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雪域儿女的十二年相伴——陈杰

 

陈杰,原辽阳一中西藏班政教处主任,在西藏班工作了整整12年。所有当过陈波学生的眼里,他总是那个记忆中最深的部分,记忆里的他严厉却又慈祥,还有每一次广播里的那句:“孩子们,吃饭了......”,这样的一个他,值得被所有人惦记着。...



在内地,有一群不进藏的援藏干部,那就是西藏班的老师们,他们被称为“36524”部队,意指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辛勤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就是陶行知先生口中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对学生的关爱不仅是出于他们职业本身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把学生看作是他们自己的儿女,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



陈杰——原辽阳一中西藏班政教主任
从2002年与辽阳一中结缘之后,陈杰老师一待就是12年,在那里守护了12年。尽管从2014年6月份起离开了辽阳一中,但他依然心系着学校,一直挂念着西藏班的学生。每当路过辽阳一中,他都会习惯性地进去看一看,去看看他的西藏孩子们。即使在休假日的繁华街市,他说他也能马上认出人群之中的西藏学生。“每次回学校就像回家一样温暖,见到那些西藏的学生就像见到家人一般亲切。与他们的感情就像诗人贺敬之言那样‘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这是辽阳一中原教务处主任——陈老师说的一段话。所有的西藏班的孩子都会有一个莫名的“默契”,都会习惯性的把自己的老师亲切地称为“波拉”、“莫拉”,以至于,所有西藏班的故事,我们都会感同身受着,这回我们就来听听陈波与他的学生之间的故事吧!


陈杰主任和辽阳一中05级学生
陈老师说:“西藏班的学生朴实勤劳,就像青藏高原上的牦牛一样纯朴,会让你从内心深处毫无保留地去喜欢这些孩子们。”2003年的2月14号,陈老师和几个朋友在家里小聚,送走朋友已是半夜,他看见孩子房里的灯还亮着,推开门,看见孩子捂个嘴在那儿哭,一经询问才知道是牙疼,刚准备带孩子去医院,陈老师的电话就响了,原来是2002级的一个小男生买了个新足球鞋,兴奋的在楼道里跑来跑去,不小心摔倒了,把头给磕破了。陈老师心想:“我的孩子还有他妈妈照顾,可是西藏的学生只有我们。”面临抉择之时,在孩子和学生之间,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在医院做检查的时,他拿着单子走在前面,小男孩跑过来主动把他的小指头,放在他的手里,让他握着他、领着他,就像孩子对父亲般的依赖。陈老师说:“就这么个小小的动作,让我马上有一种感觉,就是小孩很信任我,就把我当成他的父母一样。让我一下子感受到西藏的孩子们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应该让他们在内地感受到如同父母般的关爱”。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14年了,对于陈老师却是记忆犹新,讲着讲着还是会陷入深深的回忆中......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关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西藏班的老师所给予西藏孩子的爱恰恰就是这种神圣。


陈杰老师和他的西藏孩子们包饺子
“在西藏班十二年的工作经历中,感动的、难忘的事数不清,送走的孩子一波接着一波,忘不掉的却是初次见面之时那一个又一个拉着跟自己一样大的箱子的孩子们。”陈老师不仅和一中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师生情,更对西藏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可以说对于藏族学生情有独钟。陈老师现在所在的学校也有西藏的学生,虽然都是大学生,老师需要操心的事情少了,但是陈老师还是会像当年那样加倍关注他们的生活。有时学生火车晚点,晚上才到车站,陈老师还是会亲自去接他们。即使已经不在辽阳一中,但是对于陈老师来说民族教育工作一直都在进行着,从不止步,从未停歇。


陈杰主任和辽阳一中07级学生
还记得天冷的时候,教学楼门口那个我们又爱又“恨”的陈波正在检查学生是否穿了秋裤的身影吗?那年的我们,是那么不喜欢这样或那样的检查,但是最后还是会欣然接受。后来的后来,当我们渐渐养成了这个好习惯,也已离开母校,而他留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影响一生的好习惯。是否记得那些年睡午觉的时候,陈老师总会在政教处的监控室里看着孩子们睡觉。他说:“那时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晚上的孩子是九点半就寝,有些孩子不及时睡觉,简单说就是开卧谈会,但是睡眠是需要保证,所以每天中午我就会盯着孩子们睡觉。”说到这里老师笑了笑,也许是想到了某个画面吧。(也许老师突然想起的是你流口水的模样)



陈杰主任和辽阳一中08级学生
时光如白驹过隙,指尖留下的是流沙残留的印记。每个从一中毕业的学子手上是否还留着那张记录着在一中点滴的CD ,那张CD里的一幕幕场景是否让你重温了那些年属于你的青葱岁月。

毕业只是代表着我们圆满结束了这个阶段的学习,但是跟老师的感情依然持续着,并且增添了一些同甘共苦的深厚友情。离开母校是为了更好的回来,这是每个学子的信念。陈老师骄傲的说一中毕业的学子,很多至今还跟老师保持着联系,师生之情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淡化,尽管许久未曾谋面,但是在微信里,电话里总会有说不完的话,彼此之间的感情只增不减。陈老师谈到他的学生时总是能清楚的叫出那些孩子的姓名,也知道他们现在的情况。也许正因为学习中陈老师这种军事化管理模式,生活中慈母般温暖的教育方式影响着所有一中的孩子,这也许就是让所有一中的孩子们从未忘怀的陈老师吧。

陈老师说:“假如我的孩子离开我,到了一个异地去学习,那可能我也会祈求孩子身边有一个无微不至的老师,将心比心,我那么希望孩子的身边有一个这样的老师出现,那么西藏的家长呢?他们也会希望孩子的身边有一个像父母一样关心自己孩子的老师。”这就是西藏班老师内心深处的独白,他们在做的是爱的传递工程,他们对西藏班的孩子传递多少爱,以后这些孩子也会回馈给社会奉献多少爱!就这样一手接一手的让爱传递下去!从小到大,听说过无数遍的“老西藏精神”,而这种精神在西藏班的老师身上总是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我们在采访陈波拉时,特意放在桌上的腊肉,因为他知道西藏的孩子爱吃辣。在采访结束后,他还特意送我们去了火车站。

  也许在陈波学生眼里,他总是那个记忆中最深的部分,他严厉却又慈祥,犯错后的教育,之后又会来一个措手不及的温暖,还有每一次广播里的那句:“孩子们,吃饭了......”,这样的一个他,被孩子们所惦记着。

当知道自己要给孩子们录一段视频时,陈波有一点小激动和小紧张呢!

最后让大家一起听听,陈老师有什么想对你们说?

TY记者:赤列措、扎拉  
 责任编辑:春花    


本篇文章由TibetYouth独家报道,欢迎在文章末尾留言评论。扫描二维码关注TibetYouth,获取西藏最新的教育资讯、内地西藏班新闻、青年轶事趣闻。


    关注 TibetYouth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