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圣诞节,和你们表个白

 

Merry Christmas...









今天是平安夜,我们不推剧了,聊聊天。

12月是2017年中我压力最大,收获最多也最充满感激的一个月。

这个月我设计了一款新产品:「流利阅读」。目的在于用读英语新闻的方法,帮助大家提高英语水平。

这个想法源于公众号和微博的留言,很多读者问如何才能学好英语。我回复过不少读者,答案大同小异:多听,多读,多写,多看,总会有进步。

这个答案并不是敷衍,而是我认为真正有效的方法。但得到了这个答案的读者们仍不满意: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我背了很多单词,跟读了很多句子,看了很多美剧,英语还是很烂。也有读者说,可是我坚持不下来啊。

看到这些说法,我当下是生气的,认为他们懒惰,没有自制力,笨或者不够努力,活该学不好英语。

虽然当时这样想,可为什么中国人学英语这么难这件事情一直困扰着我,存在我的潜意识里,挥之不去。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个TED的演讲,主题是成年人如何在六个月内迅速掌握一门外语。演讲人很有趣,他并非语言学家,而是一名心理学家,研究方向是如何训练大脑,让大脑更高效地学习。



他讲了自己的经历。1981年,为了探索让大脑高效学习的方法,他来到中国,决心用两年的时间达到当地人的中文水平。

事实是,他仅了六个月,就能流利使用中文了。

他的秘诀是什么呢?

  • 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 即学即用;


这位教授还讲了其他三个技巧,但它们都是从上面两个秘诀中延伸出来的。

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即学即用,就是快速掌握一门外语的诀窍。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心里是不屑的,这算什么诀窍。

可我却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为我的英语就是这样学的。

我并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从没背过单词书,也没看过语法书。初中的时候喜欢哈利波特,开始磕磕绊绊地读原版小说;高中的时候接触美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大学学习国际政治,因为一些你懂的原因,国内的新闻并不具备可信性,也有一定的延迟。所以我会直接去BBC、CNN这些国外媒体上看新闻。后来又迷上YouTube上的各种talk show,每天都要看着下饭。

就是这样,我的英语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所以我会和很多读者说:多听、多看、多读就能学会英语。

这句话没错,错在我没有把使用方法解释清楚。

听什么,看什么,读什么,是非常重要的。

我有个高中同学,因为喜欢英语大学学了英语专业。后来聊起来,她说自己最后悔的就是报了英语专业,因为她对语言习得并没有兴趣,喜欢的只是使用英语的感觉。

英语专业所用的教材,都是老掉牙。拿听力来说,据说是198几年的教材了,里面的听力材料甚至把登上月球当做了不得的新鲜事。

这些东西,她一听就犯困。

完全没有看生肉,看AO3同人小说,看YouTube搞笑访谈的快感。

看了成年人如何快速掌握一门外语这个演讲之后,我就理解了她说的“喜欢的是使用英语的感觉”是什么意思,也明白了,为啥咱们中国学生学英语这么痛苦。

重点就在这个“学”字。

体制教育把“学英语”定义为背单词,读课本,完全没有考虑英语的使用。其实“学”英语重点并不是传统的”学“,而是“用”。

我读英文报道,看无字幕美剧,看油管视频,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英语,而是在用英语。一开始也并不是全部能看懂,但是随着看得越来越多,就能从语境中倒推英文的意思。

正因为我是用英语来获取我感兴趣的信息,我才不觉得痛苦。也正因为我的“学习材料”并不是为了中国人定制的陈旧“英语教材”,我所学到的英语更地道。

举个栗子,很多同学知道 bank 这个词,也知道 holiday 这个词,但是有多少人知道 bank holiday 的意思?

所以,很多同学的英语学不好,真的不是不努力,而是方法错了。

想明白这点之后,我就设计了「流利阅读」。读英语新闻,用英语来获取各种有趣的资讯,潜移默化地学习地道的英语。

我知道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因为我就是这样学习英语的。但是这样的方法和内容是否能被大家接受,最初我的心里是没底的。

所以我招募了一千名内容体验官,其中500名是从 What 招募的。

12月15号,这1000名体验官完成了第一批内测,反响非常好。

内测结束后,我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近40%的体验官认为14天的内测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习惯,超过90%的体验官表示会将「流利阅读」推荐给他人。

数据喜人,但最让我感动的是体验官们在内测期间提出的各种建议和捉虫。比如重点词汇有个词打错了,原文朗读速度有点慢,要求增加小测验,希望知识卡片附加例句等等。

我们的内容制作团队反应非常及时,做到了一天一迭代;这样的迭代速度带来的效果是,每一天我们收到的捉虫反馈都在减少。

我对于本次的体验官们充满了感激,前期我们的确犯了一些低级错误,但是大家都十分包容。内测结束后,大家对于我们的内容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还不是一两句话的肯定,我们收到的内测评价,都是三四百字的小文章。

我也加了很多体验官们的微信,发现有位体验官马上要来我们公司的技术部门实习;也发现好几位在微博眼熟的朋友;还有一位大三的小同学,写了上千字的产品分析,我已经邀请他假期来我们团队实习。

缘,妙不可言。

萌C当产品经理的第一次,谢谢各位体验官的关照,也谢谢填写了调查问卷的朋友们,给了我很多启发。

为了表达感谢,先给大家推荐一部适合圣诞节看的电影吧:真爱至上



这是我每年圣诞都会刷的一部电影,里面有绅士的休·格兰特和科林叔,有我爱的英国女演员凯拉·奈特莉,有已逝的斯内普教授和萌萌的小正太。

适合一个人看,适合两个人看,也适合一群人看;

另外,再抽十位朋友,各送出一张《纽约客》的封面明信片。

《New Yorker》是我非常喜欢的国外杂志,它的影评写得非常有趣,是流利阅读的新闻源之一。但是我最爱的还是它每期杂志的封面,都是出自知名设计师之手。

作为奖品的这套明信片,印制于2012年,收集了2002年至2012年期间最好的《纽约客》封面,希望抽到的朋友喜欢。

参与方法:扫描下方的小程序二维码即可

提示:中奖者会收到通知,记得填写邮寄信息。所有明信片将于开奖一周内寄出。邮寄方式为平邮,收件地址仅限中国大陆地区(国外读者中奖后可选择寄给国内的好友)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流利阅读
给公众号发送:平安夜 有惊喜哦


    关注 WHat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