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这座城楼曾埋藏着莞邑金戈铁马梦

 

有1200多年历史的东莞,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亦是近代开风气之先的地方,留下了大量历史深厚、意义重大的人文景...







一千二百年,起岭南文化之源;精彩新绽放,开近代风气之先。抚今追昔,东莞留下了大量历史深厚、意义重大的人文景观。莞城《文化周末》报携手城记,策划《城记文化专列》,从“莞之源——东莞城市原点”西城楼出发,历时一年,行走在莞邑大地,穿梭于街头巷尾,每周深入挖掘东莞各镇街的人文和历史,记录这一座城市的记忆。同时诚邀有兴趣的读者共乘此列,将一路文化风景,与你分享。

——编者按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
东莞立县,初名宝安。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
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
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


1383年以前,
建城已六百多年的东莞没有城墙,
而东南海面上,倭寇虎视眈眈,
指挥常懿忧心忡忡,
于是四座城楼崛地而起。
生于乱世的城楼没有风花雪月,
经历过黑云压顶的城楼屡遭翻修重建,
或曾有过不少的弹孔与刀痕,
却没有留下太多楹联雕画。
1958年以后,城楼从四座变为一座,
西城楼成了遗脉,埋藏所有金戈铁马。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莞邑大地,
东莞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有个莞城姑娘成了流水线上的一员。
后来总工会和劳动局在西城楼上兴办夜校,
那时的她有两个身份:工人与学生。
红红的灯笼下,不再是一列列森严的士兵;
红红的城楼上,是一排排求知若渴的学生,
她在城楼上凭栏张望四处的夜色。
那时的大街,灯火不多,
但繁星点点,缀满天幕。
运河商场、工人文化宫、凤凰台……
人们在那里唱歌、下棋、散步和纳凉。
30多年了,她从少女变成了妈妈,
运河商场、工人文化宫、凤凰台却早不见了。
而西城楼上红红的灯笼依旧每晚升起。
不管时过与境迁,
抵抗过铁蹄的西城楼,
一直默默站在运河之滨,望着莞邑大地。






◎1383年,明代指挥常懿开始修筑东莞城城墙包括西城楼在内的四个城门。

◎嘉靖年间,城墙不少塌毁,知县孙学古加以修茸。

◎万历元年(1573年),县令董裕重修城墙432丈,由于不彻底,经常出现倒塌,李文奎、翁汝遇等知县都重修过。

◎崇祯三年(1630年),东莞县发生特大水灾,城墙被冲毁百多丈,县令李模请各绅士、财主捐资,分段督修完好。

◎乾隆三年、八年,城墙都有毁坏,经上级批准,动用过公款修复。

◎嘉庆二年、六年,台风再次袭击,东西南三面城楼、两旁炮楼、百多处城墙被刮倒。此后多次修复,但都不彻底。直到二十一年(1816年),才由仲振履知县捐重资,全面修复。

◎1958年,大修,基本上是如今看到的城墙。

◎1982年2月,被东莞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12月,重修,次年元月完成。

◎2008年2月1日,东莞建城1250年周年,“莞之源——东莞城市原点”牌匾揭幕。
策划|曾理 郑子龙
主笔|林玉清
摄影|资料图片


    关注 文化周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