊发现billion dollar(百万美元)和实现百万美元想法的员工,亚马逊只支付工资和升职及加薪的做法不甚满意,所以他一直在边全职工作边兼职创业。这固然符合亚马逊作为大公司拥有大平台和资源的优势,因而谁掌握了稀缺资源谁受益最大的经济学原理。然而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员工,时间长了难免会不产生不满情绪。即便是对于那些不能发展出百万美元级别想法的员工,他们内心对于这种可能存在的投入产出比不平衡的担心,也会大大影响全力以赴为亚马逊工作的动力。

这还是好时候么?

亚马逊的MBA项目有一个好处,大概是会安排十几位总监或SVP级别的高级管理层来给我买讲故事分享经验。这些人,无一不是在非常早期(eg.亚马逊上市前后,或者10年前)就加入了亚马逊。他们加入时,亚马逊的股票可能还没有破百或者刚刚破百而不是破过了1000美元。他们加入时,亚马逊的目标还是做第一网络书店而不是everything store(一应俱全的商店)和世界上最以客户为导向的公司。他们加入时,亚马逊还是一个只有几幢楼几百个人的小公司,而不是仅在西雅图就有几十幢楼和全球拥有30万+人的公司。他们加入时,可以一年连升几个级别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几年升一个级别。这对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说,意味着机会也意味着财富的不确定性。每个来读MBA的人都是不安于现状的,如果读完MBA仅仅意味着换了一个公司“混日子”,恐怕连100万的学费都对不起。

对于这个夏天在亚马逊的经历,我痛并快乐着。应该说,每个人对每份工作都有很多期待,但是现实往往是你最后只能选择符合自己当下最重要需求的那个选择。从很多种意义上来说,亚马逊都是一个非常棒的公司和平台,甚至很多问题也是很多大公司的共性。希望大家不要看到了这篇就完全否定一个人可以在亚马逊得到的经验和成长,更不要有我在抹黑“亚马逊”的误解(最近受到的误读和曲解有些让我伤心,因而发现有些话即便是很傻也必须明确地说出来)。毕竟,爱之愈深,责之愈切。


    关注 小竹子的自娱自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